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25-927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的含量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79 例原发性肺癌、8 例肺部良性疾病及20 例健康人血浆内皮抑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内皮抑素含量肺癌组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浆内皮抑素含量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年龄≥60 岁肺癌患者血浆内皮抑素含量明显高于年龄<60 岁肺癌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含量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其血管形成能够控制其生长和转移.胶原ⅩⅧ/内皮抑素(collagen ⅩⅧ/endostatin)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内源性血管生长抑制剂之一.本研究拟探讨内皮抑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的转录表达.结果①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0.872±0.071)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0.717±0.073)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0.611±0.026)(P<0.001),癌旁肺组织亦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1).②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 TNM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而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均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存在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的升高,这种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不良有密切关系,因而有助于预测肺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小鼠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i G  Xu ZF  Sun YC  Liu YJ  Wu LH  Qin X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2):93-96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小鼠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内部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2×106 lewis肺癌(LLC)细胞,建立小鼠肺癌种植瘤模型,2周后,瘤内注射2×109 pfu内皮抑素腺病毒载体,观察内皮抑素对肿瘤生长、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检测内皮抑素在肿瘤组织的原位表达和血液循环中的表达水平及持续时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内部血管密度,观察治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内皮抑素蛋白在内皮抑素组的肿瘤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空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中呈阴性表达或很少量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组血清内皮抑素浓度,第2周可达1540±560 ng/ml;1个月后,血清内皮抑素浓度降至对照水平.内皮抑素组的肿瘤体积和生存率,与空载体对照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D31抗体标记的肿瘤内血管密度(MVD)在内皮抑素组、空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7.5±4.6、65.2±5.8和68.5±4.5个/200倍视野,抗CD105抗体标记的肿瘤内MVD分别为10.5±3.2、39.7±5.6和42.4±4.8个/200倍视野,内皮抑素组与空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抑素组的组织在电镜下呈凋亡相的肿瘤细胞多见.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可在体内高效、较长时间表达内皮抑素蛋白,对小鼠皮下种植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的靶点是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芬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76-1079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调控过程。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形成是抗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型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试验证明其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有关血管内皮抑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同时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肿瘤的临床预后指标。血管内皮抑素的基因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不仅显著增强其他治疗抗肿瘤效应,而且可减少其他治疗的毒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广谱、低毒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肿瘤的耐药性,这对于人类最终克服肿瘤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国内外对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报道较多。本文就血管内皮抑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抑素是胶原XⅧC球形末端部分片段,其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活性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表明,测定血清及体液中内皮抑素有望用于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它对肺癌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且不产生耐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内皮抑素是胶原XⅧC球形末端部分片段,其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活性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表明,测定血清及体液中内皮抑素有望用于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它对肺癌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且不产生耐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待移植肿瘤成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日于肿瘤部位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0μl、内皮抑素20μg、内皮抑素40μg,观察三组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并检测各组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不同剂量的内皮抑素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均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内皮抑素剂量升高.移植瘤中的微血管密度下降。[结论]内皮抑素通过阻断微血管生成而抑制小细胞肺癌移植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血管抑素、内皮抑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癌症发生和转移的机理 ,近一个世纪以来 ,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早在 1945年 ,Algire就提出了肿瘤血管形成的概念 ,实体肿瘤形成后即进入无血管的浸润前期 ,此时肿瘤结节很少能长到 2~ 3mm3 ,细胞数亦在 10 7以内。但一旦肿瘤出现血管形成 ,即迅速生长[1] 。在 70年代早期 ,Folkman又提出一种假说 ,即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抑制其血管形成能够控制其生长和转移。但这一假说直到 90年代才由许多实验研究所证实[2 ] 。长时间以来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法 ,并主要针对的…  相似文献   

10.
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抗肿瘤作用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它们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抗肿瘤的主要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肺癌诊断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对肺癌诊断的意义及其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促反应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LDH的水平。结果 :62例肺癌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血清中LDH值患者晚期高于早期 ,P <0 0 5 ,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中LDH水平对肺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浓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浓度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60例肺癌患者以及31例正常人sApo-1/Fas浓度进行了检测,并比较41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Apo-1/Fas浓度。[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Apo鄄1/Fas浓度与临床分期有关,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Ⅳ期肺癌血清sApo鄄1/Fas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或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Ⅰ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浓度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血清sApo-1/Fas检测可能对指导肺癌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水平的关系以及两者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的水平;用RT-PCR法检测其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为20.85±4.56ng/ml;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的转录表达产物的OD比值为0.872±0.071.2)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及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均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等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3)肺癌组织中CollagenⅩⅧ/Endostatin mRNA的转录表达与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686,P<0.01).结论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的转录表达与血清Endostatin水平有非常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不良有密切关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和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 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肺癌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6 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结果 :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 ,肺鳞癌CYFRA2 1 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腺癌CE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鳞癌CYFRA2 1 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 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最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 ,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 :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CYFRA2 1 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 ,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 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肺癌患者外周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表达以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初诊肺癌47例及肺良性病变18例患者外周血清及BALF中Endosta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清及BALF中Endostatin分别为(131.71±50.32)ng/ml和(502.56±302.00)ng/ml,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者(P〈0.01);肺癌晚期、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清及BALF中Endostatin高表达;肺癌患者Endostatin在外周血清及灌洗液中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P=0.000)。结论 检测外周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ndostatin均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较好提示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 2R) 在原发性肝癌(PLC) 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对照组40 例,健康献血员和疾病组105 例PLC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其中Ⅰ、Ⅱ、Ⅲ期肝癌患者分别为22 例、41 例、42 例) 以及18 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和18 例栓塞化疗(TAE) 后动态检测观察。结果 PLC患者血清sIL- 2R平均水平(759.7 ±250.9 u/ml) 明显高于对照组(269.7 ±58.6 u/ml) ;Ⅰ、Ⅱ、Ⅲ期PLC患者sIL- 2R水平依次增高( P<0.01) ;sIL- 2R水平>1000 u/ml、500 ~1000 u/ml 和< 500 u/ml 者一年生存率分别为33% 、64 % 和100 % 。手术切除肿瘤后和TAE治疗后肿瘤缩小的患者sIL- 2R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检测sIL- 2R水平对了解PLC患者体内肿瘤体积大小、病程发展、免疫状态和疗效评价及其预后估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MMP 9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 ,对 71例肺癌标本和 31例正常肺组织检测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果 :71例肺癌标本中 ,小细胞肺癌 (SCLC) 4例 ,MMP 2表达阳性 3例 (75 0 % ) ,MMP 9表达阳性 2例(5 0 0 % )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有 6 7例 ,年龄 4 0岁以上 6 4例 ,MMP 2表达阳性 39例 ,阳性率 6 0 9%(39 6 4) ;MMP 9表达阳性 4 6例 ,阳性率 71 9% (4 6 6 4)。正常肺标本 31例 ,年龄 4 0岁以下MMP 2和MMP 9表达均为阴性 ,年龄在 4 0岁以上 2 6例 ,MMP 2阳性表达 9例 ,阳性率 34 6 % (9 2 6 ) ,MMP 9阳性表达 10例 ,阳性率 38 5 % (10 2 6 ) ;4 0岁以上NSCLC标本的MMP 2和MMP 9阳性表达与正常肺标本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NSCLC中高表达的MMP 2和MMP 9均是好的肿瘤标记物 ,但是 ,MMP 9阳性率比MMP 2更高 ,因此MMP 9的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在人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6 8例NSCLC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用TUNEL法检测其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研究对象 :鳞癌 38例 ,腺癌 30例 ,同时检测 11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bax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4 4 1% ,正常肺组织为 10 0 %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39 4 7% ,小于腺癌的73 33% (P <0 0 1) ;bax的表达与T和N情况、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和是否吸烟无关。NSCLC组织的凋亡指数 (AI)为 1 79± 0 5 1,小于正常肺组织的 14 33± 5 6 2 (P <0 0 5 )。在NSCLC中 ,bax蛋白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长于阳性者 (P <0 0 5 )。结论 :bax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类型和预后相关 ,并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Endostar) in the treatment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Chinese mainland.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75 patients diagnosed as NSCL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7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38 cases).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ementary chemotherapy containing two-agentplatinum protocol on postoperative d21, 3 weeks as a cycle, for totally 4~6 cycles. On this basis, treatment groupwas added with Endostar 7.5 mg/m2 on postoperative d8~9, 3~4 h/time, qd, 14 weeks as a cycle, for totally 4cycles. The interval between every two cycles was 7 d. The 5-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5-year survivaltime and complica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PFSincreased evidently in treatment group by 9.8 months (41.6 months vs. 31.8 month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difference (P<0.05). And the median PFS was 42.5 months in treatment group,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at incontrol group (33.7 months) by 8.8 months (P<0.05). Additionally,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OS), averagesurvival time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MST) were 47.4%, 50.1 months and 59.3 months in treatment group,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29.7%, 42.1 months and 43.5 months in control group (P<0.05). Only 1 patientshowed poor healing of surgical wound in treatment group, but no surgery-associated complication was foundin control group. Moreover, the postoperative complementary therapy-connecte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63.2% (24/38) and 59.5% (22/37)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Endostar combined with sensitive platinum-containedchemotherapeutic agents i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ementary chemotherapy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becauseit can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NSC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