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作者回顾了美国耳蜗埋植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成人459例和儿童309例接受了Nucleus电子耳蜗埋植手术。另外一组84例成人患者中亦应用了其他种类的电子耳蜗。耳蜗埋植手术具有潜在的危险。严重的并发症常与手术操作有关,包括皮瓣坏死、电极放置不当和罕见的面神经损伤。严重的皮瓣损伤可导致电子耳蜗装置的污染,需经静脉应用抗生素和(或)多种术式的复合手术修复。面神经麻痹的危害是众  相似文献   

2.
骨化耳蜗虽不多见 ,确系耳蜗埋植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认为骨化耳蜗系耳蜗埋植的禁忌证 ,因为骨化耳蜗有功能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有限 ,耳蜗钻磨还会进一步损害残余神经组织。时至今日 ,部分甚至完全骨化的耳蜗均可成功地进行耳蜗埋植。已有许多技术用于骨化耳蜗的耳蜗埋植。最为简单的做法是埋植单导装置 ,在耳蜗基底转磨出一个深度小于 5mm的隧道或行根治性耳蜗切除将基底转完全磨去 ;以手持激光清除耳蜗骨性阻塞。这些技术均系标准埋植 ,通常不到一半的电极可植入耳蜗 ,因而有 5~ 6个电极置于耳蜗底转 ,也就是高频区。 Balkany描述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是由言语处理器、接收器、电极构成的一种装置 ,用来刺激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内残留听神经 ,以期使耳聋患者重新获听觉的一种技术。耳蜗电极埋植后 ,其安全性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研究是观察耳蜗电极埋植后 ,是否导致残留耳蜗神经渐进性变性、萎缩 ,而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随机选用 10只家兔 ,耳廓对击掌声有反应。电极为吉林省辽源市电子耳蜗厂提供的铂铱电极。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圆窗 ,将电极置入鼓阶底回。兔饲养 5个月后 ,用固定液固定耳蜗标本 ,用石蜡切片 ,厚为 8μm ,用HE染色。镜下观察耳蜗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耳蜗埋植已经成为人们讨论和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耳蜗埋植发展的过程,并就目前的状况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是由言语处理器、接收器、电极构成的一种装置,用来刺激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内残留听神经,以期使耳聋患者重新获听觉的一种技术。耳蜗电极埋植后,其安全性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研究是观察耳蜗电极埋植后,是否导致残留耳蜗神经渐进性变性、萎缩,而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儿童人工耳蜗问题正被大家所关注。目前已有数百名儿童埋植了3 M/House 单导人工耳蜗,并获得有限的言语感受能力。本文作者报导5名6~10岁儿童埋植 Nucleus 双导人工耳蜗后的言语感受情况,这些儿童埋植前未用过手势语,埋植后接受了强化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埋植至少4个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言语感受测验,包括元音、辅音、单词、语句和开放言语的识别测验。结果表明,这5名儿童均获得有意义的言语感受能力,其中4名儿童的唇读能力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异常耳蜗主要是骨化和畸形耳蜗的多通道人工耳蜗埋植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听觉 -言语康复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中耳炎、迷路炎后迷路骨化、内耳畸形致聋者均不适合行多导电极蜗内埋植术。作者根据:(1)蜗外刺激耳蜗的不同部位可产生某些音调识别现象;(2)多导电极蜗外刺激效果优于单导电极蜗外刺激;(3)蜗外电极埋植术不受中耳炎影响等原理设计了墨尔本/耳蜗多导电极蜗外埋植装置。此装置可用于不适宜行蜗内埋植的聋人。墨尔本/耳蜗多导电极蜗外埋植装置由1个接受-刺激器,经1导线连接6个电极组成。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用电生理方法估价耳蜗功能的可靠性和难易度,本文作者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试验:(一)比较豚鼠对声刺激和电刺激的反应;(二)比较耳蜗埋植病人用短声诱发的中潜伏期和主观行为反应;(三)比较耳蜗埋植病人对短声和声刺激的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结果发现:电刺激引起豚鼠的反应类型与刺激电极和参考电极的放置部位无关;豚鼠耳蜗对电刺激和声刺激  相似文献   

10.
1979年3月在英国皇家医学院为纪念James Yearsley举行的第25届演讲会上,麻省眼、耳鼻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美国哈佛医学院耳鼻喉科教授Schuknecht发表了本报告。一、感觉神经性聋近来人们甚为热衷于耳蜗埋植,但这方法对耳聋患者听力改善所起的作用到底应如何评价?当然,现在单极埋植术的效果是肯定的。但由于适合埋植的“床”很小,且其技术太为原始,故目前尚不宜广泛使用。影响耳蜗埋植成功的主要障碍可能是患者建康的蜗神经纤维太少,加之在进行埋植术时几乎肯定会再损伤蜗神经纤维。虽  相似文献   

11.
人工耳蜗(artificial cochlea)即俗称的电子耳蜗(electronic cochlea),是近年来耳科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文献中偶尔使用的一个名词,有时也叫人工听觉(artificial hearing),指的是用电子元件等和植入电极制成的一种装置,用来刺激全聋入耳蜗内残存的听神经,以期使聋人重新恢复有用听觉的一种新技术。国际上通常使用耳蜗埋植(cochlear implant)一词为标题。首篇文献报道见于1957年,当时很少有人注意。直到60年代末期有关本题的文献才开始增多。经过20多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获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在将近300例的临床实验研究病例中,已有几例全聋病人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能与人进行  相似文献   

12.
多导电极耳蜗埋植中最使人关注的是可能出现远期有害的生理影响,包括螺旋神经节细胞、神经元的变性和新骨形成。作者对5名使用澳大利亚多导电极耳蜗埋植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估价使用该人工耳蜗可能造成的损伤。这些患者每天使用该装置10~19小时,将术后一年所测结果与术后经三个月训练时所测结果进行比较。测试项目包括各个电极的电阈值及舒适阈,声场纯音和言语听阈,语言辨别阈,元音和辅  相似文献   

13.
由于鼓阶接近中耳,易于电极插入,且与蜗管有分隔,因而自开展耳蜗埋植术以来,即用作为电极置入部位。遗憾的是迷路骨化尤其指鼓阶骨化,为脑膜炎和其它重度聋的常见并发症。在脑膜炎所致耳聋病例中,80%可出现骨化,重度聋儿童的迷路骨化率也高达34%。耳蜗骨化经常使电极进入鼓阶存在困难,导入深度限于10mm以内(多导电极埋植深度可达20~  相似文献   

14.
鸡圆窗埋植电极:听神经动作电位的长期记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解决长期监测鸡听觉功能时通常使用的圆窗膜电极移位的问题,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建立了一种新的电极埋植方法即“圆窗埋植电极”(round window implanted electrode)。并结合听觉传入神经病变模型评价该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方法 12只白色Leghorn鸡平分为KA组(经鼓阶灌注kainic acid,选择性地存坏耳蜗传入神经树突)和正常组(不做耳蜗灌注)。暴露鸡  相似文献   

15.
开放迷路安置耳蜗理植器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前庭功能。要评估耳蜗埋植是否损害前庭功能必须选择术前前房功能存在的病例。对接受耳蜗埋植的25例耳聋患者术前行视动试验、旋转加、减速(velocitystep,VS)试验及双温试验。前庭功能评估分四类:正常、下降、完全丧失、亢进。视动试验除1例Usherl综合征外,其余正常;VS试验18例无反应。在存在前庭功能的7例中,2例正常,2例亢进,3例减退。对有前庭功能的6例行耳蜗理植术后复查VS试验和双温试验。结果显示:3例前庭功能示受损,3例前庭功能丧失。综合本组病例及其他作者的报告,前庭功能受…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岁。2岁时(2006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右侧电子耳蜗植入术,电子耳蜗为澳大利亚24M直电极。2010年8月16日因车祸外伤致颈椎损伤,需行颈椎MRI,但考虑电子耳蜗线圈可能干扰MRI检查,采用耳后包扎法隔离电子耳蜗  相似文献   

17.
迷路切除术是对因梅尼埃病和其他无实用听力的前庭失调所引起的致残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治疗。由于梅尼埃病有双侧受累的可能性,一耳术后,另耳再发生的机会约10%,基于术耳严重的听力损失结果,如对侧耳再发病则可考虑耳蜗埋植。为探讨当对侧耳听力完全丧失时,在迷路切除术耳行耳蜗埋植的可能性,本文用经鼓膜行鼓岬电刺激研究了存活神经元的潜在活力。迷路切除术切除前庭末梢器官,常导致听力全丧失。部分或全部切除迷路可直接  相似文献   

18.
儿童用3 M/House 单导耳蜗埋植的已表现了对声音察觉、超分节特征辨别(discrimina-tion of suprasegmental features)和环境声辨认的提高。Nucleus 22多导装置虽然只是新近才埋植于儿童,但用训练后辨别(DAT)试验和听综合试验(TAC)来测试,反映出上述几方面有同样改善。为了比较儿童用单导或多  相似文献   

19.
植入电子耳蜗,认为是和残存的树状突纤维或神经节细胞有关。确定电子耳蜗能否植入,取决于对患者植入前的外部电刺激试验的结果。在多数植入电子耳蜗的中心,术前的电刺激试验是用针电极刺入鼓岬或用尖端呈球形的电极放在圆窗龛处。作者采用一种无伤害性鼓膜外电极来对电子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听神  相似文献   

20.
作者1985年7月至1988年6月间在美国科罗拉多耳科诊所用听力测验法评价接受电子耳蜗植入40例术后患者的听力,其中12例术前有残余听力。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18~63岁(平均40.5岁)。患者均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子耳蜗植入专家施术。植入的电子耳蜗为Nucleus多导电子耳蜗,电极长25mm,有22个电极。术后其中10人平均每日应用电子耳蜗9.6小时(5~16小时),另2例因皮瓣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