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抗生素的应用是否影响基因芯片(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腹水细菌16S rRNA 基因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16S rRNA PCR-基因芯片检测76例临床疑似SBP肝病患者的腹水细菌16S rRNA基因,与同期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相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应用抗生素(31例)和未应用抗生素(45例)患者的细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76份疑似SBP患者的腹水样本中,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率22.37%(17份),明显高于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的7.89%(6份),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8.05,P<0.01).应用抗生素组腹水细菌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率为19.35%(6份),略低于未应用抗生素组的24.44%(11份),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274,P> 0.05).应用抗生素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0/31),而未应用抗生素组阳性率为13.33%(6/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8,P<0.05).结论 16S rRNA PCR-基因芯片检测腹水细菌与腹水培养相比可能更少受抗生素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在快速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针对16S rRNA区域的恒定区,设计一条通用引物,对已知病原菌、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PCR扩增,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用倍比稀释法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然后用此方法检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样本,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已知病原菌均扩增出了特异产物,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无相对应产物,PCR敏感性可达1 pg大肠杆菌DNA。69例腹水样本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3.3%,培养法阳性率为14.5%,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 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短、敏感性高、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正确的诊断并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腹膜炎时,传统的腹水细菌学检查所需时间长、费用高、操作繁琐,且敏感度低.当前,应用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细菌DNA以诊断感染性疾病和鉴定致病菌正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此文就目前最常用的检测靶分子-细菌核糖体16S小亚基(16S rRNA)在SBP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检测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并探讨广州地区军团菌属感染状况。方法利用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对嗜肺军团菌、非嗜肺军团菌及其他细菌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对广东省中医院采集的532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检测军团菌属所有标准菌株均出现阳性信号,其他非军团菌属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为102CFU/ml,临床检测53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荧光法检出军团菌阳性43例,阳性率为8.08%,16S rRNA PCR法加基因测序验证阳性率为7.71%,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和等效性。结论 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痰液标本中军团菌属,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适用于临床军团菌属感染调查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通用引物PCR,为建立一种实用、快速可靠细菌感染PCR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0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测定和分析所得DNA序列,对培养结果与PCR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PCR灵敏度检测。结果 100份血液标本中细菌培养8份阳性,阳性率为8.0%;PCR法19份阳性,阳性率为19.0%,细菌培养与PC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P<0.05);测序结果显示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很高,PCR可检测范围至1.5×102CFU/ml。结论只要严格控制污染,通过16S rRNA基因PCR技术对疑似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菌的阳性率.方法 收集9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分别用16S rRNA基因PCR方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 病原菌的敏感性.结果 9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PCR方法检测出58例,阳性率为59.79%,培养法检出10例,阳性率为10.31%,PCR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1).结论 16S rRNA基因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16S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诊断技术,以提高临床细菌检测的准确性及敏感性,缩短检测细菌的时间。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3月医院对411例术后疑为血流感染的标本进行常规血液培养,同时进行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测,包括DNA提取、设计引物和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对扩增产物荧光定量检测,比较二者的诊断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流感染的阳性患者182例,阳性率为44.3%,明显高于血液培养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血液培养阳性和(或)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标准作为对照,PCR的诊断敏感性为87.9%、诊断特异性为90.6%。结论荧光定量16SrRNA基因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血液培养,可为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血流感染提供早期、敏感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16S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诊断技术,以提高临床细菌检测的准确性及敏感性,缩短检测细菌的时间。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3月医院对411例术后疑为血流感染的标本进行常规血液培养,同时进行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测,包括DNA提取、设计引物和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对扩增产物荧光定量检测,比较二者的诊断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流感染的阳性患者182例,阳性率为44.3%,明显高于血液培养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血液培养阳性和(或)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标准作为对照,PCR的诊断敏感性为87.9%、诊断特异性为90.6%。结论荧光定量16SrRNA基因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血液培养,可为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血流感染提供早期、敏感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快速腹水筛检试验在诊断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9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入院24 h内行腹腔穿刺,抽取的腹水分别进行快速腹水筛检试验、腹水常规检查和腹水干化学分析.以腹水常规检查多形核白细胞≥0.25×106/L作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结果 快速腹水筛检试验诊断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10.00%,约登指数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8.80%.结论 快速腹水筛检试验是一种快速筛检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菌学检测方法,以指导临床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方法 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合成所有细菌保守区共有的一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已知10株实验室保存菌株、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空白对照,并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作一评价.结果 对所测已知10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均获得920 bp扩增产物,其与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无交叉阳性反应;PCR阳性率为26.8%,血培养阳性率为11.3%,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灵敏度高于血培养.结论 与血培养比较,PCR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及敏感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使今后能在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感染内科1999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11.31%。56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可以通过综合支持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而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将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用于快速判断无菌性体液革兰阳/阴性细菌感染,并评价其分析性能。方法 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目标设计通用引物、通用探针及革兰阴性(GN)菌探针,对14种标准菌株、20种临床菌株、白色念珠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人基因组及阴性对照进行qPCR检测,评价该方法引物和探针的通用性和特异性及检测限。以104 cfu/ml菌悬液、阴性对照的循环域(Ct)值99%置信区间下限分别作为尿路、其他无菌性体液细菌感染判定的分界值。用271例临床无菌性体液标本评价qPCR法的临床效能。结果 通用探针-qPCR,所有实验菌株检测为阳性。GN探针-qPCR,所有实验革兰阴性菌株检测为阳性。通用探针的检测限为1×101~1×102 cfu/ml。GN探针的检测限可低至1.0×101 cfu/ml。判定尿路、其他无菌性体液细菌感染的分界值分别为23.76、29.37。结论 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探针和GN探针的qPCR方法通用性好、特异性强、检测限低,可快速检测临床无菌性体液常见细菌感染,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6例肝硬化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做对照,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原发病、肝功能及肝功能分级,分析研究组腹水细菌学培养结果、治疗及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为3.9∶1,对照组为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原发病中均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居多,与其他原发病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ALB)及肝功能分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细菌培养出病原菌68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65.6%,死亡率为21.9%,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9.6%,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患者性别、肝炎原发病、肝功能分级及肝功能等密切相关,腹水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在保肝、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疗效肯定,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12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114例患者为单菌感染(22.68%),19例患者血和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13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4株(49.23%),列第1、2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1株(39.23%),真菌14株(10.77%),抗酸杆菌1株(0.77%);本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是7.81%、4.69%、7.81%、4.69%、7.81%,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是3.92%、9.80%、7.84%,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SBP,对可疑合并SBP者应及早行腹腔穿刺做腹水检查,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0例重肝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102例(85.0%),腹痛52例(43.3%),腹部压疼62例(51.6%),76例(63.3%)腹水白细胞总数(WBC)<0.5×10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它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腹腔穿刺后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和腹水培养,但是这些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文中就SBP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7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体温>37℃者占67.11%(51例);43.42%(33例)的患者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积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3×109/L者占38.16%(29例),多形核白细胞>25%者占55.26%(42例)。血培养阳性16例(21.05%),腹腔积液培养阳性19例(25.00%)。经保肝、利尿、支持和合理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者治愈、好转率达76.32%(58例)。结论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早期腹腔积液检查和动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诊断有意义。积极有效诊断和治疗SBP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ree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and ascites, a 65-year-old man, a 17-year-old woman and a 49-year-old man,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progressive drowsiness, increased ascites, and melaena, respectively. An elevated number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was found in the ascites. The three patients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ill. On the basis of the laboratory findings, a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was made. The patients recover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can range from subtle, renal dysfunction or an altered mental state to the signs ofan acute abdomen. The common signs of infection such as fever and an elevated leukocyte count are present in only 50% of the patients. Gram-negative bacteria ar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from cultures of the ascites fluid. The 1-year mortality is still 50-70% and is partly a result of the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Prophylactic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quinolone decreases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and in patients with a prior episode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Long-term prophylaxi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ns with quinolone-resistant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新生儿败血症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6S rRNA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选取临床常见菌株进行PCR扩增及检测;对疑为败血症的317例新生患儿分别行PCR和血培养检测。结果:PCR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P<0.05)。以血培养为参照,PCR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结论:建立了新生儿败血症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满足临床快速、准确的要求,具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