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芪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黄芪在脑缺血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只Wistar大鼠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低剂量黄芪组、高剂量黄芪组,每组10只,分别制作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Bcl-2蛋白阳性的表达,并利用电镜从微观说明黄芪对抗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假手术组的Bcl-2蛋白表达程度最低(128.345±6.518),缺血组的Bcl-2蛋白表达程度得到了增强(101.429±7.450),大剂量黄芪组Bcl-2蛋白表达程度明显增强(75.558±4.717)。结论:黄芪可增强脑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突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2、5周,缺血2、5周,缺血+针刺2、5周共6个组,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缺血2和5周后缺血区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和针刺对其影响。结果:造模后突触的面数密度(Nv)、突触连接带面密度(Sv)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SD)显著下降。缺血5周组大鼠缺血脑区Nv.Sv为(0.8.79&;#177;0.104)个/μm^3,(0.082&;#177;0.003)μm^2/μm^3,均多于缺血2周组(0.489&;#177;0.122),(0.038&;#177;0.002)μm^2/μm^3;其中Sv和PSD在电针治疗2和5周时均显著上升,而Nv,在电针治疗5周时才显著增加(P&;lt;0.05);造模后突触的体密度和突触界面曲率数值都会显著减少(P&;lt;0.05),电针似不能提高这两个指标的数值。结论:提示电针可以保护与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皮质的神经突触结构,为电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后脑缺血大鼠健侧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探讨其代偿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采用运动训练进行干预 ,观察左侧大脑感觉运动皮层和海马CA3区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 电镜下观察到康复组大脑感觉运动皮层和海马CA3区突触界面曲率、PSD厚度和穿孔性突触百分率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 (P <0 .0 5 ) ,并有“U”形突触出现。相应行为学检测康复组在Y 迷宫分辨学习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记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可能与健侧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突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2、5周,缺血2、5周,缺血+针刺2、5周共6个组,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缺血2和5周后缺血区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和针刺对其影响。结果:造模后突触的面数密度(Nv)、突触连接带面密度(Sv)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SD)显著下降。缺血5周组大鼠缺血脑区Nv,Sv为(0.879±0.104)个/μm3,(0.082±0.003)μm2/μm3,均多于缺血2周组(0.489±0.122),(0.038±0.002)μm2/μm3;其中Sv和PSD在电针治疗2和5周时均显著上升,而Nv,在电针治疗5周时才显著增加(P<0.05);造模后突触的体密度和突触界面曲率数值都会显著减少(P<0.05),电针似不能提高这两个指标的数值。结论:提示电针可以保护与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皮质的神经突触结构,为电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斌  雄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68-6969,i004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黄芪在脑缺血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只Wistar大鼠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低剂量黄芪组、高剂量黄芪组,每组10只,分别制作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Bcl-2蛋白阳性的表达,并利用电镜从微观说明黄芪对抗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假手术组的Bcl-2蛋白表达程度最低(128.345&;#177;6.518),缺血组的Bcl-2蛋白表达程度得到了增强(101.429&;#177;7.450),大剂量黄芪组Bcl-2蛋白表达程度明显增强(75.558&;#177;4.717)。结论:黄芪可增强脑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密度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根据Zea-longa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将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方法同前,但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于制模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期间自由活动、进食;康复训练组大鼠于制模后给予运动训练,包括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等。各组大鼠于制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神经毡内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前后成分境界清楚、轮廓完整,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较多,分布密集而均匀、大小均等。脑缺血组大鼠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也发生异常改变,如突触前、后膜模糊不清,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到制模后第21天时,可见突触小泡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突触前、后膜被破坏,突触典型结构已不存在。康复训练组从制模后第7天开始,其突触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可见该组大鼠神经毡内突触及突触小泡数量均显著多于脑缺血组。 结论脑缺血大鼠可见脑皮质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恢复正常,从而加速其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制动组、康复训练组及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制动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均制成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制模方法同上,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假手术组及脑缺血组大鼠于制模结束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制动组大鼠术后则置于网状笼内固定,康复训练组大鼠术后每天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滚笼、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于实验进行1,7,14及21 d时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检测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大脑皮质突触体素表达水平。 结果从术后第7天开始,康复训练组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脑缺血组及制动组。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内可见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呈点状分布,密度较高;脑缺血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逐渐减少,密度降低;制动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减少程度更显著;康复训练组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减少幅度逐渐趋缓,明显高于制动组水平。 结论脑缺血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脑皮质突触体素水平,康复训练能明显增强大鼠脑皮质突触体素表达,促进神经突触再生及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大鼠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对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6/2005-08在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毒理实验室完成。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2周组和缺血2周组两组,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待大鼠苏醒后(术后3h)及2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行为表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模型制作14d后进行海马齿状回区反应波形测定和实验参数测定,观察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的I/O曲线,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增强,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抑制。 结果:2组各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有9只大鼠引出反应波形,缺血组有8只大鼠引出反应波形,排除过高或过低数值,每组有6只大鼠进人数据分析。①缺血2周后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I/O曲线幅度显著降低(F=43.95,P〈0.05),群峰电位的I/O曲线幅度也显著降低(F=4.58,P〈0.05)。②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在假手术组为(109.0&;#177;3.8)%,缺血2周后升高为(114.0&;#177;1.9)%(F=13.79,P〈0.05)。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在假手术组为(201&;#177;13)%,而在缺血组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明显降低为(179.0&;#177;13)%(F=4.56,P〈0.05)。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在假手术组为(98.7&;#177;3.4)%,缺血2周后明显降低为(89.0&;#177;3.5)%(F=18.95,P〈0.05)。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在假手术组为(84.7&;#177;5.3)%,而在缺血组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为(85.6&;#177;3.9)%,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区别(F=0.63,P〉0.05)。 结论:脑缺血降低了海马齿状回区基本的突触传递,同时降低单脉冲刺激海马穿通纤维引起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共同发放幅度;缺血损伤了海马齿状回区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诱导,而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增强诱导有促进作用;缺血损伤了海马齿状回区兴备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诱导,而对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诱导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芪甲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军  刘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814-816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干预组(10mg/kg.d)和高剂量干预组[20 mg/(kg.d)],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4h观察神经行为学变化并评分,然后处死动物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脑梗死区重量用TTC染色法测定,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干预组神经学评分和脑梗死组织重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低、高剂量干预组脑组织SOD、GSH活性增加,MDA含量及AI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黄芪甲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临床医药》2002,11(6):403-405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张红星  易艳东  余芳 《中国康复》2007,22(5):309-310
目的:探讨中药脑缺血合剂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处理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1、2、3组各10只,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处理组仅参入手术过程,但不损伤血管。造模成功后,假处理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胶囊0.25g/kg,中药1、2、3组分别给予脑缺血合剂5、10及20g/kg灌胃,6组均每日2次。结果:治疗30d后,检测脑缺血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脑指数,与假处理组比较,其它各组脑指数及MDA含量均上升,SOD含量下降(P<0.01),模型组与其它组比较表现更明显(P<0.05)。中药3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接近。中药1组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且疗效与剂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余超  刘进 《华西医学》2013,(2):298-301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通过机体不太重要的器官的缺血预处理来保护重要器官如脑、心脏、肺、小肠、胃、肝等,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内源性一氧化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道、Notch信号、热应激蛋白70表达、抗氧化作用、抑制神经元凋亡、神经和(或)体液因素等有关。现对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红脑苏汤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予以处理,每组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8×10-3g/kg)和芪红脑苏汤高(31.4g/kg)、中(15.7 g/kg)、低(7.9 g/kg)剂量组。以10 ml/kg给药容积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7天。第7天给药1 h后,用20%乌拉坦(1.0 g/kg,ip)麻醉动物,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引入双线分别结扎,形成急性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观察各组大鼠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血管通透性。结果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组大鼠脑指数、脑含水量和脑组织中伊文斯兰含量均增高,经芪红脑苏汤治疗后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芪红脑苏汤对脑缺血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展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缺血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按随机分组表入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予控制血压,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尼奠地平片40mg。3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含生药500g/L,批号:桂卫药制字(1998)005090]100mL静脉点滴,1次/d,每疗程30d,连用2个疗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评估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及长谷川痴呆量表,脑血流评估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血液流变学检查采用重庆维多公司FASC0-301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压力法)测定。 结果: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一般资料显示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病情程度和合并症等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和长谷川痴呆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提高(P〈0.01或P〈0.05);两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和长谷川痴呆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认知功能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79.07%,P〈0.01)。④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流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率、血沉、红细胞压积各值,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改善慢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对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黄芪对体外培养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大鼠胎鼠的大脑皮层细胞,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造成细胞损伤,实验组每毫升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黄芪(0.05-0.5g),观察黄芪对上术损伤的作用。结果:黄芪治疗组(0.2-0.5g/ml)的神经细胞线粒体活性较单纯去血清组明显增高(P<0.05),在0.05-0.5g/ml范围内黄芪的抗损伤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增加。结论:黄芪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去血清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复制脑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不结扎;黄芪治疗组在制模后即刻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ml/kg.采用干湿重法、分光光度计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含量及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83.12±0.28)%比(78.14±0.26)%)],EB含量(μg/g:419.3±19.4比85.4±12.7)明显增多,Occludin和ZO-1的阳性血管数(个)明显减少(Occludin:28.5±4.2比90.3±4.7,ZO-1:34.8±6.2比118.5±8.9,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81.06±0.42)%比(83.12±0.28)%],EB含量(205.9±17.0比419.3±19.4)显著减少,Occludin阳性血管数(62.7±3.5)和ZO-1的阳性血管数(98.6±5.3)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脑1/R后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黄芪注射液上调Occludin,Z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对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5-08在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毒理实验室完成。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2周组和缺血2周组两组,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待大鼠苏醒后(术后3h)及2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行为表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模型制作14d后进行海马齿状回区反应波形测定和实验参数测定,观察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的I/O曲线,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增强,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抑制。结果:2组各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有9只大鼠引出反应波形,缺血组有8只大鼠引出反应波形,排除过高或过低数值,每组有6只大鼠进入数据分析。①缺血2周后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I/O曲线幅度显著降低穴F=43.95,P<0.05雪,群峰电位的I/O曲线幅度也显著降低穴F=4.58,P<0.05雪。②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在假手术组为(109.0±3.8)%,缺血2周后升高为(114.0±1.9)%穴F=13.79,P<0.05雪。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在假手术组为穴201±13雪%,而在缺血组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明显降低为穴179.0±13雪%穴F=4.56,P<0.05雪。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在假手术组为(98.7±3.4)%,缺血2周后明显降低为(89.0±3.5)%穴F=18.95,P<0.05雪。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在假手术组为(84.7±5.3)%,而在缺血组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为(85.6±3.9)%,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区别穴F=0.63,P>0.05雪。结论:脑缺血降低了海马齿状回区基本的突触传递,同时降低单脉冲刺激海马穿通纤维引起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共同发放幅度;缺血损伤了海马齿状回区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诱导,而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增强诱导有促进作用;缺血损伤了海马齿状回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诱导,而对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诱导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展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缺血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按随机分组表入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予控制血压,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3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含生药500g/L,批号:桂卫药制字(1998)005090]100mL静脉点滴,1次/d,每疗程30d,连用2个疗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评估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及长谷川痴呆量表,脑血流评估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血液流变学检查采用重庆维多公司FASC0-301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压力法)测定。结果: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一般资料显示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病情程度和合并症等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和长谷川痴呆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提高(P<0.01或P<0.05);两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和长谷川痴呆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认知功能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79.07%,P<0.01)。④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流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率、血沉、红细胞压积各值,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改善慢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和健侧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代偿机理。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TMS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TMS治疗28d,后者常规饲养,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健侧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TMS组大鼠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观察到TMS组大鼠脑感觉运动皮质区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变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S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健侧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脑缺血(chroni ccerebral ischemia,CCI)与临床许多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多种原因引发的长期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以持久或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还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及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的病理学改变包括皮质萎缩、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变性、白质疏松、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床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