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学称"膈肌痉挛",是指膈神经受到异常刺激而引起膈肌运动异常,临床表现为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一般的呃逆症状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消失,当膈肌反复持续痉挛而引起呃逆频繁、持续24h不能缓解者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自2010年5月起采用胃复安针双侧足三里、内关穴位封闭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2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2.
呃逆又称为膈肌痉挛,其主要症状是膈肌不自地痉挛,病情严重者难以自行缓解,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呃逆俗称"打嗝",主要是由于膈肌局部、膈神经或3~5颈髓以上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特别的声音[1],西医认为临床上如果呃逆发作超过48h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对于胃黏膜病变引起  相似文献   

4.
耳穴埋针治疗因肿瘤及肿瘤治疗所致的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肿瘤在进行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或刺激了膈神经,或因膈神经痉挛,或肿瘤侵犯膈肌直接压迫膈肌都会出现呃逆.且肿瘤患者发生的呃逆多数是顽固性的,治疗困难,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笔者对36例因肿瘤治疗中以及肿瘤本身引起所致的顽固性呃逆采用中医耳穴埋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呃逆可分为一过性及连续性(顽固)两种类型,前者多可自行痊愈[1],无病理现象,后者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引起严重后果[2]。西医认为呃逆是由膈神经、膈肌、中枢神经、迷走神经等受到一系列刺激导致的双侧或单侧膈肌出现的阵发性痉挛[3]。临床上将呃逆持续时间超过48h者称为顽固性膈肌呃逆[4]。顽固性呃逆症状易反复,难以自行缓解,给患者  相似文献   

6.
巧治呃逆     
正呃逆俗称"打嗝",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肋间肌及咽喉肌不自主收缩或痉挛引起的,中医则认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发。呃逆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不但会影响饮食、休息,而且呃声响亮,也会影响周围人。临床上,中风患者和癌症患者化疗后出现呃逆不止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呃逆如果频繁发作,持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被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将一些简易的中医治疗呃逆的方法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书 《中医外治杂志》1993,2(1):F003-F003
近年来笔者采用体外膈肌起搏,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顽固性呃逆是由于膈肌和肋肌之间的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声短而不自制,并持续症状达3天的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1]。呃逆可单独发生,同时也是慢性疾病的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可使颅内压升高,膈肌与肋间肌痉挛,从而加重病情。我院对脑损伤导致顽固性呃逆行艾灸、穴位封闭联合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各种肿瘤在进行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或刺激了膈神经,或因膈神经痉挛,或肿瘤侵犯膈肌直接压迫膈肌都会出现呃逆。且肿瘤患者发生的呃逆多数是顽固性的,治疗困难,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笔者对36例因肿瘤治疗中以及肿瘤本身引起所致的顽固性呃逆采用中医耳穴埋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致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产生一种短促奇特的声音。呃逆发作持续时间不等,自数分钟至数日,若持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为顽固性呃逆。采用单纯针刺或者药物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6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它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不自主地连续或间歇性的收缩或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采用胃复安注射液肌注、巴氯芬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采用醒神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中医则认为胃气上逆动膈而引起胃失和降所致。呃逆呈连续状态,严重者昼夜不停,持续数日或有间歇性发作数月者甚至数年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多影响患者生活、加重原来的疾病。笔者通过针药结合的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秀敏 《河北中医》2010,32(8):1186-1186
呃逆俗称打嗝或呃气,是指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膈肌运动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一种症状。若呃逆频繁发作,症状顽同,持续时间超过24h称为顽固性呃逆。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术后常可发生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加重了刀口疼痛感.2005—08—2008—01,笔者采用揉法配合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液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顽固性呃逆8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呃逆,古代称为"哕",俗称"打嗝",西医学称"膈肌痉挛"。呃逆是膈肌阵发性痉挛或不自主突然收缩,随后声门突然关闭,引起气体的内流受阻,发出特征性的声音~([1]),而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频繁,其持续时间超过72h,症状顽固且常规治疗无效者~([2])。顽固性呃逆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饮食、休息和工作学习,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15.
冯胜奎 《新中医》2012,(4):82-84
目的:观察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膈神经阻滞组各1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左侧“止呃穴”治疗,膈神经阻滞组予1%~2%普鲁卡因行膈神经阻滞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7.50%,膈神经阻滞组为80.83%。2组呃逆治愈、好转所用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能够快速改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呃逆又称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1])。轻者症状很快会自行消失,重者连续数小时、数星期、数月或更长时间难以治愈。呃逆持续48h以上不缓解或对某些疗法无效则称为顽固性呃逆~([2])。  相似文献   

17.
正呃逆是一侧或两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细支气管内的收缩。呃逆频繁或持续24h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也叫顽固性呃逆(IH)。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中晚期肝癌合并顽固性呃逆发生率高,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给患者的精神和躯体造成沉重的负担。笔者运用华蟾素联合内服自拟芍蒂止逆汤、外用丁香吴茱萸穴位贴敷神阙治疗中晚期肝癌并发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  相似文献   

18.
程为平  景伟  庞博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13-2515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西医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胸膈被扰:西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并将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按照不同的临床症状将顽固性呃逆分为寒邪犯胃证、心胃火盛证、肺胃气逆证、肝郁犯胃证、脾胃失和证、痰热蕴胃证、胃阴亏乏证、胃肾两虚证等8个证型,进而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不同证型,采取头项针倒丁字取穴法为主,体针辨证配穴为辅的针刺治疗方法,并通过自拟顽固性呃逆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膈俞组、眼针组和眼针膈俞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3组,每组20例患者。膈俞组体针针刺膈俞穴;眼针组眼针针刺双侧3、4、5、7区;眼针膈俞组针刺体针膈俞穴和双侧眼针3、4、5、7区。每位患者治疗至少7 d,随访2周,分别统计3组患者的疗效并加以对比。结果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高于眼针组、膈俞组,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分别与眼针组和膈俞组对比,疗效均有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眼针疗法或者单独使用膈俞穴疗法,眼针疗法配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呃逆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指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痉挛。轻者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不治自愈。顽固性的呃逆一般不能自行缓解,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