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婷 《吉林医学》2014,(26):5957-5957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进行术后相关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发生切口感染1例,PEG管断裂脱落、堵塞4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并发症防治的相关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30例危重患者,行PEG术PEG肠内营养,采用规范、有预见性的包括从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准确配合、术后严格做好PEG导管的护理及喂饲护理的综合整体护理方式。结果 30例患者PEG均一次置管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恢复正常输注,所有患者营养状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正确、规范、有预见性地进行综合整体的护理能有效降低P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危萤病人进行了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总结其手术指征、相关并发症、操作过程和临床疗效.结果:25例病人经皮胃和空肠造瘘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PEG及PEJ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带管时间为2~8月,4例(16%)出现造瘘口处皮肤感染和渗漏,经局部换药、引流后治愈.3例(12%)出现PEJ导管阻塞.结论:对于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途径的安全、微创、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造瘘成功。有2例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消毒换药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堵管,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PEG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PEG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护理干预,对7例吞咽障碍及2例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胃造瘘术,无气腹、胃肠道出血、感染及造瘘管滑脱等并发症。结论:PEG术是肠内营养的非手术途径,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风险低、创伤小等优点,而及时充分的护理干预是PEG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80例患者行PEG/PEJ术并发症.结果 80例患者均无操作相关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7例(8.7%):分别为造瘘口渗血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在实施肠道营养过程中PEJ管堵塞2例,造瘘口周围肉芽增生1例,PEJ管尖端移位1例,PEG管断裂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合理选择患者、术前必要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良好护理、重视和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造瘘成功。有2例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消毒换药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堵管,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PEG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PEG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自主进食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并给予肠内营养,手术前后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各种护理措施的运用及效果,从而总结出针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临床营养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周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保证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术后护理要点,逐步形成护理常规。方法:对32例PEG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总结对PEG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结果:PEG患者通过护士精心护理后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护士对PEG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并通过预防性措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早期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观察和护理,总结PEG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中的早期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12月~2010年12月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行PEG手术并给予肠内营养的的病例,总结PEG术后的观察要点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PEG术后患者无置管并发症发生.带管时间30 d~1年,4例患者带管出院,1例患者院外恢复正常进食后回院拔管.5例院内正常进食后拔管.2例院内正常使用.结论 PEG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高,能够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护理便捷、安全,并发症少,适于家庭喂养,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临床应用 ,强调PEG是内镜治疗学中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剖腹胃造瘘术的成功典型。方法 :采用非剖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8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PEG成功率高 ,38例中 37例成功 ,并发症少 ,放置时间较长。结论 :PEG安全、便捷、有效、经济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旋转胃造瘘管的新方法 ,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赛博 《医学综述》2014,20(21):3896-3898
在治疗一些严重疾病困扰的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胃造瘘术是目前肠内营养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常见的介入下胃造瘘术有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影像下胃造瘘。PEG法又衍生出三种:Pull法、Push法和Introducer法。这些介入下胃造瘘术的新方法 ,由于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少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大大优于外科手术途径,已经逐渐成为肠内营养支持的趋势,值得在国内临床应用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上段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3月在本院行PEG术的25例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PEG均获成功,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25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黑便,3例出现造瘘口局部少许渗血,2例出现造瘘管周围皮肤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 PEG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避免食管上段癌患者营养状态的恶化,是上段食管癌并恶性梗阻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鼻胃镜下胃造瘘术的优点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09年3月10例患者进行用鼻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鼻胃镜行PEG及护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营养支持。结论用鼻胃镜行PEG,与传统的胃造瘘术相比,此项操作更安全、并发症少,患者较舒适.更换瘘管简便、快捷。经皮鼻胃镜下胃造瘘术是不能张口或张口困难患者的首选管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7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共46例.结果 46例均成功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轻微,8例局部有少量活动性出血,1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7例发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管阻塞.46例中31例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术后各相关性指标明显改善,术后3周各指标已基本正常,15例术前无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各相关性指标维持术前水平.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技术创伤小、安全、经济,肠内营养方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治疗技术[1],是人工胃肠营养新方法,适用于不能经口腔直接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的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技术操作及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 2006年 7月- 12月行 PEG/PEJ术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行经鼻留置胃管术对照组患者作比较研究.结果 PEG/PEJ术后 (1~ 13)天,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EG/PEJ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营养管放置术.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 PEG/PEJ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18例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成功实施PEG18例,平均耗时15 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2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l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此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EG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32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和观察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 ̄2005年行PEG手术者32例,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探讨PEG术的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PEG肠内营养后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术后2例病人出现局部切口感染,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痊愈;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后恢复正常输注。随访6个月 ̄2年,所有病人未有PEG管断裂、出血、误吸、腹膜炎、内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EG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肠内营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中的准确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造瘘管的护理是PEG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肠内营养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