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皂甙对犬心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参茎叶总皂甙(GNS)和人参根总皂甙(GRS)10、20和40mg/kg,显著抑制犬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的活力;人参茎叶二醇组皂甙(PDS)和三醇组皂甙(PTS)5、10和20mg/kg,也显著抑制Na~+,K~+-ATP酶的活力。离体实验表明:GNS、GRS、PDS和PTS在0.01、0.10和1.00g/L,对犬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的活力均具有抑制作用。提示人参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与其对心肌Na~+,K~+-ATP酶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Su SW  Wang YL  Li JX  Mei HS  Yin JX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3,24(11):1103-1107,1173
目的:观察低浓度的毒毛旋花子苷原(Strophanthidin,Str)对离体豚鼠心脏是否有强心作用,及其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经主动脉逆行灌流心脏;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率(HR),左室内压(LVP)及其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Str 0.1nmol/L可兴奋Na~+,K~+-ATP酶活性(P<0.05)但不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Str 1nmol/L仅能升高+dP/dt_(max)(P<0.05)并兴奋Na~+,K~+-ATP酶活性(P<0.01),Str 10和100 nmol/L可升高LVP和+dP/dt_(max)(P<0.05或P<0.01),对Na~+,K~+-ATP酶活性无明显作用,Str 1-100μmol/L虽能短暂升高LVP和±dp/dt_(max)(P<0.01),但随后出现不规则收缩并使LVP和±dP/dt_(max)降低,其对Na~+,K~+-ATP酶活性则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结论:高浓度Str的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抑制Na~+,K~+-ATP酶活性实现的,而低浓度Str的强心作用似与Na~+,K~+-ATP酶抑制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3.
人参皂甙Rg组、Rb组、Rg_1、Rb_1对大鼠肾脏微粒体Na~+,K~+—ATP酶均有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402,74μg/ml,15和50μmol/L。Rb组、Rg_1和Rb_1的抑酶作用可逆;增加K~+可竞争性拮抗Rg_1和Rb_1的抑酶作用,但Na~+对此作用无明显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Rg_1和Rb_1抑制Na~+,K~+—ATP酶,对底物ATP似为反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抗地高辛特异性MAb可有效地拮抗地高辛引起的RRBC膜Na~+,K~+-ATP酶活性抑制。1.8×10~4倍稀释的FD8 MAb腹水,在试管内可使4ng/ml浓度地高辛引起的酶活性抑制恢复达50%。给地高辛中毒兔iv FD8 MAb 腹水后,被抑制的RRBC膜Na~+,K~+-ATP酶活性迅速恢复,酶抑制造成的RRBC内Na~+,K~+浓度异常也随之得到恢复。本研究从受体水平证实了特异性MAb解除地高辛毒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anggui-Shaoyao-San,DSS)提取液对阿霉素(adramycin,ADR)诱导损伤的内髓集合管(inner medullary collecting duct cell,IMCD3)细胞Na~+,K~+-ATP酶、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水通道蛋白-2 (aquaporin 2,AQP2)的影响,从水液平衡的角度探讨其相关的保护机制。方法以IMCD3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DR对IMCD3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SS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0.8、1.6、3.2 g·L~(-1))、H-89抑制剂组;ELISA法检测细胞cAMP含量;试剂盒检测Na~+,K~+-ATP酶活性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PKA、CREB、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a~+,K~+-ATP酶、PKA、CREB、AQP2蛋白表达。结果 ADR对IMCD3细胞的损伤最适浓度为1×10~(-8) mol·L~(-1);不同浓度的DSS提取液均可有效抑制ADR诱导IMCD3细胞损伤,提高Na~+,K~+-ATP酶活性及细胞上清cAMP含量(P<0.05),DSS(1.6、3.2 g·L~(-1))可上调PKA、CREB、AQP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DSS提取液对ADR诱导IMCD3细胞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提高Na~+,K~+-ATP酶活性、激活cAMP-PKA-CRE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丹参Salvia militiorrhiza的水提物中分离出一个缩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抑制H~+,K~+-ATP酶的作用。本文就其对胃的H~+,K~+-ATP酶、胃酸分泌和实验性溃疡模型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对H~+,K~+-ATP酶的作用:丹酚酸A对于由猪胃粘膜中获得的H~+,K~+-ATP酶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IC_(50)为5.2×10~(-7)mol。丹酚酸A上的六个羟基的乙酰化可使其活性完全消失。 (2)抑制H~+,K~+-ATP酶的动力学研究:为弄清丹酚酸A作用类型,考察了ATP和  相似文献   

7.
蜂毒肽对豚鼠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蜂毒肽对豚鼠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光电比色法测定Na~ ,K~ -ATP酶活性。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分析酶动力学参数。结果:蜂毒肽抑制心肌Na~ ,K~ -ATP酶表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IC_(50)为2.60μmol/L。酶动力学研究表明,蜂毒肽对Na~ ,K~ -ATP酶有抑制作用,对K~ 表现为竞争性结合,对Na~ 及ATP表现为非竞争性结合。结论:蜂毒肽对心肌Na~ ,K~ -ATP酶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主要是与K~ 竞争结合酶外侧的K~ 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Matsui and Schwartz方法制备Na~+,K~+—ATP酶液,Harry法测定无机磷含量,间接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丙酸睾丸素、已烯雌酚对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丙酸睾丸素呈正相关,已烯雌酚呈负相关,说明性腺激素可以使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 Harry 法测定无机磷含量,间接测定心肌细胞膜 Na~+,K~+—ATPase 酶活力,结果表明,性激素对心肌细胞膜 Na~+,K~+—ATPase 活力均有抑制作用。说明性激素可以使心肌细胞膜上的 Na~+,K~+—ATPAase 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鞣花酸(ellagic acid)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浆果和蔬菜中的植物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降血压、镇静、激活哈格曼(Hagoman)因子,抑制致癌和致突变,抑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抑制血栓素B_2的合成。本文报道鞣花酸对胃中H~+,K~+-ATP酶和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胃溃疡的发生。结果表明,鞣花酸是一种强的胃H~+,K~+-ATP酶的抑制剂。动力学研究表明,鞣花酸的抑制作用,对ATP是竞争性的,但对K~+是非竞争性的。H~+,K~+-ATP酶位于胃壁细胞内,在ATP水解时。细胞溶质(cytosolid)中的H~+替换腔内的K~+。在H~+,K~+-ATP酶系统,细胞溶质一侧在Mg~(2+)和ATP存在下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庆大霉素引起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肾皮质经研磨、过网、胰蛋白酶消化,进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庆大霉素建立损伤模型,观察aFGF对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GM组与对照组比较,CAT、SOD、Na~+,K~+-ATP酶活性下降,而NAG活性和MDA升高(P<0.01),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和庆大霉素损伤的建模成功。②aFGF+GM组与GM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aFGF+GM组与对照组比较,CAT、NAG、Na~+,K~+-ATP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但SOD活性下降、MDA升高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aFGF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H~+,K~+-ATP酶抑制剂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类重要的治疗药物,我们曾对这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做过综述。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对H~+,K~+-ATP酶  相似文献   

13.
心室纤颤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心肌梗塞急性期容易发生心室纤颤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阐明,因而有效的防治药物仍在探索之中。过去的研究工作基本上确定了心律失常与梗塞的心肌细胞失钾有关,并且证明缺血心肌细胞质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酶)活性减低。可是,导致Na~+-K~+-ATP酶活性减低的原因仍未阐明。Opie提出与梗塞心肌ATP生成减低、供给Na~+-K~+-ATP酶能量减少有关;Kurien等提出与梗塞心肌细胞内游离脂肪  相似文献   

14.
乙醇对大鼠不同组织细胞膜钠泵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灌喂大鼠乙醇(790mg·kg~(-1))30、60和90d对心、肝、脑和肾组织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并对60和90d时红细胞进行了Rb转运测定及动力学分析。发现30d时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减低;60d时肝组织Na~+,K~+—ATP酶活性减低,但红细胞~(86)Rb主动转运增高,其动力学分析类似非竞争抑制型;肾和脑组织的钠泵活性均无明显改变。结果表明乙醇首先影响心肌组织,其次是肝组织钠泵活性,且对不同细胞膜钠泵活性的影响各异。90d时未见乙醇对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依诺昔酮(Enoximone)是一个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的新型强心药,可静注或口服,临床上试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本品治疗指数大于洋地黄毒甙作用机理:活体内和试管内研究证明,依诺昔酮的心血管作用是直接的,不经α或β受体、H_1或H_2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Ca~(++)-ATP酶、Mg~(++)-ATP酶、腺苷酸环化酶等兴奋或Na~+、K~+-ATP酶抑制的介导。已证明,本品对狗心的Ⅳ型磷酸二酯酶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当心室肌正性肌力作用达到峰值时,cAMP含量增加。这可能与正  相似文献   

16.
白藜芦醇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使用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对继发性脊髓水肿、受损脊髓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与Na~+,K~+-ATP酶活性及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物下落撞击法制备成年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Res(50mg/kg,100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MPSS,100mg/kg),观察给药后1h、24h、48h时Res组受损脊髓组织含水量、LDH与Na~+,K~+-ATP酶活性及MDA水平的变化,同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与MPSS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Res显著抑制SCI后继发性水肿,48h最明显(P<0.05),抑制率为11.5%;显著降低LDH活性,24h时最大(P<0.01),抑制率大于40%;明显改善Na~+,K~+-ATP酶活性,以48h最显著(P<0.01),最大改善率在60%以上;显著抑制SCI后MDA产生,48小时为最明显(P<0.01),Res在50mg/kg和100mg/kg的剂量情况下所表现的上述作用比100mg/kg的MPSS更佳,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Res和MPSS能有效保护SCI后脊髓组织的超微形态结构的正常性。结论:Res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的水肿和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改善能量代谢系统,因此对脊髓损伤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藻藻酯双酯钠(PSS)和甘糖酯(PGM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ED)保护作用的机制,检测了52例AMI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同时观察了PSS和PGMS在体外对ED、Na~ ,K~ -ATP酶、GSH-Px和LPO的影响。结果显示,AMI患者EFI、LPO明显增高,Na~ ,K~ -ATP酶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AMI患者红细胞与PSS或PGMS在体外温育24h后,EFI、LPO明显降低,Na~ ,K~ -ATP酶和GSH-Px活性明显增高。与温育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SS和PGMS具有保护和提高AMI患者ED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红细胞膜ATP酶和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蔡巍  李鑫 《黑龙江医药》1998,11(2):83-84
本文采用 Chen 氏测定法,考察了癌宁冲剂对荷瘤小鼠(S180)红细胞膜 Na~+—K~+ATPase 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药能明显降低荷瘤小鼠红细胞 Na~+—K~+APTase 的活性,并呈显效正相关。说明了该药的抗癌作用极理有部分是通过抑制荷瘤机体红细胞膜 Na~+,K~+—ATPase 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抗惊厥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惊厥小鼠不同脑区Na+,K+-ATP酶、Ca2+-ATP酶以及NOS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抗惊厥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NS)组、氯胺酮25mg·kg-1(KetⅠ)和50mg·kg-1(KetⅡ)组。空白组直接断头取脑。其余各组分别ip相应药物,5min后ip士的宁1.5mg·kg-1诱发惊厥,观察惊厥小鼠行为学变化,并于给士的宁30min后断头,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皮层额、顶、枕脑区的Na+,K+-ATP酶、Ca2+-ATP酶和NOS酶活性。结果氯胺酮组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KetⅡ组惊厥持续期较KetⅠ组明显缩短。与空白组相比,NS组和KetⅠ组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有降低,KetⅡ组顶、枕区Na+,K+-ATP和Ca2+-ATP酶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KetⅡ组TNOS酶活性降低约1/3(P<0.05),各组对iNOS活性均无影响。结论氯胺酮抗惊厥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顶枕区的Na+,K+-ATP和Ca2+-ATP酶活性、降低cNOS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对胃酸分泌机制的深入了解,已经认识到壁细胞的氢-钾腺苷三磷酸酶(H~+、K~+-ATP酶)是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且对该酶的性质和在胃酸分泌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同时也发现一些药物对此酶具有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些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H~+、K~+-ATP酶的特性及其转运机制一般特性目前已经在许多动物和人的胃壁细胞中发现有H~+、K~+-ATP酶存在。该酶属ATP酶类,其催化亚单位是分子量约为10万道尔顿左右的多肽,主要位于微粒体上。但其在壁细胞内的位置并非一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