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刘建林,李兆志,黄庆恒应用体外循环抢救4例心搏骤停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18~49岁,平均37.8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及先心病各1例。心搏骤停原因为误输高钾液体、并发心...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例结合微视频教学在护生心肺复苏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级大专护理学生40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反例结合微视频教学。实训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模拟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操作易错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反例结合微视频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心肺复苏操作质量,培养评判性思维,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硝酸甘油在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试验组(132例),对照组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急救,胸外心脏按压,液体扩容,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升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硝酸甘油(5 μg/min)微量泵泵入,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时间,有创动脉血压及24h存活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脏复苏成功率及24h存活率、复苏成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创动脉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术中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可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并且对外周动脉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对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教学的二年级学生6个班,随机抽三个班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组),另三个班采用课堂讲授法(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多数同学认为情景教学法能增加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组的课终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结论:情景教学法[1]是适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升压素具有双重血管调节效应,可能在心肺复苏中发挥有益作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 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升压素具有双重血管调节效应,可能在心肺复苏中发挥有益作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护生心肺复苏(CPR)操作水平的教学方法。方法将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问题教学法,带教组长根据每位护生操作情况填写问题评估表,护生按照各自评估表反复训练,直至达标。结果观察组护生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心肺复苏操作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问题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心肺复苏操作能力,达到高质量心肺复苏标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动物实验表明在心肺复苏期间静脉给予血管加压素能有效增加心、脑和肾上腺的血流量 ,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 ,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且气管内和骨内给药同样有效。初步临床研究发现血管加压素能提高短期内自主循环恢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意念-徒手训练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氧气吸入操作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92名护生接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班(44人)和实验班(48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意念-徒手训练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学基础》中氧气吸入疗法章节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护生进行闭卷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并进行效果反馈.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对意念-徒手训练法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将意念-徒手训练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中的氧气吸入疗法教学中,能明显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过程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心肺脑复苏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脑复苏动物试验是研究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多种不同的心肺脑复苏模型,其制作方法和代表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所不同,应当根据试验需要制作合适的心肺脑复苏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犬在高钾停搏10分钟后行心肺转流术(CPB)复苏,并与常规心肺复苏(CPR)比较其自主循环恢复和脑复苏的效果。方法:将杂种家犬12只,以10%KCl静脉给药致心脏停搏(CA)10分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组1;用常规CPR法复苏;组2:用自行研制的心肺转流装置复苏。两组于CA前、CA10分钟,复苏后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复跳时间、瞳孔大小、72小时存活率和动静脉血气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O2)脑氧耗量(Ca-jvO2)。结果:组1中6只犬仅2只在CPR后10分钟、15分钟恢复自主心跳,但不稳定,并在60分钟内死亡;组2均于CPB后6-10分钟恢复自主心跳,CPB10分钟后MAP>80mmHg,明显高于组1(P<0.05),其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明显大于组1(P<0.05)。两组CEO2和Ca-jvO2在CA10分钟、复苏后5分钟和10分钟均明显升高(P<0.05),且复苏后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时组1明显高于组2(P<0.05)。组2犬的瞳孔于复苏后第9-19分钟开始缩小,30分钟后恢复至正常,全组均存活72小时以上,72小时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组1(P<0.05)。结论:CA10分钟后,用CPB复苏其自主循环恢复明显优于常规CPR,并有益于脑复苏。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操作考核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惠红 《护理学杂志》2007,22(14):61-62
目的 通过训练考试,掌握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全院117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及考试.结果 合格率为92.3%.在心脏骤停的判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方面存在不少操作细节问题.结论 应认真对待心肺复苏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和细节,方能正确灵活运用于临床患者的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在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名。对照组护患沟通课程采用讲授为主的传统方法组织教学,实验组采用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组织教学,即通过基础体验、反射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应用4个环节来组织教学。22学时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及沟通能力,同时访谈学生对体验式学习的感受。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学生认为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护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结论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能提升学生的护患沟通实践能力,促进护患沟通行为修正,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