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TNFα和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UC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25岁~67岁;病程2个月~15a;轻型7例,中型20例,重型6例)及正常对照者40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清TNFα(2622ng/L±20ng/Lvs1462ng/L±25ng/L,P<005)和IL8(1118ng/L±26ng/Lvs575ng/L±40ng/L,P<005)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和病变的范围有关(P<005).结论UC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增高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它可作为UC病情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柱 《山东医药》2010,50(47):97-98
目的探讨TNF-α、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活动期(病情为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22例缓解期UC患者(观察组)及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及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5),缓解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NF-α和IL-8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血浆TNF-α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参与在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发现TNF抑制剂在治疗UC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我们测定了26例UC血清中TNFα,IL6含量,探讨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活动期UC26例,年龄28岁~71岁,男15例,女11例.全部病例符合1993年UC诊断标准[2],并根据该标准将分为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3例)3级.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1.…  相似文献   

5.
任保从 《山东医药》2010,50(26):57-57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UC患者60例(UC组),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结果 UC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中度高于轻度(P均〈0.05)。结论 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检测血清IL-6、IL-8、TNF-α有助于UC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氨基水杨酸制剂(艾迪莎)治疗老年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2例老年UC病人随机分为艾迪莎试验组(A组)32例和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B组)30例,疗程均为4w。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肠镜检查情况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志愿者(C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B组83.3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明显低于B组26.67%(P〈0.05)。A组和B组治疗前IL-8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治疗后IL-8的水平与C组无显著差异,而B组仍高与C组。A、B两组患者治疗前IL-10水平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应用药物干预后与C组比较,A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迪莎治疗老年轻、中度急性发作性UC安全、有效,可能是通过下调IL-8,上调IL-10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按照Truelove-Witts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并于同期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结论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UC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IL-1β、TNF-α和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在UC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与临床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UC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发病过程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可能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9.
1 项目负责人江学良,男,1967—08-26生,山东省安丘市人,汉族,医学博士,科技部科技期刊评审专家,中英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及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济南军区优秀青年科技干部.世界消化学大会和世界华人消化大会共同秘书长,《Innamma上ors Bowel Disease\《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等8家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编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诊疗与进展》等专著2部在训ofld JOUPU引时G的t广oe叶er010叮》等杂志发表论文如篇,5篇被美国工收录.主要研究方向为溃疡性结肠炎,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应邀在世界消化学大会、世界华人消化大会等作《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大会报告.在国内建立了溃疡性结肠炎研究协作中心,并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化瘀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42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化瘀宁肠愈疡方灌肠,治疗4 w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UC患者血清TNF-α、IL-6的水平。结论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UC疗效显著,其调节UC患者细胞因子的作用,可能是该病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HBD-2和NF-κB及IL-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防御素2(HBD-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HBD-2、NF-κB和IL-8在UC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D-2、NF-κB和IL-8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UC组HBD-2、NF-κB和IL-8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UC轻中重度三组结肠黏膜中HBD-2、NF-κB和IL-8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2、NF-κB和IL-8水平在UC结肠黏膜组织中明显升高,但与UC病情轻重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彭定宏 《山东医药》2008,48(13):71-72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组给予奥沙拉嗪联合培菲康口服,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总疗效、临床活动指数、IL-8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疗效、临床活动指数、IL-8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认为改善趋化因子IL-8的表达可能是奥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黏膜和血清标本,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大肠息肉患者(取其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及IL13的mRNA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结果轻度UC患者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UC患者IL4和IL13的肠黏膜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二者血清含量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IL4和IL13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中药组给予化瘀解毒中药汤剂灌胃,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21 d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水平.结果 化瘀解毒中药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修复作用.结论 化瘀解毒中药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并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说明该法对血清IL-4和IL-10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炎性介质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在U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各30例。取外周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及抑制率(RFIR)、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补体(C3、C4)水平、炎性介质(TNF-α、IL-6、s IL-2R)水平。结果观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C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RICR、RFIR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NF-α、IL-6、s 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其它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水平上升等现象,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价病情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而亚洲较少,在我国,有报道结肠镜检查中诊断本病的人数占受检人数的3.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国内报道发病年龄以20—50岁占多数,约65%,男女发病率不一。溃疡性结肠炎多数起病缓慢,病程可为持续性或呈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的慢性过程,轻  相似文献   

18.
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背景:炎症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目的:检测UC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含量,并分析其与U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方法:收集64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8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口比较。结果:UC患者的血清IL-8含量为685pg/ml±790pg/ml,正常对照组为25pg/ml±21pg/ml(P<0.000)。不同病变范围UC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愈合期病变289pg/ml±373pg/ml,直肠病变499pg/ml±736pg/ml,直乙状结肠病变686pg/ml±755pg/ml,左半结肠病变 1407pg/ml±846pg/ml,全结肠病变815 pg/ml±926pg/ml;左半结肠病变者的IL-8含量最高,与愈合期和直肠病变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病咎程度UC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0级267pg/ml±364pg/ml,1级332pg/ml±418pg/ml,2级999pg/ml±943pg/ml,3级894pg/ml±851pg/ml;2级和3级病变者的含量较0级和1级病变者明显增高(P<0.05和P<0.01),0级者的含量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初发患者的血清IL-8含量为758pg/ml±833pg/ml,与复发患者(696pg/ml±803pg/ml)相比无显著差异(p=0.77)。19例患者在正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了血清IL-8含量,治疗前的IL-8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树突状细胞计数及血清IL-6、IL-12含量,进一步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病例(42例)、IBS病例(20例)及正常对照(10例)的血清及结肠镜活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2;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结果 UC患者肠黏膜CD83的表达及血清IL-6、IL-12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轻重程度分级。结论树突状细胞及IL-6、IL-12均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MDA及SOD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损伤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UC患者(n=26)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与正常对照(n=30)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直肠乙状结肠炎(n=15)和病变超过乙状结肠者(n=11)血清中MDA浓度依次升高(分别为3.85±0.54,5.12±0.65和7.03±0.82 μ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2);而血清SOD活力依次下降(分别为113.72±10.36,82.59±11.87和58.15±10.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氧自由基损伤是UC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SOD活力下降是氧自基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