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是根据时间、空间及细胞类型定性、定量地研究一个蛋白质组的所有蛋白,包括蛋白质表达、细胞定位、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及蛋白质周转.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包括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在眼底病研究中主要用于筛选玻璃体液及血浆中的特征性蛋白,开发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探索差异性蛋白可能参与的发病机制,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帮助.目前蛋白组学技术应用于探索老年性黄斑变性、特发性黄斑前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眼底病变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2012-01-01/12-31采用RetCamⅡ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的2836例新生儿眼底病变的情况。其中早产儿1625例(57.30%),第一次检查时间为出生后1~4wk,矫正胎龄32~40wk。足月儿1211例(42.70%)。第一次检查时间为生后4wk内。结果: 筛查出454例眼底异常,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07例(占早产儿比例12.74%),包括ROPⅠ期118例(57%),ROPⅡ期58例(28.02%),ROPⅢ期23例(11.11%),ROPⅣ期8例(3.86%),ROPV期0例;足月新生儿眼底病变247例(占足月儿比例20.40%),其中发育性、遗传性疾病68例,占27.53%;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占0.40%;视网膜出血102例,占41.30%;视网膜渗出68例,占27.53%;视神经萎缩5例,占2.02%;视盘水肿3例,占1.21%。结论: 新生儿眼底病变多样且危害严重,应重视早期筛查,早产儿及伴有高危因素的足月儿应该是眼底筛查的重点人群,使用RetCamⅡ数字视网膜照相机进行新生儿眼底病变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波长激光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3例119眼共10数种眼底病,其中78例眼有轻度不等的白内障,25眼玻璃体出血,28眼玻璃体膜注混浊,8眼玻璃体充填硅油,2眼角膜斑翳。经多种波长激光联合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所有治疗眼均能完成视网膜光凝,并且有高比例的有效光斑。结论 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根据病人眼部情况,随时改变波长,弥补了单一波长激光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在眼底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是一类重要性激素,在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成熟、维持女性性征和调节生殖活动方面有主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雌激素还具有明显的调节新生血管生成、减少组织再灌注损伤、抗肿瘤和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现从受体角度出发,对雌激素在眼底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铜蒸气眼科激光器在治疗眼底病中的疗效。方法 对716例(716只眼)多种眼底疾病进行了铜蒸气激光治疗,通过长期的随访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铜蒸气激光对视网膜干性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显著疗效。对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治疗或稳定病变的作用。结论 铜蒸气激光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激光器,疗效稳定、费用低廉、并发平少,具有临床实用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氩激光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总结我院采用间接眼底镜及RetcanⅡ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的1594例小儿眼底病变的情况。其中男825例,女769例,年龄28d~3岁,平均4mo,早产儿1314例(82.43%),足月儿280例(17.57%)。常规用美多丽扩瞳后采用RetcanⅡ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检查。结果:患儿1594例中筛查出339例眼底异常。异常检出率为21.27%,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00例(12.55%),视网膜出血88例,白内障3例,牵牛花综合征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网膜渗出性改变64例,视神经萎缩8例。结论:RetcanⅡ具有宽视野即时成像图像真实清晰易保存的特点,是小儿眼底病尤其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儿童眼底病危害大,发病率高,应重视早期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结节病性后葡萄膜炎不仅表现为视网膜炎症,脉络膜也可以同时受累,而以往的眼底镜、超声和FA检查对于脉络膜病变只能提供十分有限的信息。本就近年来ICGA在结节病性后葡萄膜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其临床意义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明桂  陈烈 《眼科研究》2000,18(3):258-260
目的 探讨中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底病发病率和病情变化。方法 分析 498例 5 2 3眼 5 0岁以上中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的眼底病及白内障手术引起的眼底病。结果 合并眼底病 96眼 ,患病率 18 3 6% ,包括老年黄斑病变、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部分视神经萎缩等。手术引起的眼底病 2 9眼 ,发生率 5 5 4%。结论 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常合并多种眼底疾病。为了眼底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中老年白内障视力下降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余梦佳  谢琳 《眼科新进展》2018,(11):1097-1100
眼底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及视神经的病变。近年来,性别医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眼科领域中,性别差异在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中研究的较多。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一些眼底病的发病机制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认识,性别差异在眼底病中的影响不断被发现。本文就各种眼底病的性别差异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眼底疾病是全球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种生理屏障使治疗药物难以进入眼底,严重影响了眼底疾病的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特点,可以负载不同理化性质的治疗药物,同时可以修饰各种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以及生理屏障的穿透性、保护生物药物不被降解而提高药物安全性与生物利用度、并将治疗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眼部靶点,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目前越来越多围绕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势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眼底新生血管、眼内炎及眼底肿瘤等。本综述通过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在眼底疾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障碍,对近年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理化性质、在常见眼底疾病治疗研究的进展、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挫伤导致的眼底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眼挫伤病例,详细检查眼底并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觉电生理检查。治疗给予脱水、激素治疗、抗感染及补充维生素类药物等,发生视网膜脱离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眼挫伤伴眼底损害的患者253例,经早期诊断治疗后视力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眼挫伤应详细检查眼底,并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以早期发现眼底损害,从而早期治疗,减少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4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doppler)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FFA提示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不同程度延长,视网膜静脉扩张,微血管瘤,血管壁着染以及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改变。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的FFA检查呈现特征性改变。为与其相关的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部分眼底病眼底红外线(infrared ray,IR)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HRA-2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模式和FA模式检测73例(85眼)眼底病患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5例(3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6例(16眼),黄斑裂孔5例(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7例(17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10例(13眼)。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IR影像见散在不规则白色病灶,AF影像呈低信号,边缘见环形高信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IR影像为异常范围大于AF影像所见。全层黄斑裂孔的IR影像见白色斑点,AF影像呈圆形高信号。IR影像在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边缘方面优于AF。AION的AF呈低信号。结论IR影像不同于以往的其他检查方法,可以揭示较深层次的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时AF表现为遮蔽,视网膜下积液导致荧光信号降低,脂褐质积累荧光信号增强。IR和AF影像是评价视网膜尤其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LASIK术前眼底病变的临床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初诊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明确手术适应证选择,术前给予相应处理,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对LASIK术前初诊4248眼屈光度-0.50D~-18.00D,散光≤6.00D的近视患者散瞳三面镜检查眼底,详细绘图记录检查结果,并给予相应处理,对实施LASIK手术者随访10~20mo。结果:被检4248眼中,发现各种视网膜变性778眼(18.31%);其中格子样变性60眼(1.41%),霜样变性432眼(10.17%),囊样变性72眼(1.69%),薄变22眼(0.52%),有两种以上混合变性的71眼(1.67%),视网膜增殖121眼(2.85%),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71眼(1.67%)。其中严重视网膜变性65眼,干性视网膜裂孔71眼行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9眼,4眼视网膜脱离需行手术,5眼局限性脱离行光凝.所有LAS1K术后患者均未发现眼底病变加重或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详细了解视网膜病变是必要的,它能够为明确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眼挫伤32例4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视觉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联合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igram,ERG)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42眼眼挫伤患者进行FFA,ERG和VEP检查。结果:FFA检查,视网膜震荡伤16眼(38.0%),视网膜挫伤9眼(21.4%),视神经损伤22眼(52.3%)黄斑裂孔2眼(4.7%),脉络膜破裂7眼(9.7%)。视觉电生理检查:32眼(76.1%)挫伤引起闪光ERG的a,b波波幅下降,视力<0.1者26眼(61.9%)闪光VEP的P波潜伏期延迟,波幅下降趋势明显。结论:FFA联合视觉电生理检查对眼挫伤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改变能进行客观、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是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以细胞内胞质和脂质的活性氧堆积为主要特征。铁死亡在很多眼底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使用铁死亡相关抑制剂或激活剂可调节疾病进程,为眼科疾病的研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通过对同一体素多次扫描信号间的差异进行处理,得到视网膜与脉络膜血流信息.OCTA因其无创、三维显示、分辨率高等优点,可用于眼底疾病的检查.OCTA能发现眼底疾病的血流改变,可以清晰显示正常眼底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疾病的视网膜与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本文就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正常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2型、视网膜血管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