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葛根芩连汤及其制剂中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氧化铝柱纯化,紫外分光光度法350 nm处测定含量。结果 葛根芩连汤水提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32.4 mg/g,加样回收率为98.1% (RSD =2.9%)。葛根芩连微丸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9.6 mg/g。结论 该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为葛根芩连微丸质量标准、葛根芩连方及其他含黄连的方剂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葛根芩连汤的几种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的差异。方法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情况下的各处方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 甘草单味药甘草酸煎煮出量为0.89%。其他配伍煎煮量为0.24%-0.59%。结论 单煎的甘草酸煎煮量较高,而与其他药味合煎后可显著降低甘草酸的煎煮量。  相似文献   

3.
葛根芩连方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总生物碱溶出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葛根琴连方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总生物碱溶出量,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溶性浸出物定量测定,薄层层析定性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方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及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葛根芩连汤超微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是传统饮片的1.5倍;总生物碱含量是传统汤剂的1.74倍.结论 超微饮片细胞破壁后,化学成分溶出量较传统饮片增加,并快速溶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以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pH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RP-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中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中黄芩苷和葛根素的RP 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WG C18色谱柱 (2 5 0mm× 4 6mm ,10 μm) ,黄芩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 -水 -磷酸 (47∶ 5 3∶0 2 )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80nm ;葛根素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 -水 (2 5∶ 75 )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5 0nm。结果 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 98 61% ,RSD =2 77% (n =5 ) ;葛根素平均回收率为 10 2 4 % ,RSD =2 70 % (n =5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 ,可作为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付国魁 《河北医学》1996,2(2):171-172
葛根芩连汤证浅析(河北省沙河市医院054100)付国魁"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此为《伤寒论》之第34条,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文中葛根芩连汤,由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并测定葛根芩连方药中黄连生物碱。方法 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60%的磷酸盐(60mmol/L,pH=8.0)与40%甲醇为缓冲液,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内标,紫外254nm检测,分离并测定葛根芩连汤水提物及微丸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含量。结果 黄连中生物碱在6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5%、98.70%和97.7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12%、1.85%和1.95%。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席和回收率,可作为黄连制剂的研究提供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 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 10 .0统计处理 ,以 HPL C法测定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结果 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 ,黄芩、葛根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三者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 ,黄连和甘草配伍煎液中产生沉淀 ,且其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结论 黄连降低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的含量 ,黄芩、葛根对其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主要病机、方论解读、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葛根芩连汤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本方所针对的主要病机为“脾虚湿阻,湿热交结”;在其配伍环境中,君药葛根发挥其输肌以散之功;临床广泛治疗以“湿热阻滞”为主的病证,不惟“泄泻”。  相似文献   

10.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4味药组成 ,见于《伤寒论》34条 ,原文为“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 ,主治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的病证 ,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表证尚在 ,医反误下 ,邪入阳明之腑 ,其汗外越 ,气上奔则喘 ,下陷则利 ,故舍桂枝而用葛根 ,专治阳明之表 (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又为治泻圣药 ) ,加芩连以清里热 ,甘草以调胃气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新疆乌头属植物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乌头属植物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乌头碱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酸性染料,缓冲溶液pH(3.0±0.1)条件下,三氯甲烷萃取45min,于415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乌头碱在11.76~27.44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1.403 X+0.003 5,r=0.999 1,精密度良好,RSD=0.99%;样品溶液显色后4h内稳定,RSD=1.27%。本法测定的重复性良好,RSD=1.3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RSD=1.82%。新疆伊犁不同地区分布的白喉乌头和准噶尔乌头较多,其总生物碱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36%和0.238%。结论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新疆乌头属植物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溴甲酚绿缓冲液作为生物碱的显色剂,测定样品溶液在417 nm波长处的吸收度。结果对照品川芎嗪质量浓度在0.031~0.153 mg/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95%,RSD为1.75%。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结论酸性染料比色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骨碎补中柚皮苷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碎补不同溶液制备中柚皮苷含量的最佳测定方法。方法供试品溶液分别采用回流3 h与6 h、称质量回流3 h、索氏回流3 h与6 h等5种方法制备。HPLC法测定含量,以Hypersil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醋酸-水(40∶3∶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柚皮苷在0.15~1.22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5%,RSD=1.8%(n=6);5种不同制备方法所得供试液中柚皮苷的含量分别是1.19%、1.11%、1.29%、1.18%、1.1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更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工艺。方法采用LD605、D101、DA201、NKA-9、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连总生物碱进行吸附纯化。以总生物碱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洗脱参数,其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达1.23mg/g,2倍体积蒸馏水、2倍体积40%乙醇依次洗脱,总生物碱收率为85%,质量分数为80%。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黄连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葛根芩连丸中多糖类溶出度的方法。方法:溶出度的测定用蒽酮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622nm处测定吸光度。结论:多糖的溶出度在45min内达到了70%的标准。结果:测定葛根芩连丸中多糖溶出度的方法简单,可为葛根芩连丸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指标,也为复方制剂中多糖类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刺五加中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中黄酮的含量。结果在11.92~71.52μg/ml浓度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刺五加中黄酮含量为2.27%。结论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active ingredients, potential targets, and mechanism of Rhizoma coptidis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 and to explore the hypoglycemic e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南瓜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南瓜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8~40 mg.L-1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1 8C-0.025 1(r=0.999 2),加样回收率为100.9%(n=5),相对标准偏差为1.35%,南瓜叶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65 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南瓜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建立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比色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本方法在 5~ 5 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 =0 .0 84A - 0 .0 0 2 0 ,r =0 .9996 ,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 10 0 .0 2 %。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为 0 .889%。结论 比色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 ,可作为测定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