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我院就诊的孕前及孕早期妇女风疹及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孕前及孕早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检查和孕早期建卡的妇女,经知情同意,共6018例妇女进行了风疹病毒IgG和IgM,巨细胞病毒IgG和IgM的检测。根据定量检测的结果,按受检妇女的年龄段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IgG(+/-)和IgM(+/-及不确定)状况分别统计例数。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人群风疹的总体易感率为12.63%(IgG-/IgM-),不同年龄段易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在35~39岁易感率最高,为22.53%,25~29岁易感率为11.80%。巨细胞病毒的总体易感率为4.85%,不同年龄段间易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易感率为5.36%。结论:育龄期妇女巨细胞病毒易感率较低,筛查时应当客观分析,风疹病毒易感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明显,应加强对高危年龄段孕妇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对妊娠原发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对63例血清学检查CMVIgG和IgM阳性的孕妇(包括2例双胎)进行研究。母体原发性感染的定义为孕前CMV IgG和IgM皆阴性,而孕期两种抗体皆阳性或存在IgM而IgG滴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妊娠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生殖道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LSA)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直清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us, CMV)IgG抗体和特异性IgM抗体,同时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宫颈分泌物、宫腔冲洗物以及手术时输卵管妊娠组织标本中CMV DNA。结果 4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IgG抗体阳性21例,阳性率42.86%;宫颈分泌物CMV DNA阳性10例,阳性率20.40%;宫腔冲洗物CMV DNA阳性9例,阳性率18.36%;输卵管妊娠组织CMV DNA阳性4例,阳性率8.16%;其中1例血清IGg抗体阳性并伴有宫颈、宫腔分泌物及输卵管妊娠组织CMV DNA阳性;4例宫颈组织与宫腔组织同时阳性。结论 既往曾有过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发生输卵管妊娠的风险增加,巨细胞病毒感染,尤其是生殖道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导致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4.
孕妇与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 ,早期诊断胎儿CMV感染。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孕妇血中CMV特异性抗体及CMVDNA ,诊断孕妇CMV感染 ;检测羊水或脐血中CMVDNA诊断胎儿CMV感染。结果 :15 64例孕妇血清中CMV IgM阳性 2 9例 (占 1.8% ) ,CMV IgG阳性 130 6例 (83.5 % ) ,CMVDNA阳性 12 6例 (8.1% ) ;CMV IgM阳性者其CMVDNA均阳性。CMVDNA阳性的 12 6例孕妇其羊水或脐血中CMVDNA阳性 5 2例 (占 4 1.2 % ) ,CMV感染胎儿中有 5例胎儿畸形、2例死胎、3例IUGR ,出生时无明显症状的婴儿中 3例生后 1个月内患黄疸性肝炎 ,1例患新生儿肺炎。 1例发现室间隔缺损、2例出现单侧耳聋。结论 :孕妇CMV感染可造成胎儿严重危害 ,孕妇CMV感染后取羊水或脐血检测CMVDNA是诊断胎儿及新生儿CMV感染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围产儿结局探讨产前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母血、胎盘组织及(或)脐血进行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病原体检测.结果 1 141例孕妇产前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检测中,97例检出病原体,检出率8.50%,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检出率分别为4.82%,2.72%及2.28%.围产儿结局不同的两组,其胎盘组织及(或)脐血中病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7.65%及60.00%(P<0.05).结论 孕妇产前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检测很有必要,母血阳性者应将胎盘及其附属物送检;对母血阳性的围产儿,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69年7月,共收集标本100例,其中早孕97例,晚孕3例;早孕标本包括死胎死产30例,新生儿畸形史17例,多次流产史35例,早孕期发热14例,动物密切接触史1例.以上标本行血清学弓形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果:弓形体IgM阳性者2例,经螺旋霉素治疗分娩正常新生儿。弓形体IgG阳性者19例,分别发生于各不良分娩史组.弓形体是细胞内寄生虫,感染后孕妇只表现轻微的症状,但对胎儿危害较重,易致死胎死产及胎儿畸形,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孕10周前孕妇)发热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感染的关系及对要求继续妊娠孕妇的孕期监护方法。方法 观察组为120例(孕10周前)发热(体温38℃以上)孕妇,对照组为无异常的门诊产检早孕(孕10周前)孕妇53 ,两组用ELISA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虫(TOX)IgM抗体。结果 观察组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中晚期若胎儿发育异常可考虑引产。结论 孕0周前孕妇中度以上发热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感染无直接相关关系。结合血清学检测后,有重点、针对性地对本组孕妇孕期采用B超多次对胎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能及早发现孕期胎儿异常情况并予及时相应处理,是孕妇可接受的、非侵入性且有利于发现胎儿异常并减少畸形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CMV)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在美国约有1%的新生儿遭受CMV感染,其中约7%表现为典型的全身性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inclusiondisease,CID),每年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和出现后遗症的婴儿约800O例1。在我国新生儿血或脐血CMV-IgM检出率为0.6%~8.5%2。但由于孕期CMV感染绝大部分并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孕期CMV感染并不能作为临床干预的依据,因此临床上对宫内感染重视不够。现将我院30年来3例婴儿CID临床及尸检情况,报告于下。例1女婴,在外院足月顺产,出生后…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9年1月至1990的年12月。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共40例,本文对术前、术中出血量及胎盘位置与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平均年龄30岁,其中20~35岁占90%。 1.2 孕周:孕25~30周3例(7.5%),孕31~35周12例(30%),孕36~40周18例(45%),孕41~42周7例(17.5%)。  相似文献   

10.
胎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先天感染的首要原因,产母感染通常无症状,但50%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90%新生儿出生时无症状,因此产前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7例原发性 CMV 感染进行前瞻性研究,强调用羊水培养分离病毒来进行产前诊断。1988年~1990年对1771例孕妇进行的有关胎儿 CMV 感染危险性的研究中,861例血清学试验阴性(48. 4%),每次产前检查都做血清学检查和对尿、唾液、宫颈分泌物进行 CMV 检查,一旦发现血清学有产生抗体的转化现象,则于孕22周予以超  相似文献   

11.
自然流产孕妇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孕妇中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留取132例自然流产孕妇及113例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绒毛组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绒毛组织标本中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数量。结果:自然流产组孕妇中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16.67%(22/132),对照组阳性率为1.91%(2/113),差异有显著性(P<0.005)。自然流产组孕妇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17.42%(23/132),对照组阳性率为2.65%(3/113),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两者皆为阳性者自然流产组孕妇有12例,占9.09%,对照组均为阴性。治疗后复查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阴性的妇女再次妊娠成功。结论: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均可导致孕妇发生自然流产,且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易合并存在,因此,对自然流产孕妇应同时检测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下一次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孕期中药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孕期中药治疗对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孕妇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996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从有异常妊娠史的孕妇中筛查出CMV活动性感染孕妇24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22例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118例不给予治疗,比较两组孕妇转阴率、胎盘和胎儿感染率以及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CMV IgM和CMV nRNA转阴率77.05%(94/122)、胎盘感染率48.98%(48/98)、宫内传播率21.74%(10/46),对照组分别为38.14%(45/118)、67.50%(54/80)和52.63%(20/38),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子代出生时35例正常,11例异常;对照组20例正常,18例异常(P<0.01)。观察组6月龄婴儿智力发育指数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中药治疗在改善CMV活动性感染孕妇子代生长发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反转录后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使风疹病毒RNA双倍扩增后检测的方法已用于疑有风疹感染孕妇的绒毛、羊水和胎儿血样本中。 34例1991年6月~1993年7月初诊时孕龄5~20周的孕妇,有孕早期风疹接触史,有或无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符合:①在成对的血清计数中,血凝集反应抑制抗体水平>4倍,②单个计数风疹血凝集反应抑制抗体水平>256或③无①②时,风疹血凝集反应抑制抗体阳性,及风疹特异性IgM抗体  相似文献   

14.
成人感染细小病毒通常无症状而常被忽视,而孕期宫内细小病毒感染伴有母血AFP升高者,预示胎儿预后很差。作者报告一例33岁初产妇,一月前因短暂嗜睡、发热和关节痛及孕17周时母血浆AFP升高(100IU,MoM 3.86)就诊。绒毛取样及羊膜腔穿刺胎儿核型正常,羊水AFP正常,乙酰胆碱酯酶凝胶试验阴性,超声波示胎儿腹水、肝肿大、心脏增大及少许心包积液,未见结构缺损,母血清学检查弓形体、柯萨奇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均阴性,大便培养(包括李斯特菌属)阴性,细小病毒B_(19)IgM检查为50AU(任意单位)。于孕18周用前列腺素阴道药栓引产终止妊娠,为男性死婴,水肿,顶臀长17cm,体重299g,心肝高度自溶,腭为高拱形,唇很小,两小手指及双侧第一、二趾  相似文献   

15.
胎盘早剥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1981年至1990年12月根据症状、体征及胎盘肉眼检查证实的胎盘早剥56例,作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发生率:本院1981年1月至1990年12月分娩总数19 137例,发生胎盘早剥56例,发生率0.29%。 1.2 年龄及胎次:最小20岁,最大40岁,以21~30岁为最多,占87.5%。初产妇47例,占83.93%,经产妇9例,占16.07%。 1.3 孕周:孕8~27周4例,占7.14%;28~36周18例,占32.14%;37~41周32例,占57.14%;≥42周2  相似文献   

16.
风疹病毒致孕妇宫内胎儿心脏感染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疹病毒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 ,我国对此报道甚少。本文报道 1例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致宫内胎儿感染 ,并对其发生、危害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 2 5岁 ,末次月经 1999年 7月 2 6日 ,孕 2个多月出现皮疹 ,于孕 3个月时检查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TORCH) ,发现风疹病毒IgM ( )、IgG( ) ,其他项目均阴性 ,孕 5个半月查风疹病毒IgM( )、IgG( ) ,于孕 6个半月要求行引产术 ,阴道分娩一女婴 ,取脐静脉血测定风疹病毒IgM、IgG ,并进行尸体解剖 ,消毒后取脑皮质、心脏 (心…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是先天性及围产期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其病率远远超过先天风疹,但直到最近,对其影响仍多忽视,近来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步及许多周密的前瞻性研究已有助于阐明CMV感染的自然史、对胎儿的影响、多期感染可能造成的远期后遗症以及婴幼儿期感染的来源.许多研究表明约1%(0.5~4%)的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抗原(即刻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检测、唾液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MV DNA和血清学检测CMV IgM三种实验方法在诊断和监测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对98 例患儿之母在孕期血CMV IgM阳性的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4 d 内检查血CMV IgM、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和唾液PCR CMV DNA,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 结果 (1)98 例中,48 例诊断先天性CMV感染。症状性感染7 例,无症状性感染41 例;无一例CMV IgM阳性。症状性感染组CMV抗原、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7;无症状性感染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29/41)、46%(19/41)。CMV抗原检测法、PCR检测法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54%。症状性感染儿每5 万白细胞中CMV阳性细胞数16~52个,无症状性感染儿3~31个,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指数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儿(P<0.05)。(2)随访10例患儿,2 例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和PCR转阴,症状消失;1例CMV肝炎治疗后CMV抗原和PCR检测仍阳性,最后发展为肝硬化。7 例无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在6个月内转阴或减少至低水平;2 例伴唾液PCR阳性,复查时1 例转阴,1 例仍阳性。 结论 CMV抗原检测法具有早期、敏感、量化的特点,PCR法能发现潜伏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病毒和弓形体目前认为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病毒有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流感、腮腺炎、水痘天花、肝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B(Coxsakie B)、西部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等12种病毒。继Gregg发现风疹致胎儿畸形以后,世界各地相继发现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危害。一般认为妊娠初3月感染风疹病毒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畸形和耳聋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1964年美国的一次风疹大流行后,被感染的新生儿有红斑、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病毒(CMV)是宫内病毒感染最常见类型。先天感染的平均发生率为所有流产中的1%,有症状的感染和胎儿损害通常由于母亲的原发感染。感染的新生儿中,5%~10%出生时有症状,如小于胎龄、紫癜、肝脾肿大、脉络膜视网膜炎、颅内钙化和听力减退。出生时无症状的婴儿中的,10%~15%将有后期发育问题。为评价人类CMV宫内传播与母亲感染时的孕龄是否有关,对自1988~1998年首次CMV感染的123例孕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包括两方面资料:母亲通过特异的酶免检验血清转化证实初发CMV感染和新生儿通过尿液培养肯定诊断是否有宫内传播。85例孕妇每月连续检测,其余每3个月1次。根据血清CMV-IgG从阴性转化为阳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