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安徽休宁县人.系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一生行医注重人体元气之生生不息,故别号"生生子".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文垣医案>(或称<孙氏医案>)等书,后合编为<赤水玄珠全集>.  相似文献   

2.
《赤水玄珠》为明.孙一奎所著,孙氏在继承前人积聚疾病研究的基础上,在病因病机病位方面提出了积聚均有阴阳,脏腑均可生积聚,以及积聚有内外之分;在治法方面,提出了根据内外积聚选用不同的治法。丰富了积聚的理论体系,使理论更符合临证,对于当代肿瘤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的编著特点、诊治特色及其对中医学的贡献,对其中所参阅的经史方药、记录的医论医案、分享的临证经验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探索。发现《赤水玄珠全集》辞简理博,体例新颖;注重固本培元,广纳前人学说,强调认病明证,重视对人体内景的探索。此书虽以先贤经典理论为指导,但部分学术观念超越了经典,其中的医学思想与理论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临诊医案加以分析,可以了解其上宗灵素,下参汪薛,独成一家;温阳与益气法同用,扶阳抑阴;虚损病治详于脉证,攻补兼施;杂病求于气血痰郁,重视顺降等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5.
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赤水玄珠·伤寒门》中,孙氏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发补充了仲景学说。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包括:论治伤寒,以"明证"为首务;阐发伤寒,援入儒易之理;拾遗补缺,充实四诊内容;扩充治法,重三焦命门元气;合法不执方,慎用寒燥淡渗;突破成规,创男子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理新安医家孙一奎《赤水玄珠》中治疗脚气病的57个效方,提炼孙氏治疗脚气病的核心药对,分析其辨治脚气病的药物配伍特色。其认为脚气病的发病有风、寒、湿、热、虚等因素,诸邪常合而致病,且易滞血成瘀,兼见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更有脚气入腹、冲心及迫肺之变证,并根据病情变化分别确立了治疗策略。另外,孙氏善于将专效的核心药对灵活配伍,对脚气病的不同证型和不同时期病情变化起到针对性治疗,拓展了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明代温补学派痈疽诊疗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明代温补学派代表医家汪机、薛己、孙一奎的著作《外科理例》《外科枢要》《赤水玄珠》中以温补治疗痈疽的论述、医案、具体药方、针刺手法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痈疽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三位医家以温补论治,可使痈疽消之,不至寒凉太过耗损人体正...  相似文献   

8.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县人。明代著名医家,因学问深厚、医效显著,故时人以“此日孙思邈,医功更有神”相赞誉,撰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痘疹心印》2卷,以及《孙氏医案》5卷。  相似文献   

9.
认为《热病学》超越了内伤与外感病传统观念的界限,将内伤热病与外感热病中一些证治内容进行归纳、综合,不仅使中医热病理论更加系统、完善。其临床辨治亦有所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0.
读《新安名医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徽州地区,古称新安郡,历代医家辈出,医籍充栋,其医家之多,典籍之丰,堪为东南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安医学。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上,其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明珠。 安徽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主编《新安名医考》已于1990年7月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集新安医家668人,书名463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够治疗急症,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中医必须治疗急症,已经成为强烈的时代呼声。现今,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中医的发展,人们纷纷焦虑地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中医能否一展历史雄姿,继续治疗急性病?”看来,中医治疗急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急救”方法问题,最终归结,乃是关系到整体中医学术发展的理论问题。鉴此,《江西中医药》杂志曾从1982年始在全国率先开辟了“中医治疗急性病”专栏,旨在借此专栏进一步弘扬中医的学术精华,促进中医急救术的提高,让中医的急症诊治技术造福于人类。奈何专栏篇幅有限,资料略嫌零  相似文献   

12.
本书为现代化组织指出了一条通向未来增长的新路,要求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实现从关注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新安名医程杏轩先生,根据平日读书札记编辑了《医述》十六卷。其书在中医界有广泛影响,孟河费晋卿先生称道此书“远绍旁搜,钩玄提要,博而能约”,虽说是“述而不作”,其实“功过作者远甚”。中国中医研究院耿鉴庭先生曾为此书作跋,认为此书将上自灵素、下至道光年间的医著,择其精要汇集一部,“义达真存,令人心折”。中日战起,耿氏由扬州邂迁湖北,身边仅带《本草纲目》、《证治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序》 (以下简称《序》)的作者和写作年代,按通行的说法是汉代张仲景所作,亦有不少人认为是后人伪托。笔者在研读中,也发现有较大的疑问。今略述如下: 一、《序》是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说理精辟、言辞华丽,读起来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国内出版的数十本伤寒著作中,我对李克绍教授的《伤寒解惑论》和陈亦人教授的《伤寒论求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印象最深。再读《伤寒论求是》,益感本书见解独到,论说中肯,不尚玄谈,不落窠臼,诤诤之言,凿凿之据,洋洒十三万余言,一气呵成。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诚为伤寒专著之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当代医学》2007,13(7):85-85
如果你不愿意看那些散文小品类的文字,那么不如看看小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冉雪峰,四川省黛溪县人,近代名医,《冉注伤寒论》 (以下简称《冉注》)为其代表作。笔者拜读后,觉该书以揭示辨证论治为准则,以实用为要务,可作为近代伤寒名著之一。本文试作一简评,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研究员主编的<新编中药志>,总观其内容可谓"浩若瀚海",资料的收集、分析、撰写均强调和突出了一个"新"字.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均强,它是对国内外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的汇总与总结,是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一部高水平佳作,是一代药学工作者在整理发扬中药宝贵遗产,推动中药现代化以及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面,对我们国家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对《中医药图书馆学》进行内容简述与学术价值评价.该书主要论述了中医药图书馆学,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文献资源组织、建设与发展,介绍了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医药图书馆服务与用户教育、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中医药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及中医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该书对中医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