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轻度持续和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IL-13)与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探讨IL-13和IFN-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轻度持续哮喘患者30例,中度持续哮喘患者28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13和INF-γ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持续哮喘患者外周血IL-13水平显著增高,INF-γ水平则明显降低;中度持续哮喘患者外周血IL-13水平较轻度持续患者进一步升高,而INF-γ水平仍显著低于轻度持续患者。结论IL-13和INF-γ参与了哮喘发病,INF-γ/IL-13失衡是其机制之一,两细胞因子失衡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病情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僵蚕对哮喘模型豚鼠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哮喘豚鼠模型并以卵白蛋白激发哮喘发作后,予僵蚕或地塞米松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哮喘豚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僵蚕高、低剂量水提液及地塞米松均能降低哮喘模型豚鼠血清中IL-4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并能提高IFN-γ水平(P0.05)。结论:僵蚕水提液可能通过调节机体IL-4和IFN-γ的水平,达到调节Th1/Th2平衡,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小青龙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青龙汤治疗组(C组).B,C组采用卵白蛋白(OVA) ip致敏与雾化吸人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在实验21 ~28 d,A,B组以生理盐水15 mL· kg-1 ig,C组激发前1 hig小青龙汤15 g·kg-1.于OVA激发结束后2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数目,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结果:小青龙汤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C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三伏天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1例,根据穴位贴敷治疗后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分为接触性皮炎组、无接触性皮炎组。观察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2016年11月)、6个月(2017年2月)时及前1年同时期(2015年11月及2016年2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计算IFN-γ/IL-4。结果与本组2015年11月比较,两组患者2016年11月时ACT评分升高(P<0.05);接触性皮炎组2017年2月ACT评分较本组2016年2月亦升高(P<0.05)。接触性皮炎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4含量下降(P<0.05),而IFN-γ含量及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接触性皮炎组治疗前后IL-4、IFN-γ含量及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后出现接触性皮炎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无接触性皮炎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赵东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3-4
1 辨证论治发作期 针对寒热分型 ,治分温清。国内医学界常将哮喘发作期分为寒、热两型。王德钧等〔1〕选用平哮合剂 (补骨脂、淫羊藿、陈皮、半夏、紫苏子、杏仁、太子参、黄芪、麻黄、五味子、炙甘草、细辛 ) ,制成糖浆 ,每 10 0ml糖浆含生药 40 g。中药组仅用口服平哮合剂 2 0ml/次 ,每日 3次 ,遇哮喘发作时加服 2 0ml。氨茶碱组口服氨茶碱 ,每次 0 .1g ,每日 3次 ,配合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 ,每日剂量为 40 0~80 0 μg。两组疗程均为 2个月 ,每周复诊 1次 ,疗程结束后评定近期疗效 ,治疗结果为中药组临床控制 10例 (2 9.41%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热哮宁汤配合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热哮宁汤口服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为基础的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 d后测定肺通气功能FEV1和FEV1/FVC以观察临床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热哮宁汤口服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IL-4和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7.
李明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3-5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哮喘进行综述。指出现阶段辨证分型尚缺乏量化指标和临界证侯指标,药物作用机制尚未认识清楚,尚无公认的、快速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和显著预防哮喘复发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中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其疗效较快,作用比较持久,价格也相对便宜;针灸贴穴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特色疗法:雾化疗法始于西医学.主要特点是作用直接、吸收快、起效快,还可以湿化痰液,目前中医已将雾化疗法引入哮喘的治疗,且获效满意。但是在哮喘的防治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水平多停留在症状方面,而涉及具体作用机理的报道比较少,在证候、疗效量化的评价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等.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对哮喘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娄必将全有曼好的方法治俞哮喘. 相似文献
9.
10.
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FN-γ及IL-4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百令胶囊组共4组,每组12只。卵白蛋白致敏并诱喘成功后,正常组和哮喘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0g/kg灌胃;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片1mg/kg灌胃;百令胶囊组予百令胶囊2.5g/kg灌胃,治疗7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4含量并比较其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而血清中IL-4含量明显大于前者(P<0.05);地塞米松组与百令胶囊组的IFN-γ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两种治疗药物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治疗组的IL-4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药物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提高哮喘大鼠血清IFN-γ的水平,降低血清IL-4水平,对哮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哮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哮、肺胀、喘吼等多种病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炎解痉为主,效果不理想且毒副反应较大.为了迅速控制其急性发作和有效减少复发,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在优势,不少中医学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哮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喘吼、哮、肺胀等多种病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炎解痉为主,效果不理想且毒副反应较大。为了迅速控制其急性发作和有效减少复发,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在优势,不少中医学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哮喘病学的重大进展是认识到哮喘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均是一种气道变应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病人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疾病慢性化的关键。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其治疗机理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就近年有关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芳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17-19
哮喘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随着哮喘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许多临床学者积极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哮喘进行综述。指出现阶段中医药防治哮喘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药物作用机制尚未认识清楚,尚无公认的、快速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和显著预防哮喘复发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发病过程与Th1与Th2细胞亚群的失衡关系极为密切。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笔者采用宣肺补肾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4例,并观察了该方药对患儿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该方药对患儿Th1与Th2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等方面,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单味中药、有效单体及复方的作用机理,剂型变化与给药途径进行研究,阐明了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支气管哮喘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在发作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从近5年来各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入手,在治疗上分为中药辨证施治、专方治疗以及针灸、穴位注射、外贴法等其它疗法三个方面,对近5年来有代表性的疗法作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病研究现状的不足及展望.指出,应集中临床行之有效的制剂,对其进行药理、毒理、药效学研究,从免疫、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20.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引起气管缩窄而发病。中医认为 ,哮喘是痰饮久伏、触遇诱因而发 ,痰阻气道、宣降失常而为病。中医药治疗能达到祛痰、降气、平喘作用 ,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现就近 8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五脏论治1.1 从肾论治 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 ,历代医家均有“发作时治肺 ,缓解时治肾”的看法。陈立翠 [1 ]认为肾在小儿哮喘中的致病机理有三 :第一 ,肺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