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症的范围,其病因病理是出于长期精神紧张和饮食过于肥甘等内、外因素的作用,导致人体肝肾的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出现以“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继则“阴阳两虚”的各种病理变化。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探索高血压病的临床辨症特点及治疗规律,以开展对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及综合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临床上有“病变在肝,根源在肾”,“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病理特点。我们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临床工作中所常见的重要疾病。其发病机理,经苏联医学家们的研究,建立了高血压病脑皮层关系的学说。确定了高血压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疾病。从而给本病治疗和预防方面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祖国医学记载有“肝气”、“肝风”、“中风”等一类的病症,根据其症状与高血压病极其类似,说明中医早有诊治高血压病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 高血压病通常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中医书籍无高血压病名称,但有关本病的临床症状,记载很多。如“头痛”、“眩晕”“厥证”、“肝阳”、“肝火”、“肝风”等与肝经病证关系密切。见证复杂者,可合并有“不寐”“心悸”“中风”“旨亏”等,涉及心、肾两经证候。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根据《内经》“天人相应”的理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因时施护”取得较好效果。因时施护 ,首先强调因时摄生。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 ,其治疗是长期的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自我调节 ,故而根据季节的不同因时摄生 ,对于辅助治疗高血压病有着重要意义。《内经》指出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 ,形成了与自然节律同步的各种不同的生命节奏。因此 ,只有根据季节的不同、时辰的变化 ,修心养身 ,调节自我 ,才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春天 ,由于天地之间生气发动 ,万物欣欣向荣 ,…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开江县防治高血压病中草药实验组用马鞭草科海州常山属植物大臭牡丹Cleroden.dron foetidum Bunge(又名臭牡丹、矮桐子)治疗高血压病121例,疗效较好。一、治疗观察方法: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期、降压疗效评定按1972年“全国防治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座谈会”制定的“高血压病分期标准”(试行草案)和“高血压病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症状疗效评定按1964年在兰州召开的“高血压及心血管学术会议”高血压小组制定的症状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进行了胸部X光透视,尿常规检查,眼底检查。治疗前一月停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西药和物理疗法。不改变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上门。疗程治疗前连测两次非同日血压,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血压值。治疗时每次换膏药均测量血压,记录症状改变。疗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古典文献所记载的“头痛”,“眩晕”、“肝风”、“肝阳”、“中风”等症的范围。以头痛、眩晕、肢麻、项强、心悸、血压升高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在高血压患者中,阴虚阳亢兼瘀血者不少,故自拟“平肝祛瘀汤”治疗阴虚阳亢兼瘀血型高血压病5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8.
浅淡老年高血压病的饮食调护附院中医科黄秀金中医治疗十分重视饮食宜忌。《千金方·食治》中指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饮食不节故也”,明确地说明了饮食对防病治病的重要性。老年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后期常有血管、...  相似文献   

9.
封面人物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F0002-F0002
刘建一 副主任医师河北省秦皇岛市港口医院高血压防治中心主任。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项目——“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微机软件系统在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1988年始,改变国际传统的高血压病“阶梯方案治疗”模式,率先应用国产降压药物,采用小剂量、阶梯式、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高血压病收到良好的效果。1990年10月通过河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定论,因而在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如采用“阶梯治疗”方法疗效欠佳,约40%的病人血压得不到理想控制。甚至还会使个别患者病情恶化,诱发心力衰竭和恶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临床上往往会出现(1)部分病人应用利尿剂后可使血压下降而部分病人则不产生降压反应。(2)某些病人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敏感;而某些病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时,依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会到活血化瘀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现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同道参考。1 高血压病产生“瘀血”的病机老年高血压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于眩晕证。分为四型: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通过临床观察表明,在老年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皆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瘀血”。1.1 风阳上扰 阴阳失调,肝阳上亢,实为阳气亢盛之证。血随气逆,上扰清空,发为眩晕,在此过程中,气血并走于上,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瘀…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目前对高血压病治疗时进行辨证分型有多种,卫生部1993年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型;有学者提出了“四型三证”的辨证分型,即在以上四型基础上提出“内风、血瘀、痰阻”三大兼证;此外也有学者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槲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本草求真》称其为“补肾要剂”,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疾病。近年来,随着补肾降压理论的广泛研究与应用,槲寄生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逐渐得到青睐。文章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中槲寄生的记载,对其进行药物基原考证,明确其补益肾气的功效,深入探究其“补益肾气”“平补阴阳”理论在高血压病中应用的基础。同时结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总结其在治疗高血压病中降低血容量、抑制Ca2+内流、保护靶器官等作用,为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短讯     
山东省菏泽地区医学会于1999年9月26日在菏泽举办“高血压病治疗进展”学术讲座,听课人员500余人。本次讲座由菏泽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吴明永主任主讲。讲座内容:1.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病危险的主要致病因素;2.高血压病人减少心血管病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我国总人口的3.4~7.3%,男女罹病大体一致。对于本病的辨证治疗,大都分为“肝阳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类型。在治疗上多采用平肝泻火、滋阴潜阳、镇肝熄风等治法。本科用“十全大补汤”加减治愈二例高血压病,效果理想,血压稳定。本文试图从“气血”方面探讨一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症状,因此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肝阳”等证候范围。又根据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本病与祖国医学的“心悸”、“胸痹”、“中风”证候相联系。多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中医分型论治的作法,对掌握高血压病的治疗规律,具有一定意义。我院自1971年至1978年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41例,全部病例均按中医辨证分为:(一)肝火亢盛型;(2)阴虚阳亢型;(三)阴阳两虚型;(四)痰湿中阻型。运用固定方药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证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演变,表现出证型的转化。由于证型的转化,从而给辨病与辨证结合带来了动态的发展。丰富了临床研究的内容。下面拟就高血压病的分型与证型转化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潜熄宁”是从历代名医防治“中风”验方中,发掘整理研究出来的,用以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的中药制剂。第一期双盲临床试验,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达81%,降压总有效率为41.1%。高血压病属于“内风”、“肝风”的范围,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又是中风(脑卒中)、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我国轻、中度高血压的转归,大多数为中风,少数为冠心病。中医根据“阳化内风”等理论,采取“潜阳熄风”方法进行防治,卓有成效。“潜熄宁”治疗高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已逾一亿,而且每年约有350万新增患者,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各种疾病中高居首位,每年由于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而丧失者已近百万。目前我国在高血压诊断方面存在着“三低”现象: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尤其是在边远基层,由于得不到及时就治,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脑、肾并发症,甚至猝死,高血压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无形杀手”,因此,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男性54岁干部,于97年3月12日10时许突然头痛头晕恶心,但无感觉、运动、语言功能障。院外诊断为“高血压病”给复方降压片、胃复安、安定等治疗未见好转,于次日上午十时来院就诊,门诊以“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 收入住院。入院查体:T:36.5℃,P:85次/分,R:22次/分,BP:22/13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