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最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CGMS组(28例)和指法血糖组(FBG组,32例),均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治疗3 d时的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FBG组(P<0.05);CGMS组低血糖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5);CGMS组MAGE低于FBG组(P<0.05)。结论 CGMS与CSII联合使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更快速、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11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组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C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治疗,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评价血糖(M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MAGE、SDBG、LA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诺和锐30皮下注射方案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对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双C疗法在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武威市凉州医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合并血糖异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指尖血糖测量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常规疗法,治疗组患者给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系统(CSII)的动态双C疗法。比较围术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血糖波动幅度、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围术期治疗组患者FBG、2 h BG、血糖波动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双C疗法在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患者围术期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的观察,并对比评价。方法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自愿原则筛选16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每天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放射性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方式分为两组:口服降糖药及静脉滴注胰岛素(A组)、胰岛素泵联合规范化血糖管理(B组),对血糖控制目标达标时间、血糖变化及患者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共36例,干预后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2.97±1.05)天,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依从性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持续泵入联合规范化血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许华 《糖尿病新世界》2020,(3):13-14,17
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该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1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1例)与观察组(n=61例),分别给予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胰岛素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比较两组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1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率96.7%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8,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率3.4%小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给药,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可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可减少低血糖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将52例围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监测治疗模式(CGM+CSII),II组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该组患者监测其指端血糖;比较2组治疗3d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l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3d后CGMS+CSII和CSII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3餐后血糖、晚23:0血糖及凌晨3:00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9%和64%,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MBG和MAGE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CGMS十CSII组患者的MBG、MAGE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胰岛素治疗前CGM+CSII组患者1 d发现低血糖次数多于CSII组(P<0.05);治疗3d后CGM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CSII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能全面提供血糖水平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泵在临床上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原来治疗方案进行调节,二甲双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的差异。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二甲双胍组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糖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均出现轻微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可有效降低血糖,促使血糖达标,且基本不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特点,评价饮食疗法与胰岛素治疗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52例G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176例,采取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观察组176例,采取胰岛素治疗配合饮食疗法。比较两组GDM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GDM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监测、运动干预基础上,予以GDM患者饮食疗法与胰岛素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在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盱眙县人民医院进行相关治疗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进行随机等分处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同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并发症(昏迷、低血钾、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尿酮转阴时间均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期间,加入胰岛素治疗会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血糖状态,缩短血糖达标与尿酮转阴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患者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门诊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及门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CSII(A组)、住院CSII(B组)及门诊MDI(C组)患者,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治疗费用。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A组小于B组(P<0.01);A组与C组比较,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能平稳有效控制血糖,且费用较低,降糖效果优于门诊MD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最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血糖水平下降显著,均达到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对该院65例GDM患者的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30名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GDM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依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达标组及未达标组,血糖达标以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为标准,分别比较3组对象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对象分娩前FBG、2 hP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00、37.634、48.209,P<0.05);达标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分别为(5.45%、7.27%、5.45%、9.09%)均较未达标组的(60.00%、50.00%、60.00%、7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4、12.950、19.059、20.854,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7.27%、5.45%、3.64%、1.82%)均较未达标组的(60.00%、50.00%、40.00%、4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71、15.557、9.366、12.412,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与其妊娠结局及围产儿并发症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控糖后T2DM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60例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入院后先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控糖治疗,患者血糖达到目标值后(FPG<7.0mmol/L,2hPG<10.0mmol/L)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Asp+Gla组),另一组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地特胰岛素(Asp+Det组)继续强化控制血糖,在患者FPG达标后(5.6mmol/L)行72hCGMS,获取患者第3个24h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一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患者达标时的治疗天数,比较达标时Gla及Det使用剂量以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PG达标后,两组在血糖达标的时间、达标时基础胰岛素用量、总胰岛素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记录的第3个24h内MBG、LAGE及MAGE,两组血糖波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sp+Gla组为3.0%,Asp+Det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可较好地控制血糖,FPG达标后,两组全天血糖波动情况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强化血糖控制对行冠脉支架植入(PCI)患者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至8月我科120例PC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根据血糖水平适当调节胰岛素泵入量)和强化血糖控制组(每餐前增加2~4U/h胰岛素泵入量,持续至餐后2h,其余同常规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并发症以及再狭窄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血糖达标时间[(3.58±0.27)d比(2.31±0.15)d]、胰岛素用量[(101.54±13.65)U比(96.41±12.82)U]、并发症总发生率(15.00%比3.33%)和再狭窄率(15.52%比3.57%)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为冠脉支架植入患者行强化血糖控制,可促使血糖更快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再狭窄风险,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用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急诊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康复时间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3 d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小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达标时间和尿酮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干预运用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上优势显著,有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给予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运用期间护理模式;比照组(98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展开;实验组(98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模式展开;就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46±2.19)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3.55±1.37)次;比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39±2.39)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5.19±1.92)次;最终发现,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比照组明显,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比照组明显(P<0.05);护理前,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1.39)%;比照组为(8.95±1.42)%;比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22±0.85)%;比照组为(6.21±0.99)%;最终发现,护理前,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于临床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状态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效率,增加治疗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