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伴乙肝的耳鸣患者的心理声学特征,为此类人群制订更为个性化的耳鸣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使用听尼特TM1000A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35例伴乙肝的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听力正常组12例,听力损失组23例;耳鸣音调匹配失败5耳;耳鸣音调匹配类型以纯音为主(占68.6%);耳鸣频率以高频居多(占70.0%);耳鸣响度不大,以10 dB SL以内为主(占80.0%);耳鸣佛德曼曲线在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均以汇聚型最多;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听力损失组(占70.0%)高于听力正常组(占50.0%)。结论伴乙肝的耳鸣患者,听力损失人数居多;汇聚型佛德曼曲线且伴听力下降的患者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最高,耳鸣更易被掩蔽。  相似文献   

2.
单侧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神经性耳鸣患者耳鸣的频率、响度和可掩蔽等心理声学特点.方法 采用心理声学方法对37例耳鸣患者的耳鸣频率、响度、最低掩蔽级(minimum masking level,MML)和掩蔽后效应(residual inhibition,RI)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有36例耳鸣匹配成功.其中24例为窄带噪声,6例为纯音,白噪声和言语噪声的患者各有3例,1例未匹配成功;除去匹配为白噪声、言语噪声和未匹配成功的病例外,患者的耳鸣平均频率为3 165.9±1 848.8 Hz,响度为4.5±2.2 dB SL;掩蔽曲线中有23例为间距型(61.9%),5例分离型(13.5%),4例汇聚型(10.8%),2例重叠型(5.4%),3例不能掩蔽型(8.1%);RI试验中有完全残抑效果的有10例(27.5%),部分效果的25例(67.5%),2例(5.4%)没有出现掩蔽后效应.结论 对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心理声学测试是可行的,能了解其耳鸣音调、响度、MML和RI等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量化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耳鸣音调、响度、掩蔽曲线及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结果,探讨耳鸣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162例正常听力耳鸣患者,对其进行耳鸣音调、响度匹配,同时选取其中140例单侧耳鸣患者,对140患耳与对侧140健耳,分别进行高、低刺激率ABR检测,比较不同刺激率下PL差值(△PL)、IPL差值(△IPL)。结果 听力正常耳鸣的耳鸣音调分布从125~8000Hz,以4000~8000Hz高频为主;耳鸣响度从0~20dB,5~10dB最多;佛德曼曲线以汇聚型为主;患耳与健侧耳高、低刺激率ABR Ⅰ~Ⅴ △IPL差值>0.28ms的耳数分别为16耳及12耳,差值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总结162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耳鸣起源于内耳微循环障碍的理论不适用于解释正常听力耳鸣患者,耳鸣产生的机制可能不能用单一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一般环境声(强度约60 dB A )对特发性耳鸣患者掩蔽治疗的效果,为应用一般环境声治疗耳鸣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7月诊治的154例特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检查,记录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对耳鸣的感受,分析其性别、年龄、耳鸣侧别、病程、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Feldmann曲线类型、残余抑制试验对一般环境声中患者对耳鸣感受的影响。结果154例耳鸣患者中,耳鸣主调频率为高频者占62.99%(97/154);耳鸣响度≤5 dB SL者占50.00%(77/154);Feldman曲线为间距型者占67.53%(104/154);残余抑制试验阴性者占86.36%(133/154)。154例患者中,各频率听力正常19例,有任一频率听力损失者135例,纯音听阈最高频率与耳鸣主调频率相关且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6.865,P<0.001);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对一般环境声掩蔽耳鸣的效果无影响(P>0.05);不同Feldman曲线类型的耳鸣患者一般环境声中耳鸣感受不完全相同( 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升高者较正常者在一般环境声更易掩蔽其耳鸣( 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 dB H 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结论特发性耳鸣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有无耳鸣感受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主调响度、Feldman曲线及残余抑制试验无关,与耳鸣主调频率听阈相关,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 dB H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或部分掩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性、严重程度及听力特点。方法 81名患者分为≤30岁组(16例)、30~岁组(32例)、45~岁组(16例)和〉60岁组(17例),各组均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ABR、DPOAE检测,并询问耳鸣对其情绪、睡眠、工作的影响以及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情况,由患者自我评价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并进行耳鸣匹配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试验。结果不同年龄组耳鸣患者的听力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工作、睡眠和情绪受耳鸣影响、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自评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的耳鸣响度大于31~岁组和45~60岁组;31~岁组和45~岁组的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时间均较≤30岁组长。结论不同年龄耳鸣患者的耳鸣响度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耳鸣是耳科难治之症,以往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我科自1993年9月至1994年12月采用磁极化量子血疗、口服西比灵、复方丹参片、耳聋左慈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老年性耳鸣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30例(54耳)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68岁;病程1.5月~3.5年.平均12.5月。耳鸣是持续性高音调,尤以夜间为重,耳鸣频率及响度见附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电测听检查听力曲线显示为高频下降型,其中斜坡型38耳.切迹型16耳(3K3耳,4K6耳,6K7耳),听…  相似文献   

7.
186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以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以主观性耳鸣为主诉的186名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纯音测听、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检查。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最多见,其次为31~40岁以及21~30岁。耳鸣侧别与听力损失更重耳显著相关。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人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结论总结186名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及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0年~2012年诊断为化脓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例400例,首先调查患者有无耳鸣;有耳鸣者进一步调查耳鸣是否与中耳炎有关;对于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调查其耳鸣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心理声学特征。结果400例中耳炎患者中,出现耳内或头颅有声音感觉者253例(63.25%),其中与中耳炎可能有关的耳鸣仅79例,占19.75%,其中化脓性中耳炎37例,分泌性中耳炎42例;这79例患者耳鸣的特征为:耳鸣均为单一音调,高、中、低音均可能出现,耳鸣部位在患耳侧或颅内靠近患耳侧,匹配响度多在5 dB S L以内,耳鸣掩蔽曲线以间距型和汇聚型最多见,多数耳鸣的残余抑制试验呈阳性,耳鸣的严重程度多在Ⅱ级以内,且以上特点两种中耳炎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发生率为19.75%;耳鸣并非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其严重程度较轻,详细问诊有助于减少耳鸣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耳鸣的心理声学检测特征,为系统地开展耳鸣的心理声学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186例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检测结果,包括耳鸣主频、耳鸣响度、最小掩蔽强度、残余抑制时间,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耳鸣主频为纯音占62.90%(117耳).窄带噪声占17.20%(32耳),言语噪声占5.38%(10耳),白噪声与啭音均占3.23%(各6耳),脉冲啭音占1.07%(2耳),脉冲纯音占0.54%(1耳),无明确主频占6.45%(12耳);耳鸣响度≤5 dB SL占54.30%(101耳),6~10 dB SL占14.52%(27耳),11~15 dB SL占10.21%(19耳),16~20 dB SL占5.92%(11耳),21 dB SL以上占8.6%(16耳),而未匹配到响度者占6.45%(12耳).主诉有听力损失可以匹配到耳鸣响度组与主诉无听力损失可以匹配到耳鸣响度组间耳鸣平均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4%耳患者最小掩蔽强度在0~10 dB之间;86.82%患者残余抑制时间在2分钟之内.结论 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测试可为耳鸣诊疗提供其详细的心理声学特征资料,并为比较耳鸣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耳鸣患者耳鸣的心理声学特征,为开展耳鸣心理声学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9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用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TTS-1000A进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的耳鸣主调大多为纯音(103例,64.78%),且主调频率以8 000Hz最多(58例,36.48%);耳鸣响度分布<5dB SL者最多(80例,50.31%);耳鸣最小掩蔽级测试佛德曼曲线中以汇聚型最多(63例,39.62%);残余抑制时间1~60秒者最多(75例47.17%),90例(56.60%)残余抑制试验部分阳性;117例(73.58%)伴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组患者的抑制试验阳性和部分阳性病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在掩蔽曲线为汇聚型的听力下降组中,残余抑制试验阳性和部分阳性者(73.33%)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耳鸣患者中,耳鸣掩蔽曲线为汇聚型且伴听力下降的患者,其耳鸣更易被掩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特点、耳鸣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耳鸣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探讨突聋患者耳鸣的产生机制。 方法 突发性聋伴有耳鸣患者231例常规采集病史, 填写耳鸣致残量表(THI)及视觉模拟得分表(VAS), 同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耳声发射、耳鸣检测及掩蔽试验等检查。分析患者的耳鸣特点、耳鸣与听力的关系、耳鸣的THI及VAS得分以及它们特点。 结果 ①听力损失特点:低中频下降型20例(占8.7%), 中高频下降型60例(占26.0%), 平坦型44例(占19.0%), 全聋型79例(占34.2%), 不规则型28例(占12.1%);②耳鸣频率:低频耳鸣(≤500 Hz)49例(占21.2%), 中频耳鸣(51~2 000 Hz)54例(23.4%), 高频耳鸣(>2 000 Hz)122例(52.8%), 未匹配6例(占2.6%)。其中听力损失类型为低中频下降型的患者中, 低频、中频、高频耳鸣的比例分别为75%、15%、10%;中高频下降型患者中, 低频、中频、高频耳鸣的比例分别为13.3%、26.7%、60.0%;全聋型患者中, 低频、中频、高频耳鸣的比例分别为17.1%、19.0%、63.3%。听力下降最明显的频率对数与耳鸣频率对数呈线性关系, r=0.592, P<0.01;③耳鸣响度:0~30 dB HL 45例(占19.5%), 31~60 dB HL 60例(占26.0%), 60~90 dB HL 102例(占44.2%), 大于90 dB HL 18例(占27.8%), 未匹配6例(占2.6%)。耳鸣响度与听力损失程度(250~4 000 Hz平均听阈)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r=0.216, P=0.001<0.05。④耳鸣致残级别:按照Newman等依据THI得分将耳鸣残疾分级, 其中1级27例(占11.7%), 2级耳鸣44例(占19.0%), 3级66例(占28.6%), 4级94例(占40.7%)。⑤THI及VAS得分特点:THI得分与听力损失程度无相关性r=0.087, P=0.287>0.05。VAS得分与听力损失程度无相关性r=0.002, P=0.982>0.05。THI得分与耳鸣频率对数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056, P=0.402>0.05。VAS得分与耳鸣频率对数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003, P=0.970>0.05。THI得分与耳鸣响度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039, P=0.563>0.05。VAS得分与耳鸣响度无相关性, 相关系数r=0.136, P=0.110>0.05。结论 ①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中高频耳鸣最常见;②耳鸣频率与听力损失类型显著相关, 低中频下降型以低频耳鸣多见, 而中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以高频耳鸣多见;③听力损失最大的频率与耳鸣的频率有较高的一致性;④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急性期的耳鸣致残程度以3~4级为多;⑤THI及VAS得分与听力损失的程度、耳鸣的频率、耳鸣的响度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治疗前耳鸣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性状及其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探讨耳鸣对患者影响的评估方法.方法 对56例(56耳)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行听力检测和耳鸣主观分级(评估)及耳鸣匹配检查.结果 ①耳鸣匹配的频率集中于听力损失的频率范围,耳鸣匹配的类型主要为窄带噪声,匹配响度分布较为广泛;②耳鸣主观分级与匹配类型,响度、听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随时间推移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研究长期耳鸣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随访3年以上的3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初诊时和3年后复诊时的临床表现、耳鸣心理声学特征等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中,初复诊时均以左侧耳鸣最多见,为12例(40%),三年后复诊时有1例由右侧耳鸣转变为双侧耳鸣。初诊时耳鸣主调多为高频,复诊时耳鸣主调发生变化的有8例,占26.67%,其中,主调频率降低1例,升高6例,1例由初诊时的200Hz纯音复诊时变得无法匹配。复诊时患者500~4 000Hz的平均听阈与初诊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耳鸣主调所在频率的平均听阈复诊时较初诊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复诊时耳鸣主调相邻的正、负1倍频程频率平均听阈无明显变化(P>0.05)。复诊时30例总体耳鸣响度较初诊时降低(P<0.05),其中,响度不变者2例,变大者3例,变小者25例;复诊时总体的烦躁级别较初诊时减轻(P<0.05),其中,烦燥级别不变8例,减轻18例,加重4例;THI分级不变12例,降低12例,升高6例,总体THI分级无变化。初、复诊时Feldman曲线均主要以汇聚型为主,间距型和重叠型次之,后效抑制阳性率也以汇聚型曲线最高。结论随着耳鸣病程的延长,患者耳鸣的响度较前变小,烦躁级别较前减轻,耳鸣可成为代偿性耳鸣,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减轻;耳鸣主调频率的听力损失可加重,耳鸣主调频率会出现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14.
耳鸣掩蔽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鸣掩蔽疗法是通过对耳鸣性质的系统测试后,选择与耳鸣音调响度相匹配的特定外界声作为掩蔽声,在医生的指导下聆听掩蔽声以达到抑制耳鸣或缓解耳鸣症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尽管目前耳鸣检测方法很多,但尚无客观检测方法。心理声学测试是主要的耳鸣临床评估方法之一,能为评估耳鸣性质、严重程度、对患者的影响以及选择治疗方法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心理声学测试在耳鸣检测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最小掩蔽级测试、响度不适阈测试、残余抑制测试等常用耳鸣心理声学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主观性耳鸣的掩蔽及习服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掩蔽试验阳性组及阴性组耳鸣的习服治疗效果,为耳鸣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6-01-2008-04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17例,均行耳鸣检测(包括耳鸣音调、响度匹配、残余抑制试验等),其中掩蔽试验阳性患者143例,掩蔽试验阴性74例;随机将143例掩蔽试验阳性患者中75例纳入耳鸣掩蔽治疗组,其余68例加上74例掩蔽试验阴性共142例纳入耳鸣习服治疗组;随访中有10例失访,掩蔽治疗组6例,习服治疗组4例;最后疗效统计为207例,其中耳鸣掩蔽治疗组69例,耳鸣习服治疗组138例(包括掩蔽试验阳性66例及掩蔽试验阴性72例)。2组分别治疗6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疗效的评定采用国际公认的耳鸣残疾度量化表问卷及主观视觉耳鸣严重程度标尺进行评定。结果:耳鸣掩蔽治疗及耳鸣习服治疗均对耳鸣患者有效,2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得分及主观视觉耳鸣程度经检验均P<0.01;耳鸣习服治疗组与耳鸣掩蔽治疗组在前后耳鸣严重程度得分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习服治疗较耳鸣掩蔽效果好;但其主观视觉耳鸣程度方面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鸣习服治疗对掩蔽试验阳性及阴性患者均有...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耳鸣掩蔽曲线与耳鸣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的听力图及掩蔽曲线耳鸣患者掩蔽治疗效果,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129例(164耳)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根据听力图分为正常听力(40耳)、传导性聋(10耳)和感音神经性聋(114耳)三组.按照弗德曼掩蔽曲线不同分别进行耳鸣测试及掩蔽治疗.结果 129例(164耳)患者中,正常听力组中耳鸣掩蔽曲线以间距型(77.5%)为主;传导性聋组中,以间距型(30.0%)和拮抗型(30.0%)为主;感音神经性聋组中,以汇聚型(43.0%)为主,其次为重叠型(30.7%).残余抑制试验在正常听力、感音神经性聋组中均以汇聚型阳性率高(分别为100.00%和96.00%),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呜掩蔽治疗结果在正常听力和感音神经性聋组中以汇聚型有效率高(分别为100.00%和84.00%),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抑制试验与耳鸣掩蔽治疗结果呈正相关(P<0.0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中以汇聚型耳鸣掩蔽曲线的患者有较好的后效抑制结果和耳呜掩蔽治疗结果.残余抑制试验与耳鸣掩蔽治疗结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耳鸣音调分布状况,探讨耳鸣的听力下降相关机理。方法总结美国Iowa大学医院2000—2007年耳鸣患者数据库,根据听力图筛选196例耳鸣患者中的听力正常者,对他们的耳鸣音调进行观察。结果耳鸣患者中有34.69%为正常听力者,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耳鸣音调分布从500Hz至8kHz频率范围,8kHz耳鸣音调患者占55.88%。最大听阈提高频率与耳鸣音调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耳鸣可以存在于正常听力人群中,耳鸣音调分布范围较广,耳鸣起源于听力损失的理论不适用于解释正常听力耳鸣人群,耳鸣产生的机理不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收诊的耳鸣患者临床特征,为耳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8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并将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持续性、患耳听力损失程度、耳鸣响度、耳鸣音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睡眠指数评分等因素为自变量,以耳鸣残疾量表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854例耳鸣患者共有1290耳伴耳鸣,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14.65)岁,在30~60岁年龄段的耳鸣患者占比最大(65.2%,557/854);其中耳鸣多为持续性(84.0%,717/854),双侧耳鸣和单侧耳鸣约各占一半,在双侧耳鸣患者中多为对称性耳鸣(97.0%,423/436);54.7%(467/854)的耳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58.8%(502/854)的耳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33.0%(426/1290)的耳鸣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残疾量表分级以2~3级为主(18~56分,83.3%,711/854);音调匹配以高频多见(4~8kHz,77.3%,997/1290);耳鸣响度以中低响度多见(<60dB,82.3%,1062/1290)。耳鸣持续性(β=-0.690,P=0.011)、听力损失程度(Spearman=0.140,P<0.001)、耳鸣响度(β=0.046,P=0.002;Spearman=0.135,P<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β=0.049,P=0.001;Spearman=0.214,P<0.001)、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β=0.055,P<0.001;Spearman=0.241,P<0.001)与耳鸣残疾量表评分有关。结论 2018年以来就诊的耳鸣患者其耳鸣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耳鸣音调多为高频,且大多数为中低响度的耳鸣声。耳鸣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多伴有焦虑、睡眠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鸣的严重程度和耳鸣持续性、听力损失、耳鸣响度、睡眠障碍和焦虑相关,未来应该着重针对这部分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耳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掩蔽疗法在老年耳鸣患者中的应用宋海涛,郝炼,周金梅,朱树椿老年耳鸣患者临床多见,但对其治疗缺乏满意效果。我们选用掩蔽疗法对耳鸣患者治疗旨在为临床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资料72例中,男30例,女42例;年龄在60~70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