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妇女有其生理特点,因而也有病理特点,经前紧张症是其中之一。经前紧张症以每次月经前期出现烦躁、易怒、情绪异常、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或肢体浮肿、泄泻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可出现一种或数种,也有轻重的不同,证候可在经前7~14天便开始出现,但多在经前三几天为明显,行经后这些症状便消失或减轻,以生育年龄妇女为多见。本病之发生,与体质因素或  相似文献   

2.
余淦杰疏肝法治妇科病举隅余翔(湖北省咸宁市人民医院437000)关键词经前少腹痛,经前乳房胀痛,经前腹泻,滴虫性阴道炎,中医药治疗家父余老乃鄂南名医,业医40载。幼承家学,攻读岐黄,擅长内、妇、儿科。临床尤以善治妇科疑难病证,闻名乡里,倍受当地人们之...  相似文献   

3.
李琼 《新中医》1998,30(12):25-26
经前头痛为经前病症之一,属“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历代医家多在疏肝理气前提下或育阴滋肾、或活血化瘀、或健脾和血、或调和阴阳,但强调健脾化湿者不多见。罗致强教授根据自己分别在北方、南方行医多年积累的经验,对比南、北方人体质及经前头痛临床表现的差异,提...  相似文献   

4.
秦满 《河北中医》1992,14(5):34-34
痛经为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重度患者剧痛难忍,伴头痛、恶心呕吐、腹泻、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以致昏厥,服止痛药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多见于未婚青年,经前有恐惧感。近年来采用《妇人大全良方》乌药散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经前1周服药,可使当月行经疼痛大减或消失,连续服用2~3周期,可使痛经痊愈。 1 乌药散组成乌药10g,莪术10g,肉桂6g,炒当归10g,桃仁10g,青皮10g,木香9g。水煎服,日1剂。于经前7日开始服,连续服用5~6剂。  相似文献   

5.
妇女在月经来潮前的3~5天甚至7天左右,子宫先有少量血液点滴而下。淋漓不尽,颜色或鲜或黯,或呈淡红,这种情况连续发生两个月以上的即称为“经前淋漓”或“经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选用不同的介入时机(经前5 d左右针刺或疼痛发作时针刺)针刺组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经前针刺组(经前5 d左右针刺)20例,疼痛时针刺组(经前发作或疼痛发作时针刺)20例,空白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中及结束后组间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中的主要症状小腹部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经前针刺组和疼痛时针刺组均能显著地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小腹部疼痛症状;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经前5 d左右针刺或疼痛发作时针刺)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无显著性影响,但经前5 d左右针刺有优于疼痛发作时针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不孕症在妇科门诊并不少见。在相对不孕者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有较好的疗效。兹将我临床运用郑乐山先师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分型论治 1.肝郁气滞:经前5~7天,两乳胀痛,亦有结块者,经前、经期腹胀而痛,以胀为主,两胁胀满而痛,胸闷不畅,情志郁逆或性急易躁;经前亦可有阴中抽痛或兼见头顶痛者。经色偏淡红,偶有小血块,行而不畅,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养血和血。 2.寒凝痛经:经前、经期小腹或满腹冷痛或胀,连及腰脊、大腿、或肛门坠胀;腹部喜按,得热则舒;肢冷、形寒、亦可见痛剧而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运用调摄冲任法治疗经前皮肤黏膜疾病的经验。女子以冲任为本,二脉起于胞中,相并而行,与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经相交汇,取三经之精血以为养,故冲任为病,与肝、脾、肾、胞宫最为密切。经前期,冲任胞宫气血满盈,欲循冲任而泛溢肌肤,若脏腑失和,累及冲任,或邪气侵扰冲任,均可导致冲任失调,发为经前皮肤黏膜疾病。基于此,笔者认为经前皮肤黏膜疾病的核心病机为冲任失调,当治以调摄冲任,同时应重视肝、脾、肾、胞宫的调治,对在经前痤疮、经前荨麻疹、经前阴痒等经前皮肤黏膜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肝论治月经不调八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科病从肝论治方法颇多,仅将诊治月经不调的治肝八法经验整理如下。疏肝散郁法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症见: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或经闭,经前乳房胀痛,或有硬块,经前及经期少腹胀痛,经行不畅,或  相似文献   

10.
加味逍遥散治疗经前乳房胀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前乳房胀痛是以每值经期或经前乳房胀痛为特点的一种疾病.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笔者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69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一代名医王慎轩专长妇科,现将其治疗痛经的经验整理如下: 一、痛经的辩证规律: 王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判断痛经的特征。 1、痛的时间经前或经期痛为实证,经前胀痛多为气  相似文献   

12.
<正> 经前头痛为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的头痛,经后则减或止。前人有“经前头痛为血实,经后头痛为血虚”之说。本人实  相似文献   

13.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憋坠甚至昏厥。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给妇女带来痛苦和不安。谓之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痛经多发生于青年妇女,一般分为两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从月经初潮开始即有疼痛。常因子宫发育不良、宫口狭窄或精神紧张引起;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疾病引起,如盆腔炎、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蒙医称“萨仁赫日额布日西也乐”本人采用蒙医蒙药治疗痛经50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对痛经的调摄认识有三:一、病因摄养1.保暖:经前或经期感冒风冷或贪食冷饮,导致寒凝胞宫,不通则痛是引起痛经的主要病因之一,嘱患者经前2~3天至经期特别注意保暖,勿吃生冷或游泳,避免淋雨冒寒和剧烈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以预防源经发生或加剧。经给内联脏腑,外络  相似文献   

15.
九论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又称行经腹痛,指妇女行经前后或正经行经期间周期性出现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甚至昏厥者.痛经是中医妇科三大疑难病证之一,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诸多妇科病的一个伴发症状,故中医诊治痛经既不能不问病由,概以止痛,也不宜仅辨证而不问病,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在辨证的前提下为患者制订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案,强调经前用药以减轻症状,经期或痛时多法止痛为要,经后注意病因治疗,争取患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点穴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经1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点穴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经146例,止痛迅速,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46例患者均为中学生,年龄最小15岁,最大20岁.其中经前及经期疼痛者96例,单纯经期疼痛者46例,经后疼痛者4例.1.2 中医辨证 ①寒湿凝滞型92例.多因经前或经期饮食生冷,或用冷水洗浴所致.主要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甚至腰骶酸胀疼痛,经行量少不畅,舌白,脉沉细或沉紧.②气滞血瘀型54例.多因情绪不畅,肝郁气滞所致.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经行量少不畅,色紫或有血块,烦躁或伴乳房胀痛,舌紫黯,脉沉涩或沉弦.  相似文献   

17.
Wang痹疼痛的月经周期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  李梢 《中医杂志》1999,40(11):676-677,679
对月经周期内疼痛发作或加重呈稳定变化的208例(占调查总数462例的45.02%)女性Wang痹患者进行调查对照研究,结果发现68例肾虚标热型患者疼痛发作趋势依次为行经期〉经前后期〉经后期,经间及经前前期(P〈0.05);140例肾虚标寒型患者依次为经前后期〉行经期,经间及经前前期〉经后期(P〉0.01);两组间的疼痛变化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一、经前头痛龙××,29岁。经前头痛,尤以头部两侧及巅顶为甚。情绪激动或感热邪时加重。伴烦躁、吐衄、手足心热、口苦胁胀、腰痠腿软等征,应时而发,缠绵年余。近来,经期超前3~5天,量少、色暗。脉弦细数,舌质红、舌  相似文献   

19.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kg而终止妊娠者称流产。流产後调养对妇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调养得宜,则往後的身体状况会逐渐转好;如果不注重调养,则身体健康可能由此受损,以後常常会出现如腰酸、痛经,经前腹泻,白带异常等经前症候群,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习惯性流产和不孕。  相似文献   

20.
妇女经前1~2天,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衄血和吐血,常伴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不行,称为“经期吐衄”,本文报导采用验方归经汤治疗经期吐衄20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临床资料:20例均为青春期未婚,年龄在15~24岁,平均年龄19岁。均在经前或经期吐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