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2):142-144
①目的了解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雅 合的效果.②方法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对23例9.5~12.0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雅 合病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并与12例未做任何治疗9.0~12.0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雅 合儿童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SNB角、1-1角增大,ANB角、1-NA角、1-SN角减小,1-NA线距减小,1-NB线距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t=1.114~7.350,P<0.05、0.01).而对照组各测量值6个月后较初诊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t=0.230~0.575,P>0.05).④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雅 合有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伸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 功能矫治使颏部前移,SNB 角增加,ANB 角减小;深覆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 Twin-block 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赵明莉  刘福来  李永明 《吉林医学》2010,31(23):3820-3822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期Ⅱ类一分类骨性错的牙、、颌面的影响,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临床选择15例早期的安氏Ⅱ类骨性错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X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5例患者经过6~8个月的治疗后,Twin-block矫治器可显著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ANB角、U1-NB角、U1-NA距、wits值、覆合覆盖减小(P<0.05);SNB角、U1-L1角、Po-NB距显著增加(P<0.05),上下颌骨间关系协调。磨牙关系为I类或偏Ⅲ类关系。结论:Twin-block矫治器适用于生长期Ⅱ类一分类骨性错的早期矫治,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侧面形。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与正常(牙合)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牙合)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牙合)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下颌后缩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Holdaway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软组织面角增大明显(P〈0.01);鼻下点至H线距增加(P〈0.05);上唇厚度、H角、下唇凸点至H线距以及下唇凹点至H线距(Si-H)均减少(P〈0.05)。结论使用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令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下颌前移的同时减少上、下唇软组织的突度及厚度,改善前突面型。  相似文献   

6.
李定梅  单梓南 《右江医学》2007,35(2):141-142
目的Twin-block矫治器用于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的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Ⅱ1骨性下颌后缩患者21名,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Twin-block矫治器治疗6-12个月后,所有患者面型突度减小,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关系,覆盖覆合明显减小。结论Twin-block矫治器不但能改善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还能纠正骨骼矢状不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伸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使颏部前移,SNB角增加,ANB角减小;深覆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在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伴拥挤患者,采用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影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疗效.结果 矫正后25例的下颌后缩及牙弓的拥挤度得到了改善,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牙弓拥挤度、SNB、ANB、U1-L1、U1-NA、L1-NB、IMPA、FMIA等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结论 半固定式Twin-block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恒牙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拥挤疗效显著,有良好的扩弓能力,在解除患者牙弓拥挤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能诱导下颌向前,改善患者的面型及覆殆覆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患者骨骼改变.方法:选择30例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Ⅰ期采用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硬组织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治疗后前牙覆合、覆盖芙系正常、磨牙关系恢复Angle Ⅰ类,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安氏Ⅱ类1类错合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患者上下颌骨间不调,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在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伴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伴拥挤患者,采用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影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疗效。结果矫正后25例的下颌后缩及牙弓的拥挤度得到了改善,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牙弓拥挤度、SNB、ANB、U1-L1、U1-NA、L1-NB、IMPA、FMIA等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结论半固定式Twin-block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恒牙安氏Ⅱ类1分类错伴拥挤疗效显著,有良好的扩弓能力,在解除患者牙弓拥挤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能诱导下颌向前,改善患者的面型及覆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 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牙合)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0±1.6)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10~11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10~11个月后,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关系,上前牙前突减小,覆盖关系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牙齿的改变主要是角U1-L1增大,平均增大7.25°;U1-NA角减小,平均减小5.5°;L6-MP的增大,平均增大3.68mm,颌骨的改变,主要是角SAB增大,平均增大4°;角ANB减小,平均减小4.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可使上下牙槽骨得到改建,并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发育,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技术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应用特点。方法:选取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覆合覆盖均为Ⅰ-Ⅲ度,下颌平面角为均角偏低角,均为不拔牙矫治。运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平均疗程10.2±2.4月,矫治后ANB角、U1-SN、L1-MP、U1-L1、UL-EP、LL-EP、FMIA、Z角均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前牙覆合覆盖均有减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病例有很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Ⅰ分类高角型错殆中临床应用.方法 骨性AngelⅡ类Ⅰ分类错殆患者12例,经手腕骨骨龄分析法确诊其处于青春生长进发期(F-G期).采用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高后位置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SNB增大,ANB减小,SN-MP减小,上中切牙角减小且舌移;下切牙角变大.结论 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高后位牵引治疗生长发育期儿童骨性Angel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 ANB 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24例,拔牙后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测量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突度的7个项目和硬组织侧貌突度11个项目的变化值.结果 (1)鼻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厚度增大,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小(P<0.05);(2)ANB角、U1-NA角、L1-NBmm、 U1-SN角、U1-Namm 、L1-MP角、OJ减小,U1-L1角增大(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表现为上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覆盖、覆(牙合)分别减少8.13 mm及4.27 mm,SNB、下颌平面角、Ar-Pog及下面高分别增加1.70°、3.47°、4.06 mm及2.53 mm,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上颌前牙冠有舌向转矩的趋势(P>0.05),鼻唇角有所增加,上唇突度亦减小(P< 0.01).下切牙与下颌平面夹角有少许减小,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评价治疗后的下前牙段的稳定性是有意义的.[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