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五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特性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如《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里的"藏精气而不泻","传化物而不藏"是对五脏和六腑各自生理功能的概括,而"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则是对五脏和六腑各自生理特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胆道系统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用“以通为用”理论指导治疗,效果颇佳。现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总的功能是受纳和消化水谷,行津液,传糟粕,通水道,保持“实而不能满”的功能状态,为“传化之腑”。这里的“实”是指包括水谷消化物和消化吸收后的残渣,废料等实物。六腑之所以“泻而不藏”,水谷、糟粕是不能藏的,应当传导出去。若水谷和糟粕藏而不泻,六腑就会失于疏导,壅塞不通导致人的机体发生疾病。 …  相似文献   

3.
脏腑特性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如《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里的“藏精气而不泻”、“传化物而不藏”是对五脏和六腑各自生理功能的概括,而“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则是对五脏和六腑各自生理特性的概括。以下是关于肺脏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的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朱铁珍  赵力维 《当代医学》2009,15(30):163-163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是脏腑间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复杂的生理活动的结果。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生理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作用是传导化物,即“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能藏。”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临床中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对中风病人采用通腑功下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  相似文献   

5.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强调胆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其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1)胆为中正之官,影响人的精神情志;(2)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及少阳相火,激发和促进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3)少阳为枢,调节各个脏腑的阴阳气机升降。少阳胆腑的疏泄功能正常,对全身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少阳胆腑疏泄功能异常,枢机不利,可引起五脏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精不足失于蒸化,机体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以致气滞、痰阻、血瘀而发为代谢综合征。故从胆出发,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发挥中药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对调整代谢综合征患者机体代谢失衡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1.通里攻下法的历史源渊及其发展 早在《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指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不仅是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概括,而且也指出五脏六腑在生理功能上的不同。这里所指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内经》中又记载:“……夫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之浊气,名曰传化之腑”。这里意思是指五脏包藏诸物而属阳,故曰天气所生,传化浊气而不留,故泻而不藏,其运输运动,故曰象天之气。这些记载归纳为“动而不静,泻而不藏”。这里虽没有提到胆,中医将胆归属于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形似六腑,  相似文献   

7.
脏腑“藏”“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脏腑“藏”“泻”辨析邓沂基础部关键词五脏,六腑,藏,泻《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曰:“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是五脏与六腑的区别,那么对文中脏腑的“藏”和“泻”应当怎样理解、了解它又有什么临...  相似文献   

8.
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主要功能之一为"主疏泄".<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喻其为"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均有赖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和调节.在生理上,肝气条达有利于脏腑的生理活动,对于运行气血、调节情志、协助运化、通利水道、排泄胆汁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既往认为胆是一个“藏而不泻”的奇恒之腑 ;然而 ,胆是一个“泻而不藏”的脏器 ,不应属于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中的“胆”乃“膻中”之误 ,“膻中”是奇恒之腑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中”。  相似文献   

10.
胆阴、胆阳初探周恩歧(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江苏214500)主题词胆(中医)/病理生理学胆为六腑之一,是贮藏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内经》虽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记载,然在医学文献中从未有过胆阴、胆阳之说。而作为六腑之一的胃,却有胃阴、胃阳之述。...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定义的六腑器官都是从原始消化管上发育而来,六腑器官具有发育的优先性,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中心,同时排泄水谷糟粕和五脏之浊气。其中胃、小肠和大肠是消化管道的主要节段,承担着水谷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膀胱负责水液的代谢;三焦是现代医学的胰腺,参与消化管道内和体腔内的体液调控,在肾的主导和膀胱的协同下完成体腔内体液的代谢和平衡;胆囊是六腑当中最具特色的器官,既不完全符合"天气之所生"特性,也不完全符合"泻而不藏"的特性,但是"受五藏浊气",而且其生理功能同时具有所有脏、腑和奇恒之腑的特性,因此被誉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相似文献   

12.
论平滑肌系统与“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滑肌角度论证了肝藏与胆相表里的意义。指出中医“肝胆关系”的生理基础是平滑肌与括约肌在调节体内物质流动功能上的相互配合关系。肝藏主谋虑在生理上的意义是指物质在被疏泄流动中相对保持质的稳定性的阶段 ,胆主决断的生理意义是物质将发生质的改变的最后输送和疏泄环节。胆居于半表半里之间正与括约肌位于物质流动的中介点、要冲点的解剖特性相符  相似文献   

13.
肾与水密切相关,其水有为精者,有为津液者,故名"内藏之水"与"输泻之水"."内藏之水"以藏为主亦藏中有泻,此水藏于内则为肾之体;泻于外,则为脏腑之本."输泻之水"必须及时输布与排泄,但亦泻中有藏,如聚于脏腑之中,则可濡养润泽脏腑诸窍等,两者内外相联,其气相通,体用相合,体现在肾之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古人概称为"水".  相似文献   

14.
"从胆论治"由"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引申而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见于《内经》的《素问·六节藏象论》。人之机体以五脏为核心,其中心为君主之官,并未取决于之;肾乃先天之本,仍未取决于之;脾胃为后天之本,亦未取决于之。《内经》为何强调"十一脏取决于胆"?本文从胆与气血、脏腑的关系来解读"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进而在理论上探讨"从胆论治"与少儿推拿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形之器官和无形之物质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阴阳调控,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神经系统能够调控和维持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生理活动的协调统一;内分泌系统通过其分泌的激素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调控生殖并影响免疫功能和行为;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  相似文献   

16.
赵文学 《当代医学》2009,15(12):151-151
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的阴阳对立两方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气血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转化的过程,即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气即阳)不断地产生用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气血即阴)。同时,精微物质不断地提供给各脏腑组织以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功能与物质之间的阴阳消长变化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求得新的平衡,从而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生之本、本于阴阳”(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双方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体系中,胆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贮藏精气又疏泄精汁,同时又"主决断"参与调节人的情志活动.肝气郁滞,胆失疏泄;胆气虚陷,升发不及;病邪阻滞,腑气不通,都可影响胆的功能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胆病治疗以通利为主,但胆气虚陷又当益气升提以助疏利.  相似文献   

18.
刘培民  刘芳芳 《中医学报》2020,35(5):949-952
晚期大肠癌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并存,寒热错杂。其病位在厥阴,其基本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气机升降出入通路失常。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可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调理脏腑虚实而补虚泻实、虚实兼顾,平衡机体上下格拒之寒热而泻热祛寒、温清并用,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中医胆腑实体及其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腑又名中清之腑,《难经》称之为青肠,因其内藏青绿色胆汁而得名。西医学发现,胆囊在活体时因贮存胆汁而呈蓝绿色,死后被染成深绿色。古代以青肠名之,与胆囊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说明其观察的是活体的胆。言其为肠,是因其功能泄而不藏,胆汁排泄入肠,与肠道一起发挥助消化的功能。若胆汁郁结,排泄不畅,瘀积于中,则会出现黄疸、腹痛等证,凡此说明中医胆腑有实体。然而中医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等认识因与人体胆囊功能有差别,以致中医胆腑的实体成为一个问题,同时成为中医脏腑是一个功能概念认识的依据。为此本文对…  相似文献   

20.
一、谈谈你对脏藏精气而不泻,腑传化物而不藏的认识。 (20分) 答:《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故脏藏精气而不泻,腑传化物而不藏既是对五脏和六腑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同时又指出了脏与腑在功能上的基本区别。五脏主藏,说明五脏有贮藏精气的功能。如《灵枢·本神篇》所谓:“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即是。藏而不泻是指精气藏于五脏而不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