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毅 《首都医药》2010,(24):8-9
目的探讨降落伞吻合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降落伞吻合技术实施标准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即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结果降落伞式血管吻合时间平均15min,吻合成功率100%,血管相关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降落伞吻合技术作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血管缝合的方法之一,具有降低操作难度、省时、减少并发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鼻烟窝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212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 212例均一次成功,187例使用良好,血流量200~300ml,内瘘使用1月~1年25例、1~3年80例,4年以上102例,超过7年5例。并发症:出血5例,血栓形成10例,假性动脉瘤5例,肿胀手综合征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在鼻烟窝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端侧吻合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晴 《淮海医药》2001,19(5):380-381
目的 探讨鼻烟窝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及其注意点。方法 本组首选动静脉侧侧吻合术,吻合口径0.6-0.8cm,先从血管内缝合后壁,后缝合并壁,最后结扎静脉远端,形成实际上的端侧吻合。结果 静脉扩张满意,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30例动静脉内瘘均提前启用。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是上肢最远端内瘘,优于其他部位内瘘,可成为长期血透患的首选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4.
苏铁柱  白惠  幺文博  刘志刚 《河北医药》2012,34(7):1000-1001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行动静脉内瘘透析插管所致并发症,正确选择早期手术方式,杜绝动静脉内瘘的发生.方法 本组135例,全部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手术方法: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或断端吻;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使用钛伦钉.结果 70例患者选择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后发生局部血肿4例,经局部换药理疗1~2 d后自然消退,术后6个月出现头静脉血流动力不足15例,7个月后造瘘处堵塞10例,二次行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端侧吻合,术后通畅均良好; 40例患者直接行肱动脉-肘正中静脉;10例患者因正中静脉缺如行肱动脉-贵要静脉吻合;15例患者在动静脉瘘中使用钛伦钉,有血流动力不足现象6例,出现造瘘堵塞2例,二次行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端侧吻合;目前无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吻合病例.结论 手术前行双上肢动静脉彩超,结合彩超选择血管管壁光滑,血管直径>0.2~0.3 cm的血管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和逐渐成熟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变量,以达到预测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预后效果和成熟时间的目的。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以高频探头检测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的血管(如桡动脉、头静脉)基本情况,检测和筛查造瘘术后桡动脉、头静脉、瘘口的管壁情况、内径、血流量等相关指标。结果糖尿病组11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4周,非糖尿病组18例患者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3周。结论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均较非糖尿病患者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血管造影后行PTA。结果经皮血管成形术后,内瘘血流震颤明显增强,可保证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260 mL/min,完成有效透析。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9例患者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49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为在前臂行桡动脉-头静端端吻合,一次性手术成功46例,成功率94%,2例术后再次手术探查,重新吻合成功,均能保证血液透析的血流量,1例因动脉硬化严重失败。结论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具有手术简便、成功率高、便于长期穿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孙海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17-3117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于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2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行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术,观察疗效.结果:术区瘘口处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管吹风样杂音,动静脉内瘘术后4周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 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随诊6个月~5年,无肢端缺血并发症.结论: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内瘘术,血液透析临床应用满意,是前臂血管内瘘术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肢3种不同手术部位和吻合方法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为3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手术部位和血管吻合方法不同分为3组:腕部标准内瘘215例(A组),肘部端侧吻合内瘘组54例(B组),肘部侧侧吻合内瘘组53例(C组)。比较术后2周和4周内瘘血流量、术后至开始应用时间、1、2年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术后2周和4周内瘘血流量低于其他两组,术后至开始应用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1、2年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B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肘部侧侧吻合内瘘具有和腕部标准内瘘一样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肘部端侧吻合内瘘成熟快、血流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经验。方法;收集我院36例患,鼻咽窝内瘘术7例、腕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29例。结果:手术均—期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内瘘使用良好。结论:严格遵守血管外科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鼻咽窝内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术式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后肿胀手综合征发生情况,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肿胀手发生率有无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5期)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吻合方式分为A组(端-侧吻合)和B组(侧-侧吻合),每组40例.观察2...  相似文献   

12.
胡英  查艳  周力 《贵州医药》2013,37(1):53-54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关键。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长期维持血液透析不可缺少的血管途径,应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是目前最常用及首选的方法。有关的并发症及处理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就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临时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所谓动静脉内瘘,通常是选患者桡动脉和与之相近的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供每次穿刺时使用,能获得200ml/min以上的血流量。由于内瘘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超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在稳定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型号:飞利浦iu Elite及EPIQ5)对患者桡动脉、头静脉以及吻合口结构、峰值流速和血管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并测量患者肱动脉血流量参数。结果 5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径与健侧肢体相比显著增加(t=12.730、7.931、4.319,P 0.05)。56例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后,血管平均血流量为(1059±475)mL/min,超声检查结果提示34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结果正常,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包括狭窄7例,静脉瘤状扩张6例,盗血现象4例,血栓3例以及假性动脉瘤2例。中血流量组患者与低血流量组患者、高血流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38%、64.29%和56.25%,中血流量组显著较低(χ~2=11.826,P 0.05)。各组在血流量参数、桡动脉(血管内径、PSV)、吻合口(血管内径、PSV、RI)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头静脉内径上仅狭窄组显著减少,假性动脉瘤组显著增大,在桡动脉RI上狭窄组显著增高,假性动脉瘤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血流量和血液动力学检测可早期发现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对于合并血流量参数较高和较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6月-2008年5月,笔者对1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进行了介入和手术治疗。单纯一处狭窄的2例患者采用气囊导管扩张(PTA)治疗。对狭窄的部分患者或狭窄伴闭塞的患者采用手术或Fogarty取栓导管取栓内瘘重建术治疗,在狭窄的动脉和静脉的近心端,行端端、端侧吻合。前臂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建立高位内瘘。结果17例患者中,有2例采用PTA技术治疗,术后即出现血管杂音再现,且血流量恢复。所有手术患者一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血流量均>200mL/min。结论老年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修复内瘘失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相吻合,首选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使静脉动脉化,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提高透析患者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现就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手术失败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从 1996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开展手腕部动静脉内瘘 5 8例 ,术后发生内瘘堵塞 3例 ,手术失败率 5 %。现将手术失败原因和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女 ,32岁。系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早期患者。在其右手腕部桡侧行动静脉内瘘手术 ,切开皮肤后分离出头静脉 ,发现头静脉已闭塞 ,就选用旁边一条较细的静脉 ,直径约 1.5 mm ,然后分离出桡动脉 ,分别在远端结扎静脉和动脉 ,近端用直径 2 m m的钛轮钉行动静脉端端吻合术。术后第 1天检查右手腕内瘘部位 ,发现血管杂音弱 ,1周后杂音完全消失 ,说明内瘘已堵塞。由于左手腕头静脉…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的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通常被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需做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和提高护师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得到保证透析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本院从2002年采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方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的提高与普及,以及尿毒症患者生存年限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面临更多的复杂情况诸如高龄、糖尿病、多次手术耗竭、头静脉直径过小等因素已成为日渐增多的现实问题。贵要静脉直桥式转位与腕部桡动脉行内瘘术常作为其中一种替代通路,但部分患者由于前臂动脉发育不良或因多次手术毁损而难以实施,为此我们尝试前臂贵要静脉“U”形转位与肘部动脉(肱动脉末段或桡动脉、尺动脉起始段)吻合建立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现回顾我科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前臂贵要静脉“U”形转位动静脉内瘘术患者8例的术前术后情况并观察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