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索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选择2004-06/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5例,分为短暂性腑缺血发作组(3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45例),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当的68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143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均出现3种不同的DNA带型,分别称为Ⅰ,Ⅱ,Ⅲ带型。②带型分布频率:短新性脑缺血发作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带型Ⅱ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4.35%,55.56%,31.35%,P〈0.05);带型Ⅰ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667%,26.68%,61.76%,P〈0.05);带型Ⅲ3组间无差异。结论:①提示带型Ⅱ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抗性基因标志。②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10/2004-1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70例,按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n=48)和脑梗死组(n=22)。对照组为无冠心病、脑血管病史、性别、年龄相当的71例健康查体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41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均显示3种不同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带型,分别称为带型Ⅰ,Ⅱ,Ⅲ。其中带型Ⅱ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3%,54%,32%,P<0.05);带型I在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7%,27%,60%,P<0.05);带型Ⅲ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带型Ⅱ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脑梗死的抗性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10/2004-1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70例,按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n=48)和脑梗死组(n=22)。对照组为无冠心病、脑血管病史、性别、年龄相当的71例健康查体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41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均显示3种不同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带型,分别称为带型Ⅰ,Ⅱ,Ⅲ。其中带型Ⅱ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3%,54%,32%。P〈0.05);带型Ⅰ在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7%,27%,60%,P〈0.05);带型Ⅲ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带型Ⅱ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脑梗死的抗性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基因变异与 2型糖尿病 (NIDDM )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方法筛选了 68例中国人 (来自长沙的病例 ) 2型糖尿病患者和 68例正常对照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的 + 170 0~ + 44 3 7bp片段。结果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 -1基因变异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3 8.2 %vs . 7.4% ,χ2 =18.42 ,P <0 .0 1)。结论胰岛素受体底物 -1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可能与中国人 (来自长沙的病例 ) 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β1,β2和β3三种亚型,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03-02/2005-09在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进行。选择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和体检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80例,女70例,年龄(56.53±5.60)岁;130例正常对照者,男70例,女60例,年龄(55.62±8.63)岁,对试验均知情同意。测试受试者坐位血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Ser49Gly和Arg389Gly,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Arg16Gly和Gln27Glu,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Trp64Arg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①β1-389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Arg/Arg,Arg/Gly和Gly/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6,0.32,0.12和0.74,0.22,0.04(P<0.05),Arg和Gly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2,0.28和0.85,0.1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OR=0.45,95%可信区间:0.30-0.69)。②β2-16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Arg/Arg,Arg/Gly和Gly/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7,0.67,0.16和0.27,0.69,0.04(P<0.05)。Arg和Gly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51,0.49和0.62,0.3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OR=0.64,95%可信区间:0.46~0.90)。③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Ser49Gly,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Gln27Glu,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Trp64Arg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组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在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中,β1-389Arg/Gly和β2-16Arg/Gly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MEF2A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存在新突变位点。方法:从1995-03/1996-08在武汉同济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对来自湖北、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省的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56例进行临床调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所有对象的MEF2A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筛查,然后选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谱的峰型出现双或多峰者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图谱条带数目或位置与对照有差异者的片段进行DNA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对照确定是否存在突变。结果:参与实验的患者1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EF2A基因第7外显子区域有4例患者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谱呈双峰或多峰,结果疑为异常。②有7例患者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电泳出现异常条带,即泳动比正常多出条带或移动速度与对照有差异,表明这7例可能出现MEF2A基因突变。③所有异常标本的DNA直接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对照未发现第7外显子区域基因突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MEF2A基因第7外显子未发现新的突变,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并非平行关系,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同样存在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Gly15Gly(T45G)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10/2005-10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具备代谢综合征所有组分者156例,另外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签订知情同意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两组调查对象脂联素基因Gly15Gly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按年龄、性别进一步分组,分析两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调查对象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纳入代谢综合征组调查对象156例,正常对照组133例,均成功进行了目的基因的扩增,无脱落。①两组调查对象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正常对照组的TT,T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9%,39.8%和8.3%;代谢综合征组分别为46.8%,42.3%和10.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T,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8%,28.2%;代谢综合征组分别为67.9%,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两组调查对象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进一步按照年龄、性别分组后,差异也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Gly15Gly多态性可能与代谢综合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类载脂蛋白H具有多态性,其与三酰甘油代谢及血小板功能有关,因而推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的:分析载脂蛋白H外显子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脂代谢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心内科。对象: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心内科收治11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组,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方法:抽取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mL,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了2组的载脂蛋白H外显子8基因型;同时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脂。主要观察指标:①载脂蛋白H外显子8基因型多态性分析结果。②两组载脂蛋白H外显子8(Try316Ser)基因频率。③两组不同基因型者的血脂水平比较。结果:21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载脂蛋白H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G1025C(Try316Ser)多态,分别为GG和GC基因型,未发现CC型。②冠心病组GC基因型的频率为25.5%,C等位基因频率为0.13,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5,P<0.05)。③冠心病组GC基因型者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GG型和及对照组的各基因型[(1.38±0.24),(1.16±0.10),(1.09±0.78),(1.12±0.76)mmol/L,P<0.05];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载脂蛋白H外显子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三酰甘油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型氧化亚氮合酶基因第7外显子G894T、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多态性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阿尔茨海默病(AD组)与血管性痴呆患者(VaD组)各50例。对照组为同期收集的健康老年人5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血细胞提取DNA。对受试者的内皮型氧化亚氮合酶基因G894T和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AD组、VaD组与对照组的GG、G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D组患者的INSR 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VAD组患者的INSR 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内皮型氧化亚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相关性,AD和VaD存在相同的基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缓激肽β2受体基因启动子区-58T/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G894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0-09/2001-09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的1~2级无血缘关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5例,男216例,女14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安慰剂治疗2周后,血压符合入选标准者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咪达普利5~10mg/d或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6周。②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缓激肽β2受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疗效的关系。③不同基因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遗传平衡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进行缓激肽β2受体基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分析成功361和365例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3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0%,61.50%,26.50%,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别为0.59和0.4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65%,29.53%,5.82%,等位基因G,T的频率分别为0.79和0.21。经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达到了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②缓激肽β2受体基因TT,TC和CC基因型患者治疗前血压基础值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TT,TC基因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0.0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G,GT,TT基因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值差异不明显。③在男性患者中,缓激肽β2受体基因(TC TT)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G及缓激肽β2受体基因CC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T TT)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缓激肽β2受体基因(TC TT)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T TT)(P<0.05)。结论: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效果好。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单一基因多态性对降压疗效影响很小,也可能与降压疗效无关。③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缓激肽β2受体基因对收缩压的下降幅度有交互作用,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