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3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我们收治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94例,102条下肢。根据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分别采用第1对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静脉外肌袢形成术与单纯曲张浅静脉分段结扎、剥脱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随机选择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0名(11条肢体),检测其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含量,发现患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小腿曲张浅静脉内膜功能的变化受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内膜功能的改变可能对下肢静脉血液瘀滞、以及凝血和纤溶机制变化起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40例患者(共45条下肢)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环缩材料选用7—0或6—0无损伤缝线。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全组病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复查88.6%(31/35)的患肢瓣膜无返流发生。结论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静脉瓣膜外支撑环(EV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病人(22侧患肢)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侧,B组10侧。A组,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行EVS植入术;B组行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以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和CEAP临床分类与记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造影显示A组10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均恢复;B组,8侧中4侧见逆流(P<0.05)。超声检查结果示A组股浅静脉无逆流占91.67%,B组占50.00%(P<0.05)。两组术后记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下降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VS植入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实用,易标准化,疗效满意,是值得推广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经彩超证实的18例(18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结果均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下肢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色素沉着明显减退,酸胀感消失,无一例形成血栓,术后复查彩超,深静脉通畅,无反流或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诊治的临床研究(附55例报告)江苏省常州市红十字医院血管外科组(213003)潘跃东倪红飞徐毛乾俊下肢深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DVI)是常见病,在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中占90%以上[1]。自1987年以来,我院共手术治...  相似文献   

8.
股浅静脉外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谈志秋,张平,洪彪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3年12月,采用股浅静脉瓣膜外包窄术治疗本病55例,共56条下肢,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于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55例中,男24人;女31人.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5例患才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包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均随访4-14个月,术前临床症状缓争,疗效好,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瓣膜轻,中度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铲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静脉瓣膜、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选择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利用40 W手术电刀对迂曲扩张的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总结手术入路和手术体会。结果患者术后7 d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下肢曲张浅静脉消失,无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多普勒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现象,但有2例瓣膜修复处术后3年有轻度返流。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结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股腘静脉瓣膜功能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资料共291例,299侧,所有患者均有下肢静脉瘀血临床表现。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按本院常规进行,以乏氏试验判断静脉瓣膜功能。统计学分析表明,深静脉瓣膜功能与临床关系非常密切(P<0.005)。在维持下肢深静脉正常功能方面,股、静脉两处瓣膜的作用大于股或静脉一处的瓣膜作用,股静脉瓣膜作用大于静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下肢静脉瘀血性病变32例,其中15例采用深静脉瓣膜修复术和曲张静脉切除术及经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切断术(SEPS),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32例慢性下肢静脉瘀血性病变病人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4岁。其溃疡或严重色素沉着均在小腿内踝上方,左下肢20条,右下肢12条。根据CEAP[1]分型,CIV型7例,CV~VI型25例,溃疡病程5个月~3年。上述病例按手术时间分两组,单纯手术组(深静脉瓣膜修复术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总结了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病理学分型、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提出静脉瓣膜成形术、静脉瓣膜移位术和静脉瓣膜移植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阐明各种手术方法的原理、利弊和疗效,并提出今后对本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组资料共291例,299侧,所有患者均有下肢静脉瘀血临床表现。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按本院常规进行,以乏氏试验判断静脉瓣膜功能。统计学分析表明,深静脉瓣膜功能与临床关系非常密切(P<0.005)。在维持下肢深静脉正常功能方面,股、Guo静脉两处瓣膜的作用大于股或Guo静脉一处的瓣膜作用,股静脉瓣膜作用大于Guo静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瓣膜外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Wang S  Li X  Wu Z  Huang X  Ye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38-40
目的研究和评价利用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26例患者(37条肢体)施以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08±100)岁。所有肢体均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其中7条肢体加施股浅静脉第二对瓣膜外修复成形术,6条肢体加施股总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结果811%(30/37)的患肢静脉性跛行、酸胀、疼痛等症状消失,189%(7/37)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7/9的肢体溃疡愈合。彩超复查除有4条肢体瓣膜功能不全Ⅰ~Ⅱ度外,其余肢体(892%)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深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股深静脉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阐明股深静脉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顺行静脉造影、双功彩超对104条慢性静脉疾病的患肢进行股深静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 其中19条肢体深静脉顺行造影股深静脉全程显影,13条肢体股深静脉主干与腘静脉或股浅静脉远端直接相交通,5条肢体股深静脉通过数条细小分支与腘静脉或股浅静脉远端直接相交通。双功彩超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股深静脉全程显影者均有明显的股深和腘静脉倒流,股深静脉全程显影者其近端股深静脉管径明显大于股深静脉未全程显影者。结论 根据本组资料所示:股深静脉在形态学上可分为5型,股深静脉显影与股深静脉倒流密切相关,Ⅱ型和Ⅲ型股深静脉倒流影响下肢腓肠肌泵功能,这类思考,静脉瓣膜重建应选择在股浅与股深静脉远端相交通的部位之下即腘静脉或同时行股浅与股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相似文献   

18.
��֫�����Ĥ�ؽ�������Ч����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01例116条肢体实施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并利用静脉功能不全评分、双向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APG)等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87.9%,随访病例症状消失,96.1%的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无复发。13例溃疡肢体中有11条在术后3~6个月溃疡消失,2条明显缩小。术前Ⅲ度返流肢体术后90%以上静脉瓣膜功能达Ⅱ度以下,67.6%的瓣膜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功能不全评分从术前15.33±1.83改善到术后5.07±0.60(P<0.01);术前Ⅳ度返流肢体术后80%以上静脉瓣膜功能达Ⅱ度以下,40.5%的瓣膜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功能不全评分从术前17.38±2.67改善到术后7.25±1.12(P<0.01)。51例58条肢体经流速剖面图彩超检查示,术后静脉返流量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经APG检测术后VFI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能有效地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可大大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静脉性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150例(240条肢体)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80条患肢。A组行股浅静脉瓣膜外戴戒术,B组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术,C组行胭静脉半腱肌-股二头肌肌襻代瓣膜术,3组均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级与临床记分评价疗效。结果3组术后临床记分呈不同程度下降:A组中C2-C4者手术效果较好;B组中C2~C4者手术效果较好;C组中C2-C6者手术效果较好;A、B、C3组手术效果比较,对C2~C4者,3组无明显差异;对C5,者,B、C组无明显差异,但A组效果较差;对C6者,C组效果较好,但A、B组效果较差。结论原发性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应依据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1997~2004年收治的78例(92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5例(76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8例(10条)术后症状减轻;3例(4条)术后无改善;2例(2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3.5%(86/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2)。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