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建和 《中医药导报》2011,17(9):113-114
心律失常,即中医心悸、怔忡之证,病位在于心,据其阴阳气血而作相应治疗,历代诸家认识不一,辨证殊多,治法迥异,王行宽教授崇尚.《医学入门》中所倡"心悸怔忡宜治胆为主"之说,其所创宁心定悸汤以此立法,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杰 《光明中医》2009,24(9):1698-1698
室性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所致,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室性早搏尤其是一些频发性、多源性、多形早搏,常可引起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增加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仲景方用于心律失常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惊悸"、"怔忡"、"眩晕"、"胸痹"的范畴.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惊悸为病名,<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小建中汤、小柴胡汤、炙甘草汤等是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至今在临床广泛运用,现就仲景方用于心律失常治验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症,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的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我们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内风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华 《江苏中医药》2002,23(10):18-19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内科循环系统常见急症.起病急剧,常呈阵发性,如持续发作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甚则心搏骤停.祖国医学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隶属于中医"惊悸"、"怔忡"、"眩晕"、"厥脱"等范畴,治疗多以益气滋阴、养血宁心、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等法组方施治.而笔者则以内风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并在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阐述如下,与同道共商.  相似文献   

6.
王文昶 《中医研究》2005,18(5):55-58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慢性房颤的发生率为每年1.7%,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心房纤颤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现将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等范畴,其病机虽虚实错杂,但总以心脾肾三阳虚损为要,为此,笔者确定了三阳同补为主的治疗方案,并研制出通滞灵胶囊.近两年我们以此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并与心宝作对照,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怔忡""眩晕"的范畴。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少阴寒化证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上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尉中民教授通过从少阴寒化来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强调心肾同治,并且注重肝气的升达、条畅,脾气的健运,为中医认识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一种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多发疾病,各种原因均可引起。在中医上可以归于"心悸"、"怔忡"辨证论治。薛一涛教授治疗心律失常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从"气有余便是火"的中医理念出发,采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瘀"之法治疗本病,并三因制宜进行加减,疗效明显,现举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裴正学主任医师业医 40余载 ,学验俱丰 ,为甘肃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裴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 辨证分清虚实心律失常 ,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失常 ,又包括频率异常。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属中医惊悸、怔忡之范畴。《红炉点雪·惊悸怔忡健忘》篇说 :“惊者 ,心卒动而不宁也 ;悸者 ,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 ,心中躁动不安 ,惕惕然如人将捕之也”。裴师认为 ,惊悸、怔忡常与情志不舒、心…  相似文献   

11.
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惊悸""怔忡"的范畴,临床典型表现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常伴有失眠、胸闷、气短、健忘等。周次清教授秉持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本文介绍周次清教授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归纳为:1)滋阴降火法2)清心化痰法3)益气养阴法4)交通心肾法5)疏肝理气法6.滋阴潜阳法。并从阳气偏盛、阴液不足两方面论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脏腑辨证,以求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而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只有30%~60%,揭示其机制并寻找更精确的作用靶点一直是抗心律失常研究的方向。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心律失常的纠正具有显著优势,且中药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普遍受到患者的青睐,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研究证实众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人,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引 起猝死.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及服药依 从性,而目前应用于老年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致心律失常效应,对 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心律失常与中医的"怔忡"相似,现将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及心脑等主要脏器缺血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原发病中冠心病占首位,其它如心肌炎、风心病、高血压等都可引发.中医辨证则属"心悸"、"怔忡"范畴.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有些重危的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安装了起搏器.但因经济条件有限,不能普遍开展,所以寻找有效的中医治疗和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我院自1998~2003年,作者用自拟的益脉饮并配合光量子血疗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4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结代,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笔者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怔忡乃中医临床术语,是指心中动摇不宁,心悸无休止。怔忡多为内因所引起,病情较重。《医学正传》说:“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舒,其作也无时。”说明怔忡的症状比心悸的症状严重。现代医学没有怔忡病名,但从中医学对怔忡症状的描述来看,多指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炎以及某些心律失常等。笔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怔忡患者1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频发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与各种心脏疾病的存在有关,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衰等。但有约1/10的室性早搏患者并无合并上述器质性心脏病。射频消融术被现代医学认为是目前唯一能根治非器质性室早的手段,但何种情况下使用尚未达成共识。频发室性早搏属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中医药治疗心悸、怔忡的历史悠久,而"滋阴降火、调养心神"法是治疗非器质性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根据证候学特点,可隶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病情轻者,称为惊悸;重者,称为心悸、怔忡。徐经世教授业医五十余载,察治此类病人疗效显著,现将徐师治疗心律失常证治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端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医理渊博,学验俱富,尤其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本在于心,且与肝、胆、胃、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心律失常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改变而使心脏收缩的频率或节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心律失常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惊恐不安、脉律不齐,伴气短、胸闷、憋喘、头晕等症状。中医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且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