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槲寄生及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各个样品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系统,535 nm波长处测定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在2~12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21.988C-0.072,r=0.989 5。75%的乙醇提取、半量常规培养基、游离球形红细菌培养,所得培养液(样品3)总三萜含量和槲寄生75%的乙醇提取液(样品1)相比增加141%。结论:经过球形红细菌转化可以增加槲寄生提取液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培养液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方法 通过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对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古柯二醇、β-乙酰香树脂醇、β-谷甾醇及β-胡萝卜苷.结论 4个化合物中β-乙酰香树脂醇、β-谷甾醇及β-胡萝卜苷已从槲寄生中分离得到,古柯二醇未见有槲寄生中分离得到的报道,推测可能为转化得新成分.  相似文献   

3.
槲寄生毒素是药用植物槲寄生中非常重要的抗肿瘤成分之一,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在5 000左右的含有46个氨基酸残基的碱性毒性多肽,富含半胱氨酸。这类多肽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细胞毒活性,并具有免疫调节功效,还有显著的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着重对槲寄生毒素的结构、功能、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有关槲寄生植物学,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一些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的药源情况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丹参提取液对球形红细菌(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常规培养基和丹参提取液,培养球形红细菌,考察球形红细菌的活菌数、生长曲线、脱氢酶活性及光合色素吸收光谱,研究丹参提取液对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培养基中添加丹参提取液后可使球形红细菌活菌数增加到之前的1.6倍,并缩短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延迟期,提前进入指数期及稳定期,可使球形红细菌脱氢酶活性提高到之前的6.6倍。低质量浓度丹参提取液基本不影响球形红细菌中光合色素的形成,高质量浓度时吸收均变低,且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其红外光谱855 nm处红移至863 nm。结论 培养基中添加丹参提取液可影响球形红细菌生长,缩短球形红细菌生长周期,提高球形红细菌的活力,高质量浓度时影响光合色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槲寄生碱的提取纯化及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槲寄生是一种传统中药 ,近年来 ,有学者发现其有抗肿瘤作用 ,我们通过本研究 ,从实验及临床两方面均证实了槲寄生确有抗肿瘤的作用 ,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1 动物实验1 .1 材料和方法1 .1 .1 材料 选用槲寄生 ( Viscum cloratumNakai)为实验材料 ,经化学提取、纯化 ;选用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 ,进行抗肿瘤及抗炎作用研究。1 .1 .2 方法 选用常规实验方法 ,主要从定性方面进行实验 ,先在酸性水溶液中浸泡粉碎后的槲寄生 ,然后再用碱性沉淀的方法提取出生物碱。具体过程 :选择槲寄生→粉碎→在酸性溶液中浸泡 48h→过滤→…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提法从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中提取出含有总黄酮的浸膏后制成片剂,对片剂中总黄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查,并着重对生药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开放微生物生长系统,探讨细菌波动生长的产生机制。方法:以单种群细菌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讨论周围环境条件变化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关系。结果:建立了单种群细菌波动生长与环境关系数学模型。结论: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并给出了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为研究细菌波动生长规律作了量化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l的干燥带叶茎枝,常寄生于梨、榆、杨、山楂等树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甘、苦、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滋阴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f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我国传统上将其作为祛风湿类药物.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临床上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等症.近年来,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该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不失为一剂保心护心的良药.现将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槲寄生抗化物质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叶,茎,果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GSH,绿原酸,类黄酮等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该植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结论:表明槲寄生所含抗化活性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具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尤以叶为最。  相似文献   

12.
目 研究红果槲寄生 Viscum coloratum f. rubroauranticacum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 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7,3′,4′-三甲基槲皮素(2)、浙贝素(3)、古柯二醇(4)、丁香脂素(5)、胡萝卜苷(6)、N,N-二甲基甲酰胺(7)、β谷甾醇(8)、N-桂皮酰基丁二胺(9)、N1桂皮酰基亚精胺(10)、肉桂酸(11)。结论 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9为首次从槲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槲寄生中分离?提取抗肿瘤有效组份,并观察该组份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提取分离方法,利用槲寄生生物碱不同酸碱度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离提取槲寄生不同组份;将槲寄生不同组份溶解并制成系列浓度的溶液后,加入到乳腺癌细胞中,观察该系列组份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经典提取分离法得到5个组份,利用生物碱不同酸碱度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分离并纯化后,得到5个组份?这10个组份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且组份5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以及MDA-MB-435的IC50分别为3.24?4.80 ?滋g/mL?结论:槲寄生系列提取组份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且组份5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对山西产槲寄生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 以磷酸可待因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17 nm处测定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 结果 在18-7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A=0.025 7 c 0.037 8(r=0.999 1);精密度RSD=0.076%;重复性RSD=2.2%;加样回收率98.2%,RSD=1.47%.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槲寄生黄酮苷(Viscum coloratum flavonoid glycoside,VCFG)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术后30min内VCFG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影响,6h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MIS),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来评价VCFG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VCFG高剂量给药组可抑制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明显缩小MIS,降低LDH和MDA含量,也能明显提高SOD活性.结论 槲寄生黄酮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槲寄生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槲寄生注射液对4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后的效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由平均65014%max下降至平均39.15%max,p<0.001。甲皱微循环显示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血细胞解聚,微血流流速增加,由云絮状流改为直线流者占64~86%。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P值均<0.01。说明槲寄生注射液对冠心病的血瘀状态及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槲寄生黄酮苷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其对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 的调控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槲寄生黄酮苷 (15、75 mg/kg) 及 PAF 受体特异性阻断剂 BN52021 (10 mg/kg) 对梗死范围的影响,对比评价槲寄生黄酮苷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分离正常大鼠心肌细胞,Fluo-3/AM 荧光染色,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预先给予不同剂量槲寄生黄酮苷 30 min 后对 PAF (1×10-11 mol/L) 诱导心肌细胞钙超载的拮抗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槲寄生黄酮苷和 BN52021 均可缩小大鼠梗死心肌范围,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 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并成剂量效应关系。PAF 可直接诱导心肌细胞钙超载,而槲寄生黄酮苷和 BN52021 可直接对抗这种钙超载作用。结论 槲寄生黄酮苷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抑制 PAF 诱导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PAF 信号通路阻断药物可能成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复方槲寄生口服液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采用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观察口服液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采用化学法测定小鼠血乳酸含量、肝糖原以及肌糖原含量。结果:复方槲寄生口服液能够延长小鼠力竭游泳运动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血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结论:复方槲寄生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羟乙基斑蝥胺(1)、N-hydroxyethyl exo-4a-methyl-7a-hydroxymethyl-4,7-oxabicyclo[2.2.1]-heptanes-1,3-dicarboximide(2)、N-[亚甲基-4′-(2′-羟基吡啶)]斑蝥胺(3)、N-[2′-(3′,4′-二羟基苯基)乙酮基]-斑蝥胺(4)、N-乙酰基酪胺(5)、N-乙酰多巴胺(6)、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6-(N-乙酰基-2″-氨基乙基)-1,4-苯并二恶烷(7).结论化合物2、3、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方立超  魏泓 《重庆医学》2007,36(14):1395-1397,F0002
目的 探讨光合细菌(PSB)对大鼠氧化损伤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为PSB作为保健品和药品的功效定位提供一定资料.方法 建立大鼠胃肠黏膜的急性水浸束缚氧化应激模型来探讨PSB菌株在宿主体内对氧化损伤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对胃、十二指肠肉眼观察描述和做常规石蜡包埋的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用试剂盒检测反映胃肠黏膜氧化还原状态的指标;培养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匀浆样本中的总好氧菌和总厌氧菌以检测胃肠黏膜的生物屏障.结果 菌株2c在宿主体内能部分改善水浸束缚应激所致大鼠胃肠黏膜的损伤,菌液作用强于菌液破碎液作用.结论 PSB菌株在宿主体内对氧化损伤胃肠黏膜有部分保护作用,为PSB作为保健品和药品的功效定位提供了一定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