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洗手依从性。方法2013年9月我科室组建QCC小组,引入质量管理概念,选定主题。由QCC小组进行现况调查,找出护士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制定干预改进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知识评分及洗手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QCC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洗手行为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ICU护士手卫生知识和洗手依从性,从而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幼儿手卫生依从性及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力,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方法 项目组成员深入到托幼机构,针对幼儿手卫生行为过程中的普遍存在问题,及教室和睡房空气、物表消毒中存在的问题,采用Orlando互动程序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Orlando互动程序后,幼儿的手卫生合格率提高27.87%,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提高11.74%,物表消毒合格率提高11.9%,实验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0.26%,对照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89%.结论 Orlando互动程序能有效促进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提高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包名银  汪平  周华文  何旻  曹玮 《医学信息》2018,(24):107-108,114
目的 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不同临床科室中不同类型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察法,由院感专职人员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最后录入Excel表中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共观察到手卫生指征总数10803次,执行4381次,依从性率为40.55%,执行正确3667次,正确率为83.70%;其中不同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手卫生依从性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护士(43.14%)和实习医生(38.24%);正确率最高为护士(84.60%),最低为实习护士(82.84%);在5个手卫生指征中,依从性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47.17%)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31.39%);正确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85.22%)和接触患者后(82.90%)。结论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率和正确率高于其他医务人员,洗手指征中接触血液/体液后的依从性率和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洗手指征。应注重各个手卫生指征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带教老师手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宣传,发挥护士在手卫生方面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DCA在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得应用效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培训,检查考核,对手术室内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手术室医务人员洗手率,合格率和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均有提高(P<0.01).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对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差异,探讨做好手卫生的改进措施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手卫生监测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卫生洗手合格率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合格率高。从人员看,护士手卫生洗手比医生的做得更好,合格率高。手卫生监测检测到的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菌。结论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成效好,应予以推广。加强手卫生设施的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以增强意识,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CSSD的13名护理人员、4名护工进行监测,待护理人员与护工采用标准规范方法洗手后,用消毒毛巾擦干,使用消毒棉签对其手部进行样本采集,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结果 按照规范方法洗手的护理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为100.0%,未按照规范方法随意洗手的护理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为32.47%;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根据供应室工作的特点,分析其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不同情况下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并研究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查本院168名工作中的临床医护人员,调查洗手前后手部带菌状况,并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洗手前手细菌总数平均41.064cfu/cm^2,洗手后手合格率84.8%。医生手细菌总数洗手前后均较护士多。“无菌操作”组手卫生状况较好。手部检出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医务人员手耐药菌携带率高。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邱小芩 《医学信息》2007,20(5):824-82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家属实施认知、心理、行为干预,对比实施前后服药依从性、遵医嘱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家庭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家庭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以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病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4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明显优于对照组71.4%,组间差异(P<0.05)。结论引起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因素较多,临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手部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加强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完善手卫生措施,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有效改善手卫生状况,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探讨医院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的成效分析。方法根据临床的需求对医院洗手设备以及配备的手消毒剂,再安装相对应的洗手设施,观察在洗手液与消毒液相结合的情况下,再结合监督考核反馈机制,医院手卫生质量管理的效果是否有效提升。结果于2010年~2013年,临床吸收设备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医院干手设备也慢慢的合理化;在洗手液与消毒液的使用上,每床每日20ml左右的科室,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5个增加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20个,同一个时期消耗消毒液和洗手液的量为每床每日15ml左右的科室,由以前的15个增加到现今的45个;我院手卫合格率在2011年~2012年,上升了5%;医院的感染力下降了1%。结论医院实施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还能够有效的较低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规范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规范性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采用规范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教育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在进行教育干预后通过跟踪随防1/2-1年,观察具遵行为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具原因.结果 进行系统教育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提高,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系统的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哮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马萌 《医学信息》2018,(6):160-162
目的 通过一对一健康咨询后使住院肺结核患者对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结核病的症状、治疗周期等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方法 采用关于肺结核基本知识干预前后问卷调查表,选择在2014年7月1日~2014年10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二科住院治疗的150例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一对一健康咨询后从患者对自己所患肺结核类型知悉、结核病传播途径的知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患者治疗依从性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一对一健康咨询,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改善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和改善其用药依从性及治愈率,减少耐药性并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对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CP)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护理干预前后用CP症状积分指数表(NIH-CPSI)、自制的病人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自制的病人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的CP症状评分、焦虑情绪均有改善.观察组在"疼痛不适"、"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知晓CP的相关知识,改善认知态度,选择有益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用药、体查,从而提高CP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有效率,最终达到提高CP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对重症患儿家长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儿114例及家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家长知信行问卷评分及干预后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8.914,-9.165;P0.05)。两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和总分增加;观察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和总分高于对照组(t=6.944,8.753,7.310,10.072;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长总满意率(96.49%)高于对照组(77.19%)(χ~2=9.289,P0.05)。结论:思维导图模式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重症患儿家长抑郁、焦虑负性心理情绪,且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持续性干预1个月后应用调查问卷采集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9.2±0.4)、护理满意度(9.5±0.2)、生活质量评分(9.0±0.6),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综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策。结果患者缺乏饮食治疗知识和自控能力、不重视饮食治疗和家庭成员不能配合是不良饮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教育,提高其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与家庭双重监督机制,是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服药依从性情况及其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不仅有效而且科学,还能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得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2.47,P<0.05);观察组的NOSIE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14~2.42,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控制精神症状和血糖有益,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