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脑卒中患者中,75%左右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其中上肢的功能恢复远较下肢慢,特别是手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康复速度慢、预后差,是中风后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功能针法是传统针刺和现代康复理论相结合,最大化恢复患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是影响其今后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笔者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给予上肢木梳疗法,旨在探讨一种简单、安全的康复疗法,以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康复推拿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住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推拿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住院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月后进行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与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并对组间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1月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仅表现出较对照组增高的趋势,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体上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推拿有助于促进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对提高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水平的影响作用,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的4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进行规范康复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3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另外再给予康复指导.出院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组Fugl-Meyer、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指导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介入时机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经检查评估,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72h后开始康复介入;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稳定3周后开始康复介入,依据脑卒中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 hel指数(BI)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介入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I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有效的康复介入能够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功能针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偏瘫的手功能在临床治疗中恢复速度慢、疗效差,是中风后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偏瘫后手功能的恢复能反映中风患者本质的康复。所以,探讨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有效途径是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医学与社会学价值。笔者于2007年6月10日~2009年6月10日间,应用功能针法,以Fugl—Meyer(FMA)手运动功能积分标准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体位疗法、感觉刺激、肌张力锻炼及心理护理等,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神经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析两组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医康复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功能训练,治疗组进行针刺+功能训练。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上肢治疗前后STREAM积分无明显差异,下肢改变值、改变效率较上肢显著增高;而治疗组上、下肢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上肢、下肢改变值及改变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上肢、下肢改变值及改变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结论中医康复疗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李晓莉 《新中医》2020,52(21):162-164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 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2 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升高,CSS 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科2003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针刺、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在治疗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应用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系统与AD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分期中除3期人数对比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功能分级中,观察组III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预防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4例病情稳定在 1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2例。 2组药物治疗相同 ,康复组再加康复功能训练。比较 2组入选时、30d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时 2组无显著性差异 ;入选 30d后 ,Fugl-Meyer评分 :康复组为 (6 9.1 2± 2 3.4 2 )分 ,对照组为 (48.32± 1 7.5 6 )分 ,P <0 .0 1 ;Barthel指数评分 :康复组为 (70 .2 0± 1 8.1 8)分 ,对照组为 (43.1 5± 1 6 .32 )分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西结合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分别接受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FMA)和Be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MBI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屈云  王凤英 《陕西中医》2020,(11):1580-1583
目的:分析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后手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推拿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推拿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脊柱推拿干预治疗,评定两组治疗疗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手神经功能缺损指数评估神经受损状况,采用简式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98%(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好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恢复,改善手神经缺损,从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力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 56例并随机 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进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40min/次;试验组采取20min常规训练+20min上肢康复机器 人训练,1次/d,5次/周,共 3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学参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 估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上肢运动学参数及FMA-U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力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且优于常规 训练,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与常规训练相近。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多发病,脑卒中发生后,因大脑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引发不同的症状,其中最常出现的是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1]。相对于下肢,上肢包含了更多精细复杂的运动功能,恢复难度更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加速康复进程[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中医康复护理在肢体功能恢复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该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比较无差异(P 0. 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上下肌力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 0. 05)。结论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可帮助其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值得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