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8例骶骨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4~8年。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无复发。结论 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手术中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本组共23例骶骨肿瘤,其中骶骨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2例.常规使用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检测血压、心率变化并记录出血、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23例肿瘤病灶均完整切除,术中、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输血,术后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结论 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保证肿瘤病灶切除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且对全身及双下肢血循环不构成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陆秀珍  杨惠林 《江苏医药》2007,33(4):431-431
骶骨肿瘤手术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脏器,患者功能恢复较差[1].作者自1993年7月~2004年10月对采用靶血管栓塞后再手术切除的58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23~74岁.病理诊断:脊索瘤28例,骨巨细胞瘤10例,恶性淋巴瘤5例,骨肉瘤及软骨肉瘤各2例,滑膜肉瘤1例,转移性肿瘤3例.术后复发7例(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9月-2008年5月18例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脊索瘤9例,骨巨细胞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骶骨脂肪瘤1例。结果15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肿瘤均获安全彻底切除,术中出血900~3500ml,手术时间150~260min。2例切口皮缘坏死,2例皮下血肿,1例脑脊液漏;另外2例局部浅表感染,经换药后痊愈。结论骶尾部肿瘤应广泛的手术切除,术中需控制出血量,尽可能保护骶神经根,妥善的骶腰椎重建、化疗和放疗,对不同的骶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评价神经外科手术在椎管内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切除及部分术后放疗。结果 随访0.5~5年(平均2.3年)均无复发。3例生活自理,3例恢复工作,2例恢复较差。结论 脊柱解剖复杂对向椎管内生长的肿瘤,神经外科手术,将其彻底切除,并部分配舍术后放疗,对椎管内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红胜  常山  曹宗锐  刘战立 《安徽医药》2019,23(6):1218-1221
目的 对比分析手术部位局部辅助使用唑来膦酸和术后单纯静脉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病理活检确诊为骨巨细胞瘤的膝关节周围巨细胞瘤38例病人。按抓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病人手术治疗方案均为病灶扩大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给予正规静脉唑来膦酸使用6个疗程以上(每3~4周使用一次,每次4 mg)。观察组在植骨区局部使用唑来膦酸,对照组未局部使用。结果 平均随访43.1个月(23~64个月)。全部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观察组1例伤口愈合不佳,对照组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两组病人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32)。两组病人术后疼痛减轻,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4.58,P=0.002;对照组t=47.65,P=0.011),但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1,P=0.068)。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的骨愈合率均为100.0%。观察组病人复发率为5.2%,低于对照病人复发率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0.039)。结论 手术局部使用唑来膦酸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可作为辅助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方案,但增加了伤口不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48例,分析术后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中行病灶刮除植异体骨术13例,行瘤段切除32例,截肢3例.平均随访48.4个月,无复发40例,复发伴肺转移2例,死亡2例.瘤段切除病例中,行人工关节置换18例,行异体骨移植9例.对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进行Enneking功能评分,分别为29.3、25.8和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组的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值最高.各组复发率,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分别为15.8%,5.55%及0(P<0.05).结论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案应该按照疾病分期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报道骨巨细胞癌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16例。其中男儿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1.8岁。病理报告细胞学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全部采用瘤骨殷切除及其重建,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膝关节融合10例,游离腓骨移植2例,尺骨代桡骨、桡腕关节融合1例。12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16年复发.我们认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上要临床、X线、病理三结合,要认识到骨巨细胞瘤是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复发后恶变率高,因此我们主张对细胞学分级在Ⅰ-Ⅱ组的骨巨细胞瘤行瘤段骨切除及保肢重建肢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来湘潭市二医院进行诊治的恶性骨巨细胞瘤的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术后复发。结论骨巨细胞瘤是潜在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复发可再次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包括脊索瘤3例,神经鞘瘤3例,巨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2例作骶骨部分切除,9例作肿瘤局部切除加刮除。11例均获随访,随访期15个月~15年。2例复发,其中1例神经鞘瘤行肿瘤切除术后10年复发,再次手术后5年又复发,行第3次手术后1年未再发。另1例脊索瘤行骶骨部分切除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年半未复发。脊膜黑色素瘤病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分别于术后2年7个月和1年死亡。其余7例已恢复工作。作者认为肿瘤局部切除加刮除对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仍不失为一简单有效疗法。即使病变范围较大,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少数复发病例,再次手术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骨巨细胞瘤手术后减少复发率和改善足跟功能的措施和方法。方法我们对3例跟骨骨巨细胞瘤,采用距瘤体0.8~1.5cm作瘤段切除,然后用同侧带血管蒂双段腓骨逆行移植重建跟骨。结果移植腓骨在2~3个月全部愈合,6个月弃拐行走,步态正常,经过6个月、4年、5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跟骨巨细胞瘤用瘤段切除方法,可彻底切除病灶,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用同侧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跟骨,不仅可满足跟骨肿瘤切除后修复长度、坚硬度等的需要,可以恢复良好的足跟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45—20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400ml,平均125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住院3—10d,平均5d。切除肿瘤平均直径35(20~60)min。引流管术后1—2d拔除,术后并发血肿2例。随访3个月~2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囊内刮除术结合不同局部辅助措施治疗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汕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初发骨巨细胞瘤共83例,选择其中行肿瘤刮除灭活治疗的患者61例,应用K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对这61例GCT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术后8~131个月,平均50个月。61患者复发12例,复发率为19.7%,其中38例行瘤腔化学药剂浸泡辅助灭活,复发9例,复发率为23.7%,另外23例在用化学药剂浸泡前先用高速磨钻打磨瘤壁,复发3例,复发率为13.1%。结论囊内刮除灭活术仍是大部分GCT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GCT病灶刮除灭活辅以高速磨钻打磨瘤壁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8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55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 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经5~10年随访,除3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肿瘤复发,行高位截肢术外,其余52例中随访5~7年28例,7~9年20例,9~10年4例,均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按Mankin HJ标准评价,49例(94.5%)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基本上从事原来工作。结论对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远期随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院2011年11月利用胸腔镜辅助切除左侧巨大第二肋肋骨骨巨细胞瘤1例,手术切除顺利,术后病检提示左第二肋骨巨细胞瘤(2级)。通过对该病例总结探讨肋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方式、途径、及应用范围。笔者发现胸腔镜辅助切除左第二肋巨大肋骨骨巨细胞瘤方法简便、微创、实用。对于胸顶不易暴露的肿瘤,尤其是体积较大的,具有同样的优越性,它提供了开阔的全方位视野,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优化了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肢体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1例四肢骨肿瘤进行彻底切除后,26例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修复骨缺损,5例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小头移植重建关节。其中3例恶性肿瘤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内容包括植骨愈合情况、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5年6个月,平均38个月。28例移植骨愈合良好;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总体优良率85.7%;其中27例治愈,1例骨化性纤维瘤复发,经再次相同手术方式治疗后未再复发,1例骨肉瘤复发和1例骨巨细胞瘤恶变,二次手术行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例骨肉瘤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结论带血管蒂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疗效满意,可以满足四肢骨的功能重建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瘤体最大径均小于10cm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同侧腓骨小头移植及钢板加克氏针内固定。随访2.5-3.2年,术后观察腕关节活动度和采用Mankin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腕关节外观良好,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骨愈合时间22-29周。随访期间1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前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中0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腓骨近端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进  骆东山  宋知非  王斌 《江苏医药》2001,27(8):622-622
骨巨细胞瘤 (GCT)是国人中较常见的骨肿瘤 ,其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 2 0 %。和传统的囊内刮除骨水泥或自体骨充填相比 ,扩大或边缘切除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我院自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7月对 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大块切除 自体游离腓骨近端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5例均为女性 ,年龄为 2 4~ 37岁 ,平均 32岁。右腕 3例 ,左腕 2例。其中 2例为 2次囊内术后复发 ,2例为 1次囊内术后复发。X线片提示均有桡骨远端溶骨性破坏 ,其中 4例经CT证实骨壳不完整 ,3例伴软组织包块 ,…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腹腔入路嗜铬细胞瘤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腹腔镜腹腔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经验,探讨腹腔镜腹腔入路切除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22例患者中男9例,女13例,年龄42岁(18~67岁),双侧3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入路肾上腺手术.对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90min,术中失血量20~150 ml,平均80ml,无需输血者.中转开放手术1例(4.5%),其余手术均成功,无血管及胃肠道并发症.患者术后第1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6~9 d).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适用于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安全、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行肋骨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总结手术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例肋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择期行胸腔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肿瘤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06.8±18.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4.3±1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1.3)d。术后病理结果:软骨瘤9例,软骨肉瘤5例,骨纤维不良增生4例,骨髓瘤3例,骨巨细胞瘤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9.2±0.7)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肋骨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