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连  马青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09-25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与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8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糖尿病组,梗死后高血糖组。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病情及愈合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与血糖正常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梗死后高血糖组梗死面积较大,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高血糖与脑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观察各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3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血糖组病情轻,梗死灶小,糖尿病高血糖组与非糖尿病高血糖组病情重,梗死灶大。结论:脑梗死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务孔彦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S):38-38,77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史和首次空腹血糖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6例分为2组,高血糖组56例,血糖正常组60例。结果高血糖组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及糖尿病史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h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糖、血脂水平与脑急性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严重程度、梗塞灶大小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LDL—C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与血清TC、TG、HDL—C水平无关(P〉0.05),血糖和LDL—C水平越高的患者梗塞程度严重,梗塞灶面积大,预后较差(P〈0.05)。结论:空腹血糖、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加强空腹血糖、血脂的监测和控制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昀 《海南医学》2010,21(2):47-48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急性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与死亡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最高。结论血糖水平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le(HbAl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l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l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l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7.
麦贻思  周群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36-173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10.81%)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6.00%),P〈0.01;死亡组的血糖均值(7.56±1.04)mmol/L也显著高于存活组(6.09±1.35)mmol/L,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象溶血磷脂酸(LPA)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动态检测患者血象LPA浓度,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的相关性,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其在脑梗死发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①惠性脑梗死发病后6h、24h、3d、7d、14d血象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脑梗死后道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d后下降明显,14d时接近正常水平。②大梗死灶组于发病6h内至7d各时间点血象LPA水平显著高于中、小梗死灶组(P〈0.05或P〈0.01),14d后显著下降。中梗死灶组于发病24h至3d血象LPA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7d后显著下降,14d接近正常。小梗死灶组于6h内达高峰,以后很快下降。③以血象中的LPA1.70μmol/L为临界值,实验室诊断参数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下面积分别为92.8%、80.0%、92.9%、82.6%和0.85。结论血象中LPA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糖代谢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次日及7 d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病情重,预后差,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组梗死灶大,与应激性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高血糖对梗死范围、病情的影响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及梗死后高血糖组,观察各组梗死灶大小、病情轻重分布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梗死灶大小与病情轻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正常血糖组梗死灶小、病情轻,糖尿病高血糖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病情重,后者梗死范围大.梗死后高血糖组血糖控制者病灶缩小较未控制者明显.控制血糖对短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控制血糖有利于梗死灶缩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和梗死面积与心电图(ECG)改变的关系。方法给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CG检查,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GSP)分型和梗死面积分型,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LACI)组患者的ECG异常率分则是:95.5%,80.4%,62.5%和48.5%,TACI组和PA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5~0.01);大中面积梗死组(83.7%)的ECG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0.4%)和腔隙性梗死组(53.2%)(P〈0.05~0.01);小面积梗死组的ECG异常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OCSP和梗死面积分型亚型组出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病情重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ECG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14.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64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于入院后24h内行头颅CT检查,确定梗死病灶部位及大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61例患者在治疗2周后再次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梗死灶直径〉2cm的脑梗死组较直径≤2cm的腔隙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随着病情好转,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和短期预后关系密切,结合临床有助于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体温水平与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58例ACI患者在入院后7天内每2h测体温1次,依体温水平分为高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治疗2周后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体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体温组(P〈0.05),高体温组梗死体积明显高于正常体温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及预后与体温水平有相关性,应重视脑梗死急性期体温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损范围、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其空腹血糖值高于正常血糖组(P<0.001),高血糖组梗塞灶>2cm者较多(P<0.001),糖尿病组以多发灶居多(P<0.005),正常血糖组发病后治疗好转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血糖高,预后差,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对病情的诊治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7.
蔡青  马素琴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0):917-9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血糖值进行分析,并将患者按梗死面积大小、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分组,分析各组间血糖值有无差异。结果大面积梗死组高血糖者占51.4%,显著高于腔梗组(11.5%),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重型组高血糖者占62.5%,高于轻型组(13.6%),P〈0.01;高血糖组无效或恶化者占69.2%,高于正常血糖组(29.7%),P〈0.01。结论高血糖与脑梗死大小有关,并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对伴有高血糖的脑卒中患者应早期积极检测血糖,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AIS组)和正常健康人( CON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差异,对比降钙素原正常和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差异。结果:AIS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 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病灶部位和分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降钙素原正常患者脑疝、肺部感染、褥疮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的预后同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0例ACI高血糖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控制血糖的治疗,随后定期对患者病情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预后好(P〈0.05)。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对脑梗死有明显不良影响,有效的血糖控制对疾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变特点,探讨糖代谢异常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本院急性脑梗死病例307例,根据血糖化验结果分为两组:糖代谢异常组(糖尿病、糖调节受损)122例、正常血糖组185例。所有患者均完善头磁共振及血管超声等相关检查,并进行CISS分型。入院及发病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分为预后良好(NIHSS差值≥4分或≥50%)及预后不良(NIHSS差值<4分<50%)组,比较各组相关情况。【结果】①糖代谢异常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及心源性卒中(CS)的比例高于正常血糖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穿支动脉疾病(PAD)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②糖代谢异常组再发性、大面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③正常血糖组早期预后良好者为64.86%(120/185),明显高于糖代谢异常组45.90%(56/12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5,P <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加快大动脉硬化进程,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