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较高。我院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低渗性脑48例的临床分析,观察低渗性脑病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低渗性脑病患者的血渗透压浓度,按心功能(NYHA)分级,比较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的血渗透压浓度,观察低渗透压性脑病组与正常血渗透压组的病死率。结果低渗透脑病中血浆渗透压随心功能的恶化呈进行性下降,心功能各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低渗透脑病组与正常血渗透压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低渗透性脑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观念β-受体阻滞剂以其负性肌力作用而禁用于心力衰竭。近10多年来,通过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发现,在已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还可明显提高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处于心血管事件链的终端,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综合征,病死率高、预后差,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在心力衰竭时心肌内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临床综合征,且40%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螺内酯能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舒张功能,具有抗心肾纤维的作用.我院应用小剂量螺内酯辅治CRF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戈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205-206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中医理论基础,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有1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1例。将治疗组采用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显效49例(60.49%),总有效率高达90.12%;对照组显效32例(39.51%),总有效率为70.37%,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明确,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提高运动耐受量,还能够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5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变迁分析.方法 将11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三组,每5年为一组,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及第三组,并对各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少尿期是死亡病例集中期,约占59.49%,少尿期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ARDS,出血占75.86%.出血主要临床表现在消化道、肺、颅内出血等;MOF占39.6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最高,占94.12%;血液透析时机影响病死率.第一个5年和第二个5年死亡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5年来顽固性休克、心力衰竭和肺水肿、ARDS、严重感染、撤机不能等成为重要的死亡原因构成.结论 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和MOF,适宜且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减低HFR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扩张性心肌病( DCM )的表现是以左心或全心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病死率较高,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约20%的扩张性心肌病有心肌病家族史,起病较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缺血性心肌病( 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笔者应用超声观察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等参数指标,旨在为临床鉴别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提供一个简单易行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肌舒张或(和)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降低、组织液灌流减少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疾患.根据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500万,每年新诊断的患者约为200万以上.目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5年病死率是50%左右,与恶性肿瘤相近.除了泵衰竭引起死亡外,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性猝死率是正常人的6~9倍.最近,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病死率正在下降,但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却呈增加趋势.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轻-中度心力衰竭的预后,而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正在观察中.心力衰竭的新治疗方法包括新药治疗、手术和辅助装置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细胞移植治疗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0.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应用常规药物,曲美他嗪组(n=6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用药期1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6.0%)(P〈0.01);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其基本病理生理乃由于多种原因,往往是心肌收缩力减弱情况下使静脉回心血流不能充分排出,即心搏出量相对和绝对减低,以致组织缺血,而静脉系统血流淤积、静脉压升高,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及体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呈急性或慢性起病,而小儿时期,尤其婴幼儿期,急性心力衰竭较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1/d,每2周剂量加倍,逐渐增至95mg、1/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勾90.O%,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较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增高,病死率也较高,现将本院所收住的3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资料基本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都很高[1].2008年8月-2010年9月,迁安市人民医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据统计,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患者≥400万,﹥65岁的 DHF 患者病死率每年约为15%。可见, DHF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临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症低钠血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分析低钠血症在临床中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以来所收治的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钠浓度的测定,并对心功能的分级研究不同心力衰竭程度的血钠浓度,对正常血钠与低钠血症的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比较分析发现血钠是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下降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死率,其差异具有统计性。结论通过临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发现,低钠血症的患者预后差,会直接导致患者的病死率上升,所以在临床上要及早诊断,并对其给予准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硝普钠加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硝普钠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溶液500ml、硝普钠注射液50mg、多巴胺注射液20mg(糖尿病者加胰岛素8U或改用木糖醇注射液500m1),避光24h持续静脉滴注(每12小时更换1次药物),7~10d为1个疗程,两组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给药前后的疗效、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LVP)厚度和室间隔(IVS)厚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减慢,LVEF增加,LVP和IVS均缩小,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硝普钠注射液和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经济,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87-1388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本文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为对照,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观察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隘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