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锝99—甲氧基异丁基腈 (99mTc MIBI)为显像剂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 1 8例颅内肿瘤患者行X 刀或γ 刀治疗后的CT、MRI及SPECT影像改变 ,结合病理结果分析SPECT显像与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的关系。结果 SPECT所显示病灶区的 99mTc MIBI浓聚程度与肿瘤增殖活力密切相关 ,浓聚越明显 ,肿瘤活力越高 ,即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而放射性坏死灶仅见很淡或几乎没有 99mTc MIBI浓聚。结论  99mTc MIBI可反映脑肿瘤活力 ,以 99mTc MIBI为显像剂SPECT扫描可帮助区分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放射性坏死或复发。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肿瘤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我中心自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9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15例γ-刀或X-刀治疗后的颅内肿瘤及其周围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进行观察,并与神经影像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肿瘤主要病理变化为凝固性坏死,程度随放疗后时间延长而加重。MRI或CT像上表现为信号或密度降低,增强效应下降。肿瘤影像与病理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刀对颅内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X-刀治疗93例颅内肿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7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65月。结果:肿瘤局部控制率96.30%,病情稳定好转率80.30%。大病灶和小病灶的肿瘤控制率相近,但大病灶术后脑组织反应多而严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差。结论:X-刀对颅内肿瘤有肯定治疗作用,严格选择病变大小,正确选择限光筒、照射弧和剂量,合理使用低剂量分次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手术治疗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14例于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又须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分析其放疗后仍需结合手术治疗的原因。14例患者中除1例垂体瘤外,其余13倒肿瘤最大直径均超过3.5cm,最大者达5.5cm,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仍需进行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太大。因此,建议应严格掌握放射外科的适应证,对治疗后病情明显加重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 ,对随机分为两组的病例进行治疗 ,采用分次立体放疗 (FSRT) 92例 ,次数为 3~ 10次 ,每次剂量为 3~ 10Gy ,总剂量为 36~ 5 2Gy ,边缘剂量曲线为 6 5 %~ 90 %;放射外科治疗 (SRS) 10 7例 ,采用单次治疗 ,每次剂量为 18~ 2 8Gy ,边缘剂量曲线为 6 0 %~ 90 %。结果 经过 2~ 4年随访 ,FSRT组总有效率 81.5 %(75 / 92 ) ,SRS组总有效率 6 9.2 %(74/ 10 7) ,两组对照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胶质瘤的治疗进行对照分析 ,FSRT组CR +PR为83.7%(36 / 43) ,SRS为 5 6 .3%(2 7/ 48) ,两组经 χ2 检验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脑水肿、神经功能受损和放射性脑坏死。FSRT组出现脑水肿有 2 5例 ,SRS组 6 7例 ,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FSRT组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有 5例 ,SRS组 17例 ,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FSRT组出现放射性脑坏死有 2例 ,SRS组有 9例。结论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与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均有较好疗效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后并发症较少 ,对胶质瘤的治疗采用分次方法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颅内肿瘤X—刀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X-刀地颅内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X-刀治疗93例颅内肿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7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65月。结果:肿瘤局部控制率96.30%,病情稳定好转率80.30%。大病灶和小病灶的肿瘤控制率相近,但大病灶术后脑组织反应多而严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差。结论:X-刀对颅内肿瘤有肯定治疗作用,严格选择病变大小,正确选择限光筒、照射弧和剂量,合理使用低剂量分次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肿瘤病人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后需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病例17例,其中恶性胶质瘤5例,肺癌脑转移3例,颅咽管瘤3例,听神经瘤2例,垂体瘤2例,脑膜瘤2例。结果8例为SRS治疗后出现放疗后脑水肿或脑积水,行肿瘤切除及减压术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5例为肿瘤继续长大,3例为治疗无效,均行肿瘤切除术。1例脑脊液鼻漏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治疗后病情改善15例,死亡2例。结论脑肿瘤SRS后再手术处理的主要原因是放疗后脑水肿和肿瘤生长。SRS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4例临床病理改变为基础,探讨有关放射生物学效应。认为治疗后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转入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自靶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区,与CT或MRI影像上表现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1长T2水肿样信号区可能相对应。坏死是肿瘤细胞辐射损伤和血管效应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指将高能的放射线汇聚于某一局限性靶点组织,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损的效果.它既不同于常规的外科手术,也不同于常规的放疗与间质放疗.因为SRS对神经外科疾病毋需开颅手术,创伤小,无出血,所引起的放射性生物学效应主要局限于靶点组织,而周围组织几乎不受损伤.早期的SRS主要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随着神经影像学、SRS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日趋完善,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1.
我院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γ刀及X刀)斜坡脑膜瘤11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4年11月至1997年6月治疗斜坡脑膜瘤11例,其中男性6人,女性5人,年龄21~69岁。平均39.6岁。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其中4例经开颅手术后病理确诊,其余7例均曾行CT检查辅助诊断。瘤体最大直径(Dmax)0.8~3.5cm,平均2.4cm,肿瘤体积0.46~19.1cm3,其中瘤体Dmax≤1.5cm有3例,瘤体Dmax>1.5cm但<3cm有5例,Dmax≥3cm有3例。其中三叉神经功能障碍者4例,听力障碍者2例,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无症状或仅感头痛…  相似文献   

12.
13.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例γ-刀或X-刀治疗后的颅内肿瘤及其周围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进行观察,并与神经影像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肿瘤主要病理变化为凝固性坏死,程度随放疗后时间处长而加重。MRI或CT像上表现为信号或密度降低,增强效应下降。肿瘤影像与病理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颅内很多病变邻近颅神经,甚至推挤或包裹颅神经,在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中必须考虑到颅神经的放射耐受性,把颅神经与脑实质的其余部分加以区别,给予适当的处方剂量,尽可能减小放射性颅神经病的发生率,临床实践中多凭经验拟定放射处方。本综述复习了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关于颅神经放射耐受性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从技术诞生至今,神经外科医师一直占主导地位。但SRS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中明显不足,在国内神经外科专业从业人员关于SRS的培训基本上为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应该掌握SRS基本原理,了解SRS的适应证、禁忌症,治疗流程,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等。本人对几个发达国家的培训现状做一阐述,并建议国内有关部门能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入SRS相关内容,塑造高素质、高层次的神经外科专业人才,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6.
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97例,治疗后3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5个月,资料完整者73例.结果表明:肿瘤生长控制率91.8%;听力保存率85%,面神经及三叉神经迟发性受损率分别为9.3%和7.3%;绝大部分病人在48h内出院,且迅速恢复治疗前状态.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已提出四十余年,在临床上亦治疗了数以万计的病人,但其某些放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充分了解放射外科的放射生物学效应,除了对大量治疗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和总结外,更需借助于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本文对有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影像技术和神经放射治疗学的发展,放射外科已经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独应用放射外科可使部分位于功能区、位置深在、低血流量、无明显出血因素、血管内栓塞困难或具有手术禁忌症的IV~V级 AVM得到有效治疗,联合手术、介入治疗可拓宽 AVM治疗的适应证,并使其疗效进一步提高,DSA和 MRA联合定位可提高AVM的定位精度及治疗闭塞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颅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附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79例胶质瘤等 6种颅内肿瘤采用 5~ 10个非共面弧共治疗 3~ 10次 ,3~ 10Gy/次 ,3次 /周 ,总剂量 2 0~ 5 0Gy。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以CT/MR示肿瘤平均直径变化为主的指标评定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组 79例 ,有效 6 6例 (83 5 %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RS)组 73例 ,有效 6 3例 (86 3%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放疗 (S RT)组 5 7例 ,有效 36例 (6 3 2 % ) ,与SR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SRT组无效 13例 (16 5 % ) ,出现并发症 4例 (5 % ) ;SRS对照组并发症 2 1例 (2 8 8% )与SRT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S RT组并发症 6例 (10 5 % ) ,与SR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SRT可治疗体积较大和位于重要器官的肿瘤。它与外放疗比较 ,可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个别颅内肿瘤的疗效 ;与SRS比较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与S RT比较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和X刀)是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治疗顽固性癫痫早有报道,具有创伤小、疗效高、安全性好、应用广泛等特点,但治疗所针对的靶区、采用的照射剂量及疗效却各有较大差异。近年来,依据综合PET定位的致痫灶确定靶区、10~13Gy低抑制周边剂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治疗机理主要是放射线对致痫神经传导阻滞、致痫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和癫痫神经元的直接破坏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