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希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2):63-65
突发性聋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特点,业已引起耳科临床医师关注。突发性聋发病突然,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临床急症处理的理念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由于国内外医疗体制的差异,国外突发性聋的治疗规范与国内差异较大,实用性不强。而近年来国内突发性聋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多家国内大型医院合作的多中心研究也获得可喜研究结果,并制定突发性聋的中国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药物注射部位与突发性聋患者安全性及听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根据药物注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2)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膜穿刺给药,研究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
注射液耳后骨膜下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听力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1.9%,对照组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低频区听阈(t 研究组=12.385)、高频区听阈(t 研究组=8.940)及平均纯音听阈(t 研究组=17.720)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低频区听阈(t 对照组=10.207)、高频区听阈(t 对照组=7.428)及平均纯音听阈(t 对照组=13.643)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听力比较,两组间治疗后听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研究组患者发生鼓膜穿孔、耳痛、眩晕、中耳感染、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P =0.007)。结论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耳后骨膜下注药与鼓膜穿刺给药,均有效改善突发性聋患者听力,疗效显著。耳后骨膜下注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余力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10):505-506
突发性聋按照中华医学会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以上。所以突发性聋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数以百计的病因引起的一种症状。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目前各国对于突发性聋发病时间定义基本相同,是指数分钟、几小时至3d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导致突发性聋的临床致病原因尚不明确[2],国内外大量研究有超过100种不同原因.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包括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耳蜗膜破裂以及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3,4].至少有90%突发性聋患者,虽经详细临床检查,仍然原因不明,因此缺乏针对性治疗,但目前公认突发性聋急性期多为内耳血管病变[5].目前临床常用治疗原则以扩张血管、激素治疗和调节神经为主[6].我院多年来一直采用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突发性聋132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急症,发病率正呈逐年增长趋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突发性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聋临床特点做比较,发现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突发性聋的解剖、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注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9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B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组)各47例,分别行鼓室内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
琥珀酸钠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和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纯
音听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A组:t =9.86,P =0.001;B组:t =2.91,P =0.005),A组总有效率82.9%,B组总有效率为6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 =0.036);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纯音听阈,但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效果较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更佳,两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目前突发性聋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药物之一是糖皮质激素,本文从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制、给药方式及特点等方面来综述糖皮质激素在突发性聋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是一种以急剧发展的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60岁以上发生突发性聋的患者中部分患有老年性聋、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临床在提供耳科专科护理同时,针对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综合护理及心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突发性聋老年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3.2±3.0)岁。 相似文献
11.
12.
妊娠期突发性聋是妊娠期发生的突发性听力下降,临床相对少见,目前认为其可能是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所致,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相关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关于雌激素对听力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值得临床医师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频突发性聋的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频突发性聋的分型及其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87例全频突发性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巴曲酶注射液(东菱迪芙)+血栓通治疗.结果 根据听力下降的速度将全频突发性聋分为缓降型和骤降型,缓降型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4.4%(27/32)及68.8%(22/32),骤降型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52.7%(29/55)及32.7%(18/55);缓降型预后明显好于骤降型(P<0.01).根据听力下降的程度将全频突发性聋分为平坦型和全聋型,以平均听阈90 dB作为划分标准时平坦型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73.3%(44/60)及53.3%(32/60),全聋型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44.4%(12/27)及29.6%(8/27);平坦型预后明显好于全聋型(有效率P<0.01,显效率P<0.05).结论 全频突发性聋有必要进一步分型.根据听力下降的速度可分为缓降型和骤降型,缓降型预后明显好于骤降型;根据听力下降的程度可分为平坦型和全聋型,全聋型预后较差,以平均听阈90 dB作为平坦型和全聋型的划分标准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龚树生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2,(3):157-160
1概述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1,2]。突发性聋的年发病率约为5~20/10万人,秋季发生率较其他季节高。我国一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年龄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目前其病因不明,存在许多假说,如精神心理因素、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膜迷路破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探究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发病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将对突发性聋的预防和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突发性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联合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为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9年9月~2022年1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98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联合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通过随访调查,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联合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较单纯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frequency hearing loss,ALHL)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ALH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ALHL患者89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34.9岁;男女比例为0.71,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单耳发病多见。5例首发症状为听力下降,12例为耳闷,8例为耳鸣,64例首发症状同时出现耳闷和耳鸣。分别比较不同首发症状ALHL患者的预后痊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73例患者接受耳蜗电图检查,72例引出耳蜗电图,其中SP/AP≥0.4者23例,SP/AP<0.4者49例,SP/AP≥0.4者与SP/AP<0.4者分别比较痊愈率与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发病7天内就诊者47例,8~21天者27例,>21天者15例,分别比较不同就诊时间患者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039、14.544,P 均<0.05)。结论 ALHL多以突发性耳闷和耳鸣为首发症状,不同首发症状的ALHL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3周内就诊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为常见的内耳疾病之一,常起病迅速,若不及时干预可致长期听力损失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突发性聋的治疗原则仍是以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认可,但由于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对于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现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师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起病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的关注,关于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症状与特点、临床诊断及听力学特征、病因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报道愈多.本文就以上述文献报道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8例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给予激素突击、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实验组24例,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5 ml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隔日1次,共3次。结果 给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百分比分别为87.5%(21/24)和62.5%(15/24);实验组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74±15.19)dB,对照组提高(12.44±9.12)dB,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辅助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较常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