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功能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控制和干预对高血压的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高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发病的最危险因素,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药物治疗对控制患者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给患者带来危害.本文就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以体循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和视网膜等主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本病需要长期而积极的治疗.目的是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老年人),防止和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致残率.系统地、有计划地教育能教会病人有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果: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强烈,通过对高血压病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压自我监测等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系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肺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相区别,后者约占5%,其血压升高只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针对这一现状,在通过近5年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如下的健康指导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其血压、脉压、临床症状体征及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治疗情况。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血压变异性大,临床表现多样化,多与其他慢性疾病并存;老年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了解率低,治疗依从性不高。结论: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在诊断防治中应针对其特点进行个体化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由于精神紧张、疲劳,或外界环境刺激等因素影响,干扰大脑皮层与皮质下中枢之间相互调节的平衡,在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内形成固定的兴奋灶,引起各部细小动脉痉挛,周围阻力增高,因而使血压升高。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笔者自1995年至1997年自拟葛根汤治疗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于下。l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自拟葛根汤治疗组和西药尼群地平对照组。中药治疗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比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55岁2病程最长者旧年,最短者2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观察本院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4种常见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继发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及中枢性发热三种并发症的Exp(B)较高,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继发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及中枢性发热是高血压脑出血三种主要并发症,对预后影响较大,应在内科治疗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对降压程度很关心,希望能尽快降低血压,以防止发生脑血管疾病.而临床观察发现,很多时候高血压的并发症是因血压波动过大而引起的.专家指出,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不仅与血压水平增高密切相关,还与血压的大幅波动有相当大的关系.患者如果血压变化过大,不仅可引起头痛、头晕、头胀以及心、脑、肾、血管等的损害,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严重威胁到健康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能够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危险极大。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有效控制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防范并对已发者及时治疗控制。方法:通过对本院收入的9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归纳,探究血压的控制良方。结果:治疗后98例患者中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68例,占69.39%;较好控制者27例,占27.55%;无效3例,占3.06%。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及时用药控制并严格限制饮食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患者血压控制、并发症的预防和痰病预后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以头晕、头痛、耳鸣、疲劳、健忘、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并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本文探讨了中医辨证施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疗效和优势。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能更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保持血压平稳,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对高血压病积极预防、治疗,延缓并发症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明确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高血压组(EH)47例,糖尿病组(DM)5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46例,另选择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随诊观察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大血管发病率依次为DM+EH组(17例,占36.96%)>DM组(12例,占22.64%)>EH组(5例,占10.64%).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值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6.06%.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疾病。在临床控制血压中,推拿疗效明显且无副作用,受到大众广泛重视。随着人们对推拿的关注,其具体降压机制也被更多人研究、探索。对于推拿治疗高血压的现状,大量研究报道推拿联合针灸或单独推拿治疗高血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为了发挥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更多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血管功能、中枢神经机制和RNA干扰技术机制三方面来探讨推拿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指导临床推拿治疗高血压,让推拿能更有效直接地降低血压,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方法:对已在广州市萝岗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高血压并建立健康档案的3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及用药指导,观察其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及血压控制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社区中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规律服药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有关症状外 ,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 ,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其发病机制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使血压调节功能异常而产生的。我科收治了 1例 3级高血压合并鼻出血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4 8岁 ,主因头痛、头晕 10年加重 1周伴鼻出血 30min入院。查体T 36 .5℃ ,P 10 0次 /min ,R 2 2次 /min ,BP 30 .7/ 16kPa。患者神志清楚 ,精…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已达到18.80%,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1],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并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药物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血压,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服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合理的饮食是非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症和生活方式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潜伏期的关系,减缓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官方2008年8月-2009年2月收集明确高血压病史的心、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自制量表,用访谈方式收集患者的高血压发病年龄、生活饮食习惯、合并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时间等资料。结果: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潜伏期均随高血压始发年龄的增加相应缩短,经相关分析,潜伏期与高血压始发年龄呈线性负相关。血压经常波动对潜伏期有明显的影响,无明显波动潜伏期为(24.96±12.92)年,血压明显波动潜伏期为(17.28±10.13)年(P0.05)。生活方式、合并症等对高血压也有明显影响,危险因素越多,潜伏期越短(P0.01)。结论: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生除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外,还必须综合其他防治措施(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由于许多患者对自己的血压监测不力,因此在防治心脑血管病中,开展高血压普查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2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效果。方法对收住入院的12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血压监测、饮食治疗指导、运动治疗护理指导、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结果 12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指导下,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降低发病率,懂得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的指导,有利于患者长期控制血糖和血压,控制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现在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同样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是以体循环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本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外,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随着血压不断增高与时间的延长超过了自身的代谢范围,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尤其是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生存质量,还会给家庭社会个人都带来很大的负担.如何让高血压病人保持血压稳定,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对患者都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高血压的知识.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由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不断进展的独立疾病,可导致心、脑、肾等多个重要器官功能与结构的改变[1]。高血压不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且并发症多而复杂,其治疗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且无毒副作用。现笔者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们平时的饮食关系十分密切。略有医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日久造成高血压。所以,不少中老年人很注意饮食的咸淡。其实在调味中,除食盐以外,过食味精同样也可引起血压高。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脑组织氧化代谢的氨基酸之一,所以,谷氨酸对改进和维持丘脑的机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它还有降低血液中氨含量的作用,可作为精神病人的中枢及大脑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