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高危因素及治疗随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患病率、高危因素、治疗及随访预后. 方法对1996~2000年5年中住院的568例早产儿常规行眼底检查至生后6个月,发现ROP者密切随访追踪,Ⅲ期阈值以上者行激光或冷凝手术治疗.结果检出ROP患儿46例(8.1%),其中23例(50.0%)病变逐渐稳定并恢复正常;8例(17.4%)病情进展恶化需手术治疗;8例(17.4%)有持续局限性病变,视力明显受损;3例(6.5%)失明,4 例失访.高危因素分别为低出生体重、小孕周、长期或高浓度氧疗以及早期严重贫血.结论 ROP严重影响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建议对所有早产儿及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常规行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ROP并给予适当治疗及随访.  相似文献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联合主办的新生儿氧疗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防治论坛,于2005年8月7至9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会议召开正值卫生部发布《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简称“指南”)1周年之际,各单位对ROP防治问题日益重视。同时,近年来我国早产儿救治水平日益提高,极低或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已有较大的改善,在此背景下ROP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于从事新生儿急救的医务人员,规范用氧、严格执行“指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其他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早产儿86例根据胎龄分为2组:<32周胎龄组(n=38)和≥32周胎龄组(n=48),并由眼科医师使用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筛查,以后检查眼底1次/周.检出眼底异常的早产儿均予维生素E胶丸、小施尔康滴剂口服.分析二组早产儿ROP、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出血等眼科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86例早产儿中共检出5例POP(5.81%).其中Ⅰ期ROP 4例,Ⅱ期ROP 1例,未见阈值ROP发生.玻璃体混浊24例(27.9%),其中2例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出血、色素异常各4例.胎龄<32周组的早产儿发生玻璃体混浊的几率明显高于≥32周组(χ2=6.822 P<0.05),二组发生早产儿ROP、视网膜出血及色素异常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ROP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玻璃体混浊成为早产儿眼底筛查中最常见的问题,胎龄越小,其发病率越高,维生素E对各种眼底异常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多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及生后早期提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是防治ROP的有效方法.该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背景,综述VEGF及IGF-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其作用机制而采取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1082例筛查报告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早期诊治方法,分析其筛查结果.方法 由眼底病专科医生应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000 g的住院早产儿进行ROP筛查.首次筛查时间为纠正胎龄32~34周或生后4~6周,对检出的阈值期或阈值前期1型ROP(重症)患儿全部给予眼底激光光凝术,对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1~2期或阈值前期2型(轻度)ROP患儿进行密切随访,直至视网膜血管发育至锯齿缘或发展成为重症.对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早产儿2 295例,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1 082例,占47.14%;检出ROP总阳性病例154例,占筛查对象的14.23%(154/1082);其轻度ROP86例,占7.94%(86/1 082);重症ROP 68例,占6.28%(68/1 082).68例重症ROP患儿中,有6例出院后随访期间发现进展为重症ROP而再入院,有2例放弃治疗1年后证实全部失明.66例(132只眼)接受各种治疗,其中63例单用光凝术治疗;3例急进性后极ROP中2例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Avastin)联合光凝术治疗,1例单用光凝术治疗者治疗后仍出现部分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仍失明;随访结果65例成功的保存了视力,成功率98.48%(65/66).在观察期间未达到光凝治疗条件,因原发病恶化死亡10例,经光凝治疗后的患儿未出现死亡.结论 ROP筛查是防止ROP病情发展的有效措施,对重症ROP及时给予光凝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急进性后极ROP可用玻璃体腔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联合光凝术治疗抢救视力.  相似文献   

7.
���������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 prematurity,ROP)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医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背景和概况ROP最早由Terry在1942年因白瞳症及视力不良而受检婴幼儿中发现,当时推测这种位于晶状体后的纤维膜为先天性晶体血管膜之遗迹,称为晶体后纤维膜增生症(ret rolentalfibroplasca)[1,2]。Owens于1949年证实,本病在纤维膜形成之前,尚有一个活动期,并非系先天性异常。1950年Heath命名此病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因为早产儿视网膜光敏感层异常发育(异常视网膜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过去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严重并发症.ROP仅发生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可以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近视、弱视,甚至导致失明,对视力危害极大[1-5].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