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作为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的指导工具,以规范溶栓治疗的护理行为。方法 严格按照循证护理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草案,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目录Ⅱ对指南草案进行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结果 构建的指南推荐意见涵盖了院内组织管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体位与离床活动和质量管理共5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的判断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作为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超时间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PC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A组(n=60)与B组(n=58)。A组患者于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于发病4.5~12.0 h间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通过卒中后24~36 h出血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及90 d患者病死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通过90 d的改良Rankin′s(mRS)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mRS评分≤2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远期预后不良。结果两组患者90 d病死率、H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SICH。两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及远期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时间窗(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5~12.0 h)进行静脉溶栓对远期预后(OR=0.936,95%可信区间0.376~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时间<4.5h的94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64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非心房颤动组,30例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并收集同一时段3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3组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的ICH发生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6.7%vs.9.4%,P<0.05),而两组之间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6.3%,P>0.05);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和对照组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40.0%、45.3%和16.7%,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的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叭);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预后极差的比例分别为20.0%、18.8%和33.3% (P >0.05).结论 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的快速有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把握治疗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超早期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方案主要为溶栓治疗,包括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等。本文将就近年来各种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发现适合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Timely administration of proven therapies remains the primary goal in acute stroke care. Following reperfusion therapy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medical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may develop in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dical complications may includ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aspiration, systemic infections and neuropsychiatric disturbances.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may include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cerebral edema with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post-stroke seizures. Early initiation of preventative strategies and proper management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may improve bo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 Here we review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hospitalized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follow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笥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 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并根据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安全性及发病90 d时的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有8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5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共有5例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起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7、5.126、2.715、4.249、3.918,χ2=7.86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溶栓治疗后出现不良预后与糖尿病史(OR=1.567)、溶栓前NIHSS评分(OR=1.916)、溶栓前收缩压(OR=1.269)、溶栓前血糖(OR=2.206)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近期预后与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糖代谢异常、血压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后造影剂渗出的相关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发病6h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基线和动脉溶栓治疗后头颅CT结果,观察造影剂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3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48例.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78.2% (61/78).动脉溶栓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造影剂渗出共16例(占20.5%),其中4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的患者,1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溶栓后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者.无造影剂渗出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mRS 0 ~2)的比例(74.2%)明显高于发生造影剂渗出者(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发生造影剂渗出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5%)明显高于无造影剂渗出者(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因素X2检验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Hg、溶栓后血管获得再通、使用微导管和微导丝机械碎栓、经微导管造影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与发生造影剂渗出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是造影剂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症患者、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者易于发生造影剂渗出.造影剂渗出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相关,而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Intravenous t-PA is effective if given to appropriate patients within 3 hours of stroke onset,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even within the first 3 hours when given as soon as possible. t-PA is reasonably safe if used in a carefully defined manner that ensures close attention to blood pressure, careful patient monitoring, no use of heparin and aspirin during first 24 hours, and appropriate patient selection.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a lower dose of t-PA given with 3 hours could be as effective as but safer than the currently approved intravenous dose of 0.9 mg/kg over 1 hour.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t-PA when given beyond 3 hours after stroke onset has yet to be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One attractive development is the potential use of imaging, such as diffusion/perfusion MRI to determine if salvageable brain remains and if t-PA should be given in patients who are beyond the 3-hour time window. The drawback to MRI is the additional time required before the start of recanaliz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1.
12.
何敏  常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38-1840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的术后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即NIHSS评分)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7例患者缺血症状均缓解,2例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溶栓并支架成形术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愈率,但也具有一定危险性.做好术后监测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录了84例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患者在随访90d时若出现死亡或残疾(改良Rankin评分,mRS≥2)则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的患者(mRS为0~1)血清尿酸水平要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患者(mRS为2~6).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提示,尿酸用来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不高,曲线下面积仅为0.680±0.058.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尿酸与mR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和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有关,但仍需要有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外源性的尿酸加上溶栓联合治疗脑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在MRI指导下对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MRI指导下对我院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溶栓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90 d时的临床转归,并将其与我院同期NIHSS>4分溶栓患者及国外公开发表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共计23例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占同期溶栓患者总数的21.3%(23/108)。患者中存在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8例(35%),其中5例伴有灌注损害;幕下病变者6例(26%)。溶栓后90 d时结局为可独立行动(改良Rankin评分0~2分)患者21例(91%)、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4.4%),无死亡病例,明显优于本院同期 NIHSS >4分溶栓患者的结局( P <0.01)。与国外其他同类研究的临床结局相近。结论在MRI指导下对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3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的受累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发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Thrombolysis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However, a major barrier to treatment is that it needs to be administered within 4.5 hours of stroke onse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s key to the timely delivery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to patients following acute strok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hrombolysis care pathway in use in one hyperacute stroke unit and outlines the core competencies required of the acute stroke nur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 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 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王玲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2007,21(12):3167-316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对脑缺血和病理生理的加深理解,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迅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恢复神经功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制定动脉溶栓护理路径使脑卒中病人得到及时的护理观察,且培养了经验丰富的溶栓护理小组,为卒中绿色通道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玲  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2007,21(34):3167-316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对脑缺血和病理生理的加深理解,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1]。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迅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恢复神经功能,使病人早日康复[2]。对于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  相似文献   

20.
王立志  罗伟良  李博生 《新医学》2012,43(6):362-365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