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9岁。以“右上腹不适感半年,黑便7d”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体征。大便潜血(++)。胃肠钡餐检查见胃窦狭窄并向右上腹肝区方向弯曲,后壁隐约充盈缺损,提示:胃窦后壁可疑占位(不排除胰头部占位挤压)。电子胃镜检查见胃窦部胃壁微隆起,黏膜面充血部分糜烂,边界欠清晰,未见活动性出血,诊断;胃窦部微隆起性病变伴糜烂。  相似文献   

2.
男,58岁.因上腹部疼痛、食欲缺乏入院就诊.查体: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正常,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胃镜检查示:胃窦部见一巨大溃疡型肿物,周围黏膜不规则呈环堤样隆起,质脆.胃镜诊断:胃窦癌.HP(+).活检标本,病理检查:只见大片坏死组织,未见明显恶性上皮性肿瘤细胞. 后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胃大部及大网膜标本:大弯线16cm,小弯线12cm,  相似文献   

3.
胃窦紫癜1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1岁,以“间断上腹痛伴褐色便半年”为主诉来我院门诊就医,门诊行胃镜检查,镜下发现:胃窦部各侧壁黏膜可见无数个分散的圆形深红色出血斑块,直径约0.5cm,与周边黏膜分界清,见图1。镜下诊断:(1)胃窦紫癜;(2)出血性胃窦炎。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10年前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在我院治愈。本次住院后,经化验及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我们近3年来经纤维胃镜诊断疣状胃炎78例,占同期胃镜检查的8%。男女之比为2.9:1.年龄18~72岁,其中30~50岁59例,占75.6%。发生部位以胃窦部最多48例(61.5%),胃体部20例(26.6%)。胃窦+胃体部7例(9%),胃底部3例(3.9%)。镜下见疣状隆起性糜烂,多呈多发性68例(87.2%),直经0.5~2cm 大小,为园形、类园形的粘膜疣状隆起,中央凹陷如脐状或痘疮样,凹陷表面可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病例1,女,71岁,于2007年3月10日就诊。近2月来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既往有慢性胃病。胃镜示:胃底可见一直径2.0cm的圆形隆起,表面褐色,质软,活检5块,0.5cm大小。胃体、胃窦黏膜光整。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诊断:胃底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胃镜下病理:胃窦类癌。  相似文献   

6.
女,68岁。因间断性吞咽困难2年,进行性加重5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不适及梗阻感,5个月前间断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予雷尼替丁口服,症状未见好转。无恶心、呕吐、呕血及排柏油样便,无发热、呛咳、声嘶及消瘦。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环形皱襞黏膜正常,球腔无变形,球部黏膜未见异常;幽门圆形,开放胃角形态正常;胃窦蠕动良好,胃窦黏膜红白相间,红为主,幽门前区见一肿胀黏膜及糜烂,未见溃疡及肿物;胃体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肿物;胃底未见静脉曲张及肿物;贲门黏膜光滑,齿状线欠清晰,距门齿30-32cm处食管后壁及右侧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边界欠清,未见静脉曲张及肿物。取食管糜烂区组织做病理检查。内镜诊断:①食管炎;②食管癌待除外?③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诊断:(食管下段黏膜)送检少量组织大部分为炎性坏死物,其中夹有一小块鳞状上皮呈中度非典型性增生(可疑癌变)。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7岁。上腹痛伴胃部烧灼感,两侧胸助痛和背痛2个月。体检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在食道的20~30cm处,有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黄色颗粒,约0.1cm×0.1cm~0.2cm×0.2cm,稍隆出于食道粘膜表面,分布于食道前壁,小弯侧较密集。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皱壁粗大、充血、无溃疡。临床诊断:食道黄色瘤。病理检查标本为小米粒大的灰白色软组织。镜下见食道粘膜组织下有皮脂腺,食道粘膜上皮组织内也有度脂腺灶,与局部粘膜鳞状上皮组织关系密切。局部粘膜上庆元增生,也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食道异位皮脂腺(E。-topics…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因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类癌而于1993年4月3日入院。上腹部不适半年,加重一个月。纤维胃镜检查显示:胃窦部粘膜粗糙,呈细颗粒样隆起,以片状散在分布于整个胃窦,粘膜色泽略灰白。胃底、体交界处至胃窦上部可见数个散在息肉样病变,以胃体下部前壁为多,其大小不等,最大直径约1.5cm×1.0cm×1.0cm,最小直径约0.4cm,形态大多为半圆形,色泽同胃粘膜,均具宽基底,表面光滑,少数顶部粗糙及糜烂。分别从5个息肉样病变粘膜取活检,组织质软,个别质较脆,组织弹性减退,易出血。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性胃息肉不除外癌变。病理检查:其中两个部位粘膜组织中见类癌浸润。患者无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995~1996年我院确诊为特殊部位消化性溃疡资料较完整的病例共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6~74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部疼痛、返酸、胸骨后烧灼感、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出血。2结果经钡餐及(或)胃镜检查确诊为特殊部位消化性溃疡48例,包括食道下端溃疡2例,胃底溃疡10例(含线状溃疡5例),贯门区溃疡9例,胃窦溃疡14例,幽门管溃疡6例,球后溃疡9例。其中复合性溃疡2例。钡餐检查阴性经胃镜确诊10例(胃底溃疡5例,线状溃疡2例,食管溃疡1例,球后溃疡2例),胃镜检查明性钡餐确诊者3例(均为线状溃疡)。3…  相似文献   

10.
胃镜检查误漏诊贲门癌5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院共做胃镜检查2680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贲门癌的418例,其中有56例在纤维胃镜检查时(包括肉眼直观和活检)误、漏诊,后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早期贲门癌,误诊率为13.4%。为提高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现将误、漏诊的原因作一分析,供内镜医师在胃镜检查时参考。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26岁,平均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隐痛、饱胀、乏力、吞咽困难、胸痛、恶心、黑便、贫血、消瘦等。胃镜检查:误诊27例,直观疑及重门癌而病理组织学检查阴性者15例,糜烂性贲门炎未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者12例;漏…  相似文献   

11.
徐秀杰  陈宏平  马强 《临床医学》2004,24(10):25-26
目的:通过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疣状胃炎经气钡双重造影及胃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并经病理证实。结果:疣状胃炎呈多种形态改变,气钡双重造影多显示出黏膜表面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隆起,中心呈点状龛影,表面呈痘疮样糜烂,胃襞柔软,随充气量不同形态可改变。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胃镜检查各有利弊,综合两种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对胃窦体交界处异位胰腺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1岁.以反复上腹痛伴反酸、暖气5 a,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08-06-25入院,患者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伴反酸、暖气,进食量减少,上腹部常有烧灼感.体检:营养中等,腹肌软,脐上腹部有深压痛,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均正常.电子胃镜检查示:(1)胃底体交界大弯处可见一大小约1.0 cm×0.8 cm的息肉,表面黏膜充血水肿,顶端糜烂.(2)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3 cm×0.6 cm广基息肉样隆起,表面黏膜充血并有轻度糜烂.二者均采用亚甲蓝甘油果糖混合液行基底部黏膜下注射,使息肉抬起后,应用圈套器行电凝电切术,切除顺利,术后观察切面整洁干燥,无渗血.病理诊断:胃底部黏膜下类癌;胃窦体交界处黏膜慢性炎症伴异位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52岁。上腹部不适1月余。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出血,余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胃窦溃疡病变。于本院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大弯13 cm,小弯8cm,胃窦小弯侧见一溃疡直径1 cm,溃疡下方见一肿块大小2 cm×1.5 cm,切面灰白色,质中,界清。镜检:胃黏膜炎性坏死组织下方见由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瘤组织由丰富的血管和围绕血管生长的成片  相似文献   

14.
对高龄食道癌术后猝死1例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呕吐1个月入院。电子胃镜示:食道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示:食道距门齿35~39cm处慢性糜烂性食道炎,局部有癌变。行食道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一点癌即微小癌(病灶大小为5mm),系指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再发现癌组织,通常认为是微小癌的特殊的和罕见表现。我院近二十年来累计2000例胃镜活检一点癌3例而资料完整的仅此1例,特报导如下。1 资料 男,67岁,因多食、多饮、多尿10年,加重2月于1995年12月18日住我院。既经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入院后行胃镜检查:胃窦粘膜花斑样充血,红白各半,蠕动可。胃窦前壁距幽门约5cm处局部稍  相似文献   

16.
食管畸胎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畸胎瘤临床未见报道,笔者作胃镜检查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7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于1995年5月17日作胃镜检查,胃镜示:食管下段距门齿37cm处新生物,不规则隆起,充血、糜烂,组织松脆易出血,管腔明显狭窄,其下无法再进入。于新生物中隐约可见毛发3根,活检2块,活检后另见游离活动之类球形异物组织一块,约1.0cm3,考虑为活检致新生物组织脱落引起(起初未见)。活俭1块,随镜取出。胃镜诊断,食管下段肿瘤,畸胎瘤?病理结果示:(1)食管下段受检物为轻度增生的鳞状上皮,毛发2根,色素膜及上皮性组织。(2)“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食管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6岁.因进食哽咽感0.5a入院.患者0.5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硬食后有哽咽感,进软食正常,无胸闷胸痛、胸部异物感、纳差等不适,在当地某县医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炎,给予对症治疗半月,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遂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8~32cm可见一半环周黏膜粗糙,微隆起、糜烂,Lugol液染色后病变处不着色,活检质中等,齿状线清楚,未见静脉曲张,胃窦黏膜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白相为主,散在平坦糜烂,蠕动尚可.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表现为吞困难在临床上少见,首诊多在消化科,常误诊为食道疾患,文献报道不多,现报告1例,供参考。 患者,男性,64岁。1993年6月觉咽部干燥,吞咽不畅。在村卫生室就诊,服喉含片一周无好转。在当地卫生院行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后吞咽困难加重,仅能进半流质,不伴恶心、呕吐,无明显消瘦。同年7月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20cm食道后壁有一隆起性病变,表面有1.0×0.3cm糜烂粘膜面。在基础麻醉下行硬管食道镜检查:肉眼观食道管腔粘膜色泽灰红,蠕动好,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魏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675-3675
对上消化道重复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 要 男,79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0.5a余。实验室检查:Hb86g/L,粪隐血试验阳性,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食道:距门齿29~35cm处食道后壁可见2cm×1.5cm溃疡型病灶,边缘隆起,活切7枚,质韧,齿状线清晰;胃角变形明显,可见一约3cm×4cm溃疡型病灶,边缘隆起,活切4枚,质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现对肺癌纵隔转移误诊为食道平滑肌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9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剑突下疼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纤维胃镜示,距门齿38~31 cm处可见隆起性病变,大小约3.0 cm×3.0 cm,近圆形,表面光滑,黏膜下有活动感,诊断为食道隆起性病变(黏膜下平滑肌瘤可能性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主支气管中间段及左主支气管均可见受压改变,但无黏膜破坏。术中见胸内广泛纤维素粘连,可见下叶背段肿物侵袭后胸膜,肿物覆盖肺门与纵隔呈固定状态,无法切除。局部取病理冰冻,回报鳞癌,术后诊断右肺癌纵隔转移。2讨论食道平滑肌瘤是食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