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述评     
王椿 《世界临床药物》2006,27(5):I0001-I0001
目前血液系统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是根据血液肿瘤的发病机理开发靶向性药物。使之能够比较特异性地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并减少毒副作用。为了尽快地将实验室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变为临床应用,美国设立并开展了许多称之为“转化性研究项目(translational research)”。主要用于新药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有前景药物已经或正准备进入临床。这里将重点介绍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新药研发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纳米氧化锌(ZnO-NPs)是直径在1~100 nm的无机材料,具有靶向肿瘤细胞、对血液肿瘤细胞敏感的特性,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ZnO-NPs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线粒体功能、通过释放Zn2+来影响细胞稳态等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稳态;还可增敏化疗药物,并作为生物传感器,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对ZnO-NPs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中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血液肿瘤治疗手段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可以有效治疗肿瘤.这些单抗药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改变机体免疫应答、运送药物和重新激发机体免疫等机制来抗击肿瘤.此文就单抗治疗肿瘤的作用靶点、机制、代表性药物和新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I)使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然后通过多条细胞内途径诱导血液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以抑制血液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作用。HDAI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动了其临床试验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国外近年来HDAI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随着科学的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的研究,抗肿瘤药物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如何选择性地实现肿瘤细胞的细胞凋亡,而同时不影响其它组织或器官,这是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严重疾病之一,传统抗肿瘤药物因为选择性差而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肿瘤致病与发病机制的相关基本过程也逐渐被阐明,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开来。HDAC抑制剂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抑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HDAC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以及药用机制等问题做了相关描述,供相关人员做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对人们肿瘤疾病机制的认识,特别是癌基因依赖理念的提出,推动肿瘤药物治疗在过去二十多年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在以蛋白激酶为代表多个治疗领域,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取得诸多突破,数十个药物获批上市,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肿瘤异质性和分子分型的认识日趋深入,肿瘤药物治疗进入了分子分型指导的个性化治疗的新时代。然而,即使在敏感标志物的指导下,肿瘤药物治疗的响应率仍然有限、获得性耐药频发,包括当前炙手可热的免疫治疗,临床响应率也仅有20%。在精准医疗的大框架下,深入认识靶点的作用特点,挖掘药物响应与耐药的分子机制,揭示肿瘤细胞内信号通路、表观遗传修饰图谱、代谢网络之间的重编程机制,探索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之间互动的分子基础,是进一步提高疗效、克服耐药的关键。针对上述认识,我们研究团队在针对蛋白激酶、表观遗传、肿瘤免疫和肿瘤代谢等领域开展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同时,针对临床治疗困境,采用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利用贴近临床的肿瘤治疗模型,深度挖掘靶点自身特性,开展基于靶点功能机制的标志物研究,发现了一批指示疗效响应、监控耐药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并提出针对性的联合用药策略,特别在拓展表观遗传抗肿瘤药物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基础性突破,推动了肿瘤药物个性化治疗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生成能够为肿瘤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阻止肿瘤血管网的形成能够使肿瘤变小,能够阻止肿瘤的转移。由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毒性低、不易产生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因此,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生长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处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有效阻断肿瘤的发展进程。但在临床应用中,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却表现出治疗效果短暂、不良反应较多、适用肿瘤类型少等局限。这些问题制约着药物开发与应用,限制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诸多文献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逃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使血管生成抑制剂"失效"。该文着重分析治疗失效的原因和机制,拟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改善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为抗血管生成新药研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庆芳  邵荣光  甄永苏 《药学学报》2012,(10):1261-1268
自1997年以来,抗体药物用于肿瘤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国内外已有约17种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除了一直比较成功的裸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抗原靶标及作用机制特点决定了抗肿瘤抗体药物在临床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主要从肿瘤细胞杀伤机制、作为抗体靶标的肿瘤抗原、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及ADC纳米粒研究方面对抗肿瘤抗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作者本人及国内外相关作者对中药提取物——靛玉红治疗CML和MDS疗效原理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合理解释了临床观察的结果。靛玉红缩脾作用和降低Ph+细胞百分比作用的原理在于靛玉红对肿瘤细胞CDKs和DNA合成的抑制,特别是对肿瘤细胞FGFR1自动酸化作用的抑制。基质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互动,以及FGF和FGFR信号转导通道在肿瘤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肿瘤发病原理,特别是晚期癌的认识。肿瘤细胞自分泌FGF以及EGFR和FGFR1的协同作用等,可能是晚期肿瘤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因而可以将EGFR和FGFR1作为晚期癌治疗的靶分子。靛玉红可作为肿瘤予防药物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VTE 的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表达各种促凝物质引起的高凝状态和化学治疗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在明确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降低肿瘤患者的VTE 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以及祛聚治疗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防治恶性肿瘤相关性VTE 的药物。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恶性肿瘤并发VTE 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致死的关键。肿瘤转移涉及很多复杂的过程和机制[1] 。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肿瘤转移过程 ,找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对提高临床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肿瘤转移与血液系统 ,尤其是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关系已引起人们长期的关注。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是肿瘤组织的主要基质 ,已经被认为通过下列 3条途径帮助肿瘤转移形成 :①凝结成自身网络帮助肿瘤细胞在上面吸附 ,以利于肿瘤细胞扩增和转移 ;②在肿瘤细胞表面形成包被以抵消宿主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③帮助肿瘤血管的形成[2 ,3 ] 。因此 ,…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6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中国现有癌症患者约450万人,死亡率逾30%,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肿瘤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药物、中药、生物制品、基因药物和肿瘤靶向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近日,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达沙替尼显示出对皮肤癌、乳腺癌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癌症有治疗作用。 达沙替尼通过抑制那些肆意生长的肿瘤细胞来治疗白血病。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达沙替尼治疗其他类型的肿瘤,它可以通过另外一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治疗肿瘤:使肿瘤细胞聚集在一起,防止肿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7.
张悦  王静  李铁军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5):393-395,473
海带多糖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转移而对肿瘤细胞产生间接抑制作用。海带多糖可减轻肿瘤化疗药物耐药性,抑制自由基产生、加快自由基清除,显示抗突变、抗辐射作用,这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预防肿瘤的发生。此外,海带多糖对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减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放疗所致机体免疫细胞的损伤也显示一定对抗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笔者对近10年来海带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涵盖了从2004年到2015年的28篇文献,期望对海带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深度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旻  王椿 《上海医药》2014,(11):3-5,10
许多肿瘤的发病都与表观遗传学异常相关。由于可以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去甲基化药物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系统肿瘤、特别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文主要介绍去甲基化药物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南药学》2017,(4):472-475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严重损伤性肺部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肿瘤患者使用博莱霉素治疗后,少数患者出现肺纤维化病变。目前博莱霉素已被广泛用于制备IPF动物模型。本文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与临床IPF的作用机制、病理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价,以期对IPF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IFNs能够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转移及血管新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将其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抑制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的发展进程。同时,采用IFNs诱导剂或将IFNs与新兴免疫疗法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加肿瘤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报道的IFNs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