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177例脑出血、2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PMN)结果与43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越  覃碧武 《云南医药》1991,12(2):72-73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升高的现象早被人们观察到了,但以往仅把这种现象作为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未给予更多的重视和研究。近来有报道AMI后WBC计数和N%升高的程度与AMI的范围和预后有明显关系,为证实此观点特作如下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整理我院近年收治的AMI41例。男性37例,女例4例。年龄平均59岁。所有患者记录AMI发生后最初一周内WBC计数和N%最高值。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室颤、室速、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血栓栓塞及梗塞后综合征等将患者分为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2组,41例患者中有7例死亡。最后分析总结了血象变化与异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14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近期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AMI病人的CPK随血WBC计数的增加而增高;WBC计数增高的老年AMI病人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与WBC计数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认为老年AMI病人血中WBC计数与梗塞面积及近期预后关系密切。应予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和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3年10月-2010年10月125例脑出血患者人院即刻、3d、7d及14d的外周血WBC计数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根据病情和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WBC计数升高,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重型组及中型组较轻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叶性肺炎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叶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WBC、CRP、PCT的差异,并比较这三项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WBC、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PCT诊断的特异度(96.67%)明显高于WBC计数(83.33%)及CRP(85.00%),P<0.05;WBC计数与CRP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诊断的灵敏度(95.00%)明显高于WBC计数(83.33%)及PCT(86.67%),P<0.05,WBC计数与PCT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叶性肺炎的诊断上,PCT的特异度明显高于WBC计数及CRP,CR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WBC计数及PCT,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临床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DM)患者506例,分为DN组、非DN组.分别检测、比较2组血清hs-CRP水平、外周血WBC计数、血浆FIB水平及其与DN的关系.结果:DN组血清hs-CRP水平、外周血WBC计数、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N组(P<0.05),调整了年龄、性别、DM病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后,血清hs-CRP水平、外周血WBC计数为DN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7和1.127,95%CI分别为1.058~1.180和1.005~1.264).结论:hs-CRP、FIB、WBC与DN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这些炎症指标可为临床工作中DN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邱华林 《抗感染药学》2021,18(7):1072-1075
目的:分析硝酸咪康唑栓辅助氟康唑对患者复发性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诊治的复发性假丝酵母阴道炎患者70例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经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阴道炎症状(阴道瘙瘁、阴道异常分泌物、黏膜充血和疼痛)的复常时间、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阴道炎症状(阴道瘙痒、阴道异常分泌物、黏膜充血和疼痛)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相关指标(CRP、PCT、WBC计数和IL-6)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PCT、WBC计数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硝酸咪康唑栓辅助氟康唑治疗患者复发性假丝酵母阴道炎的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朱少惠  陈生 《今日药学》2006,16(4):45-47
目的 研究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治疗过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纤维蛋白原(Fg)、出血时间(BT)、全血凝固时间(CT).结果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CT、Fg、PT的影响较大(P<0.01),对BT、WBC计数无明显影响(P>0.05);冲击治疗组病例临床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用药期间未发现出血、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儿115例(其中单纯性46例,化脓性38例,坏疽性31例),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5天采血进行血清CRP和WBC计数检测,并与33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RP和WBC计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和坏疽性组血清CRP水平和WBC计数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坏疽性组,P均<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术后CRP水平和WBC计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组血清CRP水平和WBC计数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血清CRP和WBC计数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及其突变转录本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105例MPN患者外周血或部分冻存标本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法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有血栓形成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年龄和门细胞(WBC)计数高于无血栓形成患者(P<0.05),WBC≥15×109/L的ET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WBC<15×109/L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有血栓事件者JAK2V617F转录本水平高于无血栓事件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患者(OR=11.30).突变转录本水平在(60~100)%组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组患者(OR=31.5).结论 高龄、WBC计数增高,JAK2V617F突变及高转录本水平MPN患者血栓风险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与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关系。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对46例下肢DVT患者进行分组,对不同阶段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慢性组DVT患者的CRP水平由明显增高至逐渐下降。结论CRP是参与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炎症因子,可作为反映DVT不同阶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检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检出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临床做出正确诊断,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MSCTV共发现59例患者存在下肢DVT,阳性率为88%,栓子共计69处,占71%(69/97)。彩色多普勒共发现58例患者存在下肢DVT,阳性率87%,栓子共计71处,占73%(71/97)。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下肢DVT的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作单因素分析 ,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 :年龄、心肺功能、卧床时间、肢体、髋关节置换 (THR)手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P<0 05) ,THR术中、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23 7 % ,预防性抗凝治疗 ,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37 0 %降至12 5 %。结论 :主动或被动的物理护理措施以及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冯保卫  张文德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9):654-655,679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7例下肢各类型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均无DVT,围手术期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结果:177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有症状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2.26%;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发生率为0.5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综合防治,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4例重症剖宫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术后启动血栓高危因素评价表,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行运动锻炼及下肢行空气压力循环治疗,2次/天,30min/次。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每天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χ2=8.528,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B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上肢静脉途径给药。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取得良好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病例中选择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治疗组对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同时静滴中成药血栓通针剂治疗;西药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中药组采用加血栓通静滴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然后比较三组病例术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口出血量。结果采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其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只采用血栓通或者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因为采用联合治疗而额外增加。结论采用血栓通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也不会增加术口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焦翠莉  尹孝亮 《安徽医药》2016,37(11):1371-137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急性中央型血栓诊断中的价值及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急性中央型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下肢CDUS检查,DSA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在滤器保护下借助超声引导穿刺腘静脉为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观察下肢肿胀消退情况并复查CDUS,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入院超声检查与DSA结果一致,均诊断为急性中央型血栓,经溶栓治疗,下肢肿胀均较治疗前显著缓解,平均管腔直径狭窄率(38.28±2.37)%较术前(90.19±2.5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CDUS在急性中央型血栓诊断中敏感性高,同时具有无创、可反复的优点,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置管溶栓及疗效评价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对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1例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资料,这些患者后来均经手术、静脉造影、MRI或临床确诊。结果:围生期共诊断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2D图像显示41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其中右侧胫后静脉血栓12例,左侧胫后静脉血栓25例,双侧胫后静脉血栓2例,左侧腓静脉血栓1例,左侧胫前静脉血栓1例;合并左侧股总静脉血栓3例;合并左侧腘静脉血栓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