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用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溶液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观察其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个组:6%羟乙基淀粉(H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HES组麻醉前快速输注6%HES(15ml/kg,于30min内),术中的失血量用等量的HES溶液补充,其余的液体需要量用乳酸钠林格氏液(RL)补充。对照组仅输注RL,不实施AHHD。检测输注液体前(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30min(T3)、术后6h(T4)时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ANG)、最大振幅(M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目(PLT)。结果HES组:T2、T3、T4时的ANG、MA均低小于对照组;T2、T3、T4时的凝血时间、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T3、T4时的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ES组T3、T4时的各项凝血指标与T1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3、T4时的ANG、MA均大于T1时;凝血时间、PT、APTT、TT均短于T1(P〈0.05或P〈0.01)。2组的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6%HES行AHHD对围术期肺癌患者能产生一定的抗凝效果,这对本来就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评估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TEG与凝血功能主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肾占位性病变手术的患者142例,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97例)与肾良性疾病组(45例)。分别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测评估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差异,评价两种凝血方法的临床价值。再将肾癌组单独分析,比较肾癌患者TEG与常规凝血参数相关性,比较肾癌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分期TEG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TEG 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P<0.01),Angel、MA 和 CI 值明显增宽(P<0.01),常规凝血功能PT、FIB 有显著升高(P<0.01),PTA值下降(P<0.05),INR、DD值上升(P<0.05),APTT、T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Ⅳ期与Ⅰ期、Ⅱ期、Ⅲ期比较,TEG 参数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N0)与无淋巴转移(N1)的肾癌患者相比较,TEG参数中K值、Angel值、MA值和C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患者TEG某些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查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肾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而且高凝状态与晚期病情呈正相关。用TEG来评估肾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状态更准确,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不同时机应用充气加温毯对结肠癌患者体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收治的488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4例。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间时立即采用充气加温毯并保温至术毕,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充气加温毯保温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2、T5和T6时间点体温均高于T1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T2~T6时间点体温均低于T1点,除T6点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T2~T6时间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寒战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可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高凝状态的实验室指标特征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143例围手术期患者均接受双下肢深静脉加压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测。对DVT(+)与(-)组围手术期水平变化有明显差异的实验室指标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AUC)及找出诊断界值。结果 术后第3~7天下肢DVT者33例。全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第1~7天均明显升高(P<0.05)。DVT(+)与DVT(-)组围手术期FDP和D-Dimer水平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D1(术后第1天)-FDP、POD3-FDP和POD3-D-Dimer的AUC和诊断界值分别为(0.726、4.65 μg/ml)、(0.811、4.85 μg/ml)和(0.772、1.55 μg/ml),其联合诊断的串联试验敏感度为46.5%,特异度为94.9%。结论 术后第1天及第3天FDP和术后第3天D-Dimmer水平增高对DVT的诊断价值中等,串联试验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徐辉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1958-1961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ASAⅡ~Ⅲ级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中对其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为患者安全手术提供保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ASAⅡ~Ⅲ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其中实施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者为观察组(43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T0)、麻醉诱导后15 min(T1)、手术中60 min(T2)、手术中120 min(T3)、手术中180 min(T4)及手术完成时(T5)时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心指数(CI)及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1~T5时rSO2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T2~T5时CI值、rSO2、CVP及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ASAⅡ~Ⅲ级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中可有利于提高患者脑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围手术期输血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1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情况分为A组(输血量≥5 U)、B组(输血量<5 U)和C组(未输血)。所有患者均行结肠癌D2根治术,根据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将患者分为严重贫血组(<6 g/dl)和非严重贫血组(≥6 g/dl),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围手术期输血量与患者年龄、术前Hb水平、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浸润深度等有关(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输血量、TNM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年龄越大、围手术期输血量越多、TNM分期越晚、肿瘤直径越大、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深,则结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期越短;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输血量、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围手术期输血量越多,结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更差,而术前Hb水平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40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PTE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40例合并P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中,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2~14个月3例(7.5%).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15例,其中12例(80.0%)发生于术后2周.7例(17.5%)在化疗后出现肺栓塞.2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PTE患者无明显症状.死亡9例(22.5%),恶化6例(15.0%),好转25例(62.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TE常合并有DVT.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PT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王舒  金宁  刘娇  薛志强 《癌症进展》2021,19(11):1148-1152
目的 探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进行BIS监测,根据BIS调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过程中研究组BIS维持在50~59,对照组BIS维持在40~49.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吸氧后3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2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苏醒拔管后10 min(T5)]的rSO2、术前和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的rS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和术后2天,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天内,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BIS维持在50~59时可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rSO2,进而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乔晓利  尹超  张澎波 《癌症进展》2021,19(23):2432-2435
目的 探讨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82例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给予患者0.6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0.9%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5 min(T0)、术后1 h(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围麻醉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1时间点,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外科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外科肿瘤手术的1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状况。结果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min(T2)、手术60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应激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手术耐受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外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王瑞  姜伟  冯文广  袁伟  申新 《现代肿瘤医学》2020,(22):3963-3968
目的:评估不同配比HES 130/0.4电解质注射液在老年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老年男性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5例。术前30 min 三组患者分别以HES 130/0.4电解质注射液10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 mL/kg+HES 130/0.4电解质注射液5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行AHH。术中监测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于AHH前(T0)、AHH开始后10 min(T1)、AHH开始后20 min(T2)、AHH结束即刻(T3)、AHH后1 h(T4)、AHH后2 h(T5)以及手术结束即刻(T6)采血样监测凝血功能;在T0、T3及T6采血样监测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及Na+、K+、Ca2+、Cl-水平。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及输液量,随访记录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结果:AHH后,与T0时比较,A、B两组MAP在T3之后显著升高,三组CVP在T4之后显著升高(P<0.05)。A组术中输血量及输液量显著少于B、C组(P<0.05)。与T0比较,A、B两组PT、APTT在T3后均明显延长,大于同时间点C组;FIB水平在T4后显著降低,低于同时间点C组;血栓弹力图R值在T6时明显升高,高于同时点C组(P<0.05)。与T0时比较,B、C两组K+浓度在T6时显著减低,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点A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HES 130/0.4电解质注射液行AHH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等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肝切除术中,有效减少异体血输入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对肝肿瘤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肝肿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n=15),研究组(II组,n=15)。麻醉诱导后分别输入林格氏液和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行扩容治疗(15ml/kg),扩容速度50ml/min。在AHH前、AHH完毕、AHH完毕后30min记录HR、SBP、DBP、CVP、SPO2并检测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计数(Hb)、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两组HR、SBP、DBP平稳,CVP在AHH完毕和AHH完毕30rain时增高(P〈0.01),组间无差异(P〉0.05)。Ⅰ组Hot、Hb、Plt在AHH完毕时明显下降(P〈0.05),30min后恢复(P〉0.05)。Ⅱ组Het、Hb、Plt在AHH完毕时下降显著(P〈0.05或P〈0.01),Hct、Hb30min后仍降低(P〈0.05),但Pit30min后恢复(P〉0.05)。Ⅰ组PT在AHH完毕时延长(P〈0.05),FIB显著减少(P〈0.01),但两者30min后恢复(P〉O.05)。Ⅱ组PT在AHH完毕时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减少(P〈0.01),30min后仍未能恢复(P〈0.05)。两组TT和APTT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肝肿瘤手术病人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但部分病人CVP增高或PT延长及血浆FIB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肝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5月到2019年3月收入的112例肝癌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加速组,每组5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加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及术后即刻、术后14天心理、疼痛、相关评分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结果加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加速组SAS、SDS、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加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及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机体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状态,对其术后血栓发生的预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目标导向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在脊柱肿瘤手术中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AHHD术中保持SVV≤7%, B组行AHHD术中保持SVV≥13%。记录血液稀释前(T0)、血液稀释后(T1)、出血500 mL时(T2)、出血1 000 mL时(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各时间节点血气分析结果各时间点血气分析结果,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1 d、术后1、3、5 d采用MMSE评分。  结果  术中两组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总输液量、尿量分别多于B组,输血量、输血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3时间点HR增加、MAP下降、Lac升高、rSO2降低(P<0.05);B组术后1 d的MMSE评分较A组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SVV≤7%目标导向行AHHD能减少脊柱肿瘤手术中的输血量和输血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停药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超前镇痛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注射布托啡诺20 μg/kg...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receiving laparoscopic vs. open radical resection for stage II colon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stage II colon cancer were enrolled from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9, including 61 patients in the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group and 159 patients in the open radical resection group. The survival data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log rank test based on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3-year survival (88.5% vs. 80.5%; X2=1.98, P=0.159) and the 5-year survival (81.9% vs. 69.2%; X2=1.98, P=0.159) between both groups. Howev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 which was 102.6 (95% CI: 76.8–122.7) month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and 90.0 (95% CI: 70.4–109.6) months in the open radical resection group (X2=4.183, P=0.041). mOS was 96 (95% CI: 68.6–111.4) months and 92.6 (95% CI: 56.8–107.2) months in those with and without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respectively (X2=6.389, P=0.011). For patients older than 75 years the mOS was 90.0 (95% CI: 25.3–105.0) months and 83.4 (95% CI: 13.1–96.9) months in the laparoscopic and open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th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6.191, P=0.013).

Conclusions

The mOS of patients receiv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was better than open radical resection for stage II colon cancer, especially for patients over 75 years ol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03例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为血栓组,通过系统抽样法选取对照组706例,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Khorana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比较血栓组与对照组的年龄、BMI≥30 kg/m2、手术切除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治疗前脂蛋白a(Lpa)>475.5 mg/L、血浆蛋白C(PC) < 102.5%、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129.8%及D-二聚体(D-D)>289.99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07);两组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年龄、BMI≥30 kg/m2、手术切除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治疗前Lpa>475.5 mg/L、PC < 102.5%、FⅧ>129.8%及D-D>289.99 ng/mL是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评估模型可能导致乳腺癌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偏高,应进一步探究更加适合乳腺癌患者血栓的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探讨肺癌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方法 对30例肺癌患者于治疗前进行TEG及常规凝血象的测定,另选100例健康 人为对照组。结果 绝大多数(29/30)肺癌患者TEG表现为高凝图象:γ值 4.44±1.80、K值2.06±1.7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Ma值66.44±6.45、Mε值209. 79±66.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P<0.01)随着病情发展,γ、K值缩短及Ma、Mε 值 增宽更明显。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临床可根据TEG的 变化诊断肺癌患者凝血状态,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50例结肠癌患者血清HGF水平,其中3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10例因有远处转移而未手术,8例为结肠癌术后复发;同时选取15例良性肠病患者以及1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观察各组患者血清HGF水平。结果结肠癌组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良性肠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良性肠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HGF水平高于术后(P<0.05);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HGF水平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HGF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