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密度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根据Zea-longa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将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方法同前,但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于制模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期间自由活动、进食;康复训练组大鼠于制模后给予运动训练,包括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等。各组大鼠于制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神经毡内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前后成分境界清楚、轮廓完整,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较多,分布密集而均匀、大小均等。脑缺血组大鼠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也发生异常改变,如突触前、后膜模糊不清,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到制模后第21天时,可见突触小泡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突触前、后膜被破坏,突触典型结构已不存在。康复训练组从制模后第7天开始,其突触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可见该组大鼠神经毡内突触及突触小泡数量均显著多于脑缺血组。 结论脑缺血大鼠可见脑皮质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恢复正常,从而加速其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及PAS组,每组15只。手术对照组和PAS组采用线栓法行右侧MCAO造模,假手术组行同样操作,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24 h,PAS组给予0.05 Hz、共90对脉冲的PAS干预,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28 d(周围神经电刺激强度为6 mA,波宽200 μs;经颅磁刺激强度120%RMT),手术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正常饲养但不给予任何干预。术后28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半暗带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缺血半暗带皮质BDNF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①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对照组和PAS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活性区长度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减小(P<0.05);与手术对照组相比,PAS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活性区长度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增加(P<0.05)。②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对照组和PAS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比率明显增加(P<0.05);PAS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比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③术后28 d,PAS组BDN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手术对照组(P<0.05),手术对照组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 结论 PAS可调节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抑制神经元凋亡,而上调缺血半暗带皮质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罗芳  林捷  孙异临  曲宝卿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48-7049,F003
背景:地氟烷可减少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缺失,然而,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目的:研究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材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9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小,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建模后给予质量浓度2,4,6,8和10mL/kg的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并设立假手术组。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4,6,8,10mL/kg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黄芪注射液4mL/kg组比,黄芪注射液6,8,10mL/kg组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证实,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涛  阚清  罗芳  赵继宗  孙异临 《中国临床康复》2005,9(5):220-221,F003
背景:大量研究报道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形态学上的变化,但是,再灌注早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血脑屏障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麻醉科和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6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3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提示降低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等脑保护治疗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顶皮质Ⅰ区Ⅴ层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针刺预处理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双侧肾俞、百会穴电刺激为针刺预处理方式,以颈动脉引流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24和72h取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免疫染色法(ABC法)反应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顶皮质Ⅰ区Ⅴ层NR2A和NR2B蛋白免疫阳性面积。结果: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皮质神经元NR2A和NR2B蛋白表达调控作用明显,抑制再灌注早期缺血神经元NR2A和NR2B蛋白的过度表达,再灌注中、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结论: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皮质神经元NR2A和NR2B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方法将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电镜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r)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与复苏效应。方法 以“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损伤模型,电镜观察前脑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家兔皮质神经元膜结构破坏明显,细胞趋于溶解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线粒体空泡样变,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大。应用Pur的脑保护组(缺血前5min)与脑复苏组(复灌后5min)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减轻,出现大量多聚核蛋白体,细胞处于功能修复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增多,周围间隙缩窄。结论 葛根素通过对膜性结构保护和促进神经元修复的作用面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建立VD动物模型,以Y型电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VD大鼠海马GrayⅠ型突触的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VD大鼠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其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的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地氟烷可减少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缺失,然而,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目的研究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材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9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小,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活血通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TNF-α、ICAM-1的影响。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活血通脉汤组、阿司匹林组、手术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缺血再灌注24h、48h脑组织TNF-α、ICAM-1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手术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h、48h脑皮质TNF-α、I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48h ICAM-1表达低于24h(P〈0.05)。使用活血通脉汤治疗能降低TNF-α、ICAM-1表达水平,减轻缺血脑组织神经元坏死的程度。结论:活血通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降低TNF-α、ICAM-1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量研究报道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形态学上的变化,但是,再灌注早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血脑屏障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麻醉科和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6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3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 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提示降低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等脑保护治疗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法对大鼠脑缺血超早期脑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和细胞外游离Ca2 浓度([Ca2 ]o)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在中风急救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针型Ca2 选择电极观测大鼠脑缺血即刻至20 min期间每分钟脑缺血区皮质细胞[Ca2 ]o的变化.应用Fura-2/AM荧光探针技术观测脑缺血后20 min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突触体内胞浆[Ca2 ]i.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成脑缺血后,缺血区皮质细胞[Ca2 ]o从第5 min开始出现明显降低(P<0.05),到20 min为止其下降幅度与时间呈正相关(P<0.01),而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突触体内胞浆[Ca2 ]i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皮质细胞[Ca2 ]o从第8 min开始其下降幅度明显减小(P均<0.05),到第18 min此趋势更加显著(P均<0.01),第20 min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突触体内胞浆[Ca2 ]i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超早期应用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法进行干预可快速起效,起到调节缺血区脑细胞内外游离Ca2 浓度,有效抑制神经元内钙超载,保护脑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制动组、康复训练组及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制动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均制成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制模方法同上,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假手术组及脑缺血组大鼠于制模结束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制动组大鼠术后则置于网状笼内固定,康复训练组大鼠术后每天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滚笼、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于实验进行1,7,14及21 d时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检测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大脑皮质突触体素表达水平。 结果从术后第7天开始,康复训练组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脑缺血组及制动组。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内可见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呈点状分布,密度较高;脑缺血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逐渐减少,密度降低;制动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减少程度更显著;康复训练组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减少幅度逐渐趋缓,明显高于制动组水平。 结论脑缺血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脑皮质突触体素水平,康复训练能明显增强大鼠脑皮质突触体素表达,促进神经突触再生及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乙酰谷酰胺组、红花注射液组和谷红注射液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4 h给药治疗,连续给药14 d。采用Bederson神经缺损症状评分平衡杆测试观察各组运动功能。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黑质神经元细胞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过杆总时间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红花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组过杆总时间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缺血侧黑质TH神经元细胞存活率较健侧显著减少(P0.001),红花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组TH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黑质神经元的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建立VD动物模型,以Y型电迷宫和Morris水速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形诚计量分析VD大鼠海马Gray I型突触的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VD大鼠海马CAI区Gray I型突触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其海马CA2区GrayI型突触的;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在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3 h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在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连续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的部位及数量.结果:小檗碱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大鼠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小檗碱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调高Bcl-2阳性细胞数增多、Bax阳性细胞教减少,Bc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P<0.05);大鼠额顶部皮质神经元凋亡数目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高剂量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Bax阳性细胞数,皮质神经元凋亡数目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行为障碍.缩小梗死体积,可能通过上调抑凋亡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芪干预脑缺血再灌注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缺血缺氧敏感标志热休克蛋白70在鼠脑缺血再灌注应用黄芪后基因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2-01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取蒙古沙土鼠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黄芪组,4只/组,其中雌雄各两只。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生药含量为2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25g/mL。采用双侧颈动脉夹闭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黄芪组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2.5g/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脑缺血15min再灌注24,48h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动态表达。结果:实验纳入12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热休克蛋白70的mRNA表达:各组均可检测到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信号。缺血再灌注组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24%,缺血再灌注+黄芪组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30.5%,较假手术组降低14%。表明黄芪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②热休克蛋白70的蛋自表达:各组均可检测到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组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58%,缺血再灌注+黄芪组较似手术组升高32%,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16.5%,表明黄芪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呈轻度抑制作用。结论:缺血缺氧后热休克蛋白7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黄芪的应用可以抑制热休克蛋白70的转录与翻译,明显减弱其表达,显示黄芪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并有可能调控该基因的表达。提示检测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对脑保护药物黄芪的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脑缺血性损伤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功能丧失,而鞘内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及神经保护类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大脑损伤后可于鞘内注入神经保护类物质进行干预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相关神经保护类物质研究的基础。目的:构建全脑缺血与鞘内置管相结合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模型结合鞘内置管术,将实验大鼠进行四血管阻断与鞘内置管,另设置假手术组不进行血管阻断。术后除假手术组外,一部分大鼠注射虎纹蜘蛛毒素Ⅰ(1.0μL/kg),设为虎纹蜘蛛毒素Ⅰ组;另一部分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模型组。缺血再灌注4d后用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可见大量锥体神经元,排列整齐紧密,胞浆染色清晰,呈蓝色,胞浆内尼氏体均匀丰富。虎纹蜘蛛毒素Ⅰ组锥体神经元排列较整齐,稀疏分布,出现少量胞体浓缩、深染,细胞体积缩小等特征。模型组可见锥体神经元排列散乱,层次不完整,稀疏分布,出现大量胞体浓缩、深染,细胞体积缩小等特征。虎纹蜘蛛毒素Ⅰ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 CA1区锥体神经元受损程度变小。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全脑缺血与鞘内置管相结合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TMR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TMRI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30分钟、再灌注30、60、120分钟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8浓度,实验结束取脑皮质HE染色,光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脑缺血-再灌注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清IL-8水平随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升高,分别为缺血前的1.38、1.62、1.93和2.29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光镜下白细胞大量浸润、神经元明显损伤;TMRI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8浓度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光镜下白细胞浸润、神经元损伤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