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垂体微腺瘤的高分辨力CT表现王浩江,王永利,周时,张子清高分辨力冠状增强CT可见到正常的垂体和腺内微腺瘤,直接冠扫对诊断垂体微腺瘤很有价值。作者报道72例垂体微腺瘤,均经CT诊断,内分泌化验和手术病理证实。1材料和方法自1989年6月至1993年10...  相似文献   

2.
顾蓉梅  陶波 《现代康复》1999,3(9):1088-1089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垂体微腺瘤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9例高血压伴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结果:9例患的主要表现:1发病年龄较轻,头痛症状明显;2 24 hABPM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舒张压均叫显增高;3服用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4垂体内分泌功能大多正常;5 CT有肾上腺皮质增生的表现,结论:对于年轻且血压升高服药效果不明显的患,应行肾上腺和垂体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垂体微腺瘤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9例高血压伴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结果:9例患者的主要表现:1发病年龄较轻,头痛症状明显;224hABPM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增高;3服用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4垂体内分泌功能大多正常;5CT有肾上腺皮质增生的表现.结论:对于年轻且血压升高服药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行肾上腺和垂体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位CT增强扫描对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垂体泌乳素瘤,8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2例为男性,均有相应临床症状和血泌乳素值(PRL)升高,全部病例行冠状位CT增强扫描。结果 82例中76例(92.7%)为垂体微腺瘤,CT表现为垂体内>3mm低增强区、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偏斜、垂体高度>9mm和鞍底骨质改变,以前三项显示率较高,分别为88.2%、85.5%和59.2%,具有较大诊断意义。结论 垂体泌乳素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大部分为微腺瘤,本病诊断除临床症状和血PRL值升高外,CT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很大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CT强化扫描对垂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的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到诊断的正确率。 CT扫描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才能保证扫描效果 ,作出正确的诊断。垂体冠状扫描所需的冠状位是一种极不舒适的体位 ,患者头部下垂后仰 ,再加上快速团注造影剂 ,患者极易产生头晕、恶心、胸闷、发热等不适感 ,不易制动 ,严重影响扫描效果 ,甚至不能完成扫描 ,从而影响诊断。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在注射造影剂时采用滴注—团注—滴注的方法 ,以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制动效果及满意的图像。1 对象和方法选择具垂体增强扫描适应征的患…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420例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对垂体腺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生长特点与CT 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进行420 例垂体腺瘤的CT 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420 例中,鞍内突入蝶窦、鞍上池及第三脑室生长380 例,鞍内及鞍上向鞍旁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延伸至颅中窝,向额部、斜坡匍匐侵及生长40 例。形态:圆形、花生状、不规则形、哑铃状或腰鼓状。CT 等、高密度及显著增强占799 % ,混合密度伴囊性低密度、环行增强占201 % ;MRIT1 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等信号、混合信号占923 % ;T1 WI和T2 WI高信号占77% ;提示瘤卒中及坏死囊变735 % ,肿瘤大小1cm ×06cm ×08cm ~7cm ×52cm ×6cm 。病理诊断:嫌色性者213 例,混合性者118 例,嗜酸性者75 例,腺瘤( 未分类)12 例,恶性者2 例。结论 CT 及MRI提供的垂体瘤的整体形态与周围解剖关系等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判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经垂体功能检查证实,直径小于10 mm以下的4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病例MRI表现为发生于垂体前叶不同位置的单一瘤灶,计48个.呈圆形33个,卵圆形15个.T1加权呈低等信号、T2加权呈稍低信号48个.呈轻微强化19个、中度强化29个.垂体柄移位27个,鞍底下陷23个,垂体上缘隆突5个.结论:采用薄层、多方位、多参数及增强MRI扫描,能良好显示鞍内垂体微腺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增强前后信号变化,以及垂体柄、鞍底、垂体上缘改变等MRI表现特征,结合临床、内分泌检查,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垂体微腺瘤.  相似文献   

8.
王伟  张跃康等 《华西医学》2001,16(2):139-140
目的:研究和评价X线刀治疗垂体微腺瘤CT定位最佳强化时间。方法:对25例垂体微腺瘤,包括泌乳系腺瘤9例,生长激素腺瘤3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4例,甲状腺刺激素1例,非功能腺瘤3例,混合型腺瘤4例,分延迟时间50秒、70秒、90秒三组进行CT定位扫描及病灶确定。结果:三组延迟时间CT定位扫描,各种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肿瘤边界显示清晰度不一。结论:延迟时间50秒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边界,符合X线刀定位要求,可作为首选强化时间。  相似文献   

9.
80例临床疑垂体肿瘤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进行了直接增强鞍区冠状扫描。本文着重介绍检查方法及CT表现,并探讨高催乳素血症与垂体病变的关系,影响病灶显示的因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小于 10mm称垂体微腺瘤。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 ,CT与MRI的广泛应用 ,使其诊断率不断提高。收集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 2 8例垂体微腺瘤的CT与MRI资料 ,经临床追踪 ,病理证实及MRI随访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8例中 ,女 2 6例 ,男 2例 ,年龄 16 6 5岁 ,平均 38岁。女性主要症状以闭经 ,泌乳或月经紊乱 ,不孕为首诊。 3例年长者以肢端肥大为主诉。头痛 5例。男性 2例 ,1例肥胖 ,多饮多尿 ;另外 1例乳房发育 ,头晕头痛。血PRL >35ng ml,其中 18例明显增高。CT采用日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正常胸腺的螺旋CT表现。方法 对316例,1 ̄82岁的病人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依年龄分为7组,测量每叶胸腺的厚度、宽度、奇静脉弓层面两叶胸腺面积和、胸腺平均CT值,6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记录胸腺上下界及两外缘位置。结果 胸腺的厚度,59岁以下均小于21mm,60岁以上部分胸腺厚度可达30mm,胸腺宽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胸腺的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最终与肛肪密度相似,胸腺的面积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31例、嗜铬细胞瘤17例、原发性皮质腺癌8例、髓质脂肪瘤1例。分析肾上腺各类病变的CT表现,讨论对各类病变的定性诊断。认为CT扫描可以从综合病灶大小、形态、范围、密度等方面较明确地对肾上腺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与垂体病变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对15例肥胖儿童作了垂体区的MR检查,包括冠状面的TI加权像和飞加权像及矢状面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并对其垂体大小在各个径线上作了测量。结果:历例肥胖儿童在冠状面和矢状面测得的垂体平均高度为7.05mm。在矢状面上测得之平均前后径为10.14mm。在冠状面上测得之平均宽经为13.5mm。其中6例垂体高度等于或超过8mm。9例垂体高度在7mm或以下。6例垂体增大的病例中有3例可见明显之垂体微腺瘤表现。结论:肥胖儿童之平均垂体高度要略高于正常人的平均高度。其垂体增生和垂体微腺癌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4.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肺结核病的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2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进行胸片和病灶CT检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进行动态观察,并与20例肺结核病例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病变形态和累及范围。结果:2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灶累及右肺的12例(60%),累及左肺的6例(30%),双肺累及的2例(10%),其中病灶分布于右上肺尖的9例(45%);肺内出现空洞16例(80%),其中5例为发生于2个肺叶以上的多发空洞,空洞周围浸润的2例;肺内出现支气管扩张15例(75%);支气管播散少见(1例(5%))。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具有一定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但与继发型肺结核较难鉴别,当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影、小斑片影、空同、实变和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病变形态同时存在或多发空洞、空洞周围浸润较少,而临床规则抗痨治疗疗效不佳或同步性差时,应考虑到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破裂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破裂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检查或手术证实的主动脉破裂病例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主动脉破裂的部位、大小、有无造影剂渗出、主动脉周围有无血肿形成、血肿及其与周围脏器等关系。结果:10例主动脉破裂中,胸主动脉破裂2例,腹主动脉破裂8例,其中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主动脉瘤破裂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破口4例,主动脉周围血肿形成10例,活动性造影剂喷射3例,附壁钙化血栓中断4例。血肿的形态和部位与解剖和出血速度有关。结论:增强CT扫描是确诊主动脉破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螺旋CT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 ,着重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以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与远处转移、腹水。结果  2 3例中 15例为双侧 ,共 3 8个肿瘤 ,2 2个表现为囊实混合性 ,9个以实性为主 ,7个表现为囊性。结论 浆液性囊腺癌双侧多见 ,发病年龄较高 ,肿块多表现为囊实混合性 ,常伴有周围侵犯、远处转移和大量腹水 ;囊壁及分隔不均匀增厚超过 3mm ,囊壁上有乳头状突起及肿瘤周围血管的异常增多是浆液性囊腺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33ING1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33ING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8%(28/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1%(12/52);P33ING1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肺癌患者,P33ING1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33ING1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3ING1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P33ING1基因可作为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腺瘤。发现61%的腺瘤位于腺体的表面。认为CT扫描可以从结节的大小、增强前后密度及肿块与邻近腺体关系较明确地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 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以期找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 5例病人均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PLUS CT机做了CT平扫,4例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并做了延迟3min及7 ̄9min的扫描,最后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增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为无强化区;二为强化逐渐增强区;三为延迟强化区。并且一个病灶可以同时见到此三种强化表现中的二种或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