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和矫治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8名,患儿呈凹面型,前牙或合并后牙反,上颌相对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近中阶梯,不存在功能性下颌移位。上下牙列无牙周疾病,牙体疾病须治疗,之前未做过正畸治疗。应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正畸前后头影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经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左右,患儿的上颌N-A增长,上颌前移,N-B缩短,下颌后旋,颌骨面角减小、软组织面角相应减小;骨组织和软组织前下面高增加,乳上切牙唇倾,乳下切牙舌倾;上唇突度增大、倾斜度减小,下唇突度减小、倾斜度减小。结论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凹面型显著改善且呈直面型。颌骨和软组织侧貌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颌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未做过正畸治疗的乳牙期骨性Ⅲ类错患儿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2岁,前牙反[牙合]或合并后牙反[牙合],上颌后缩,乳磨牙终末平面呈近中阶梯,不存在功能性下颌前移。应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后,凹面型改善,上颌长度增加,上颌前移,SNA平均增大2.0°,ANB增大2.9°,W its值增大了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前牙轻度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腭平面、下颌平面、[牙合]平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疗程短,反[牙合]及凹面型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牙合]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牙颌结构和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牙合]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10名,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治疗前(T1)治疗后(T2)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石膏模型牙弓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时患儿侧貌明显改善,SNA增大2.70±0.97°,ANB角增大3.99±1.95°,Wits值增大3.21±1.00mm,有统计学差异(P〈0.001)。牙弓宽度增加值从后向前逐渐减小,牙弓周长增加4.66+0.93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牙合]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后侧貌改善明显,上颌骨显著生长和前移,牙弓宽度及牙弓周长增加,能解除上牙弓小于5mm的轻中度拥挤。  相似文献   

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 %.现临床上多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段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分为4.5~8.5岁,9~13岁两个年龄组,均行前方牵引治疗,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上颌骨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NB角增大,下颌骨向后下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轻度舌倾,上唇位置前移,下唇位置无明显改变,软组织侧貌改善.两组病例对比小年龄组颌骨变化大,大年龄组牙齿的改变大.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能很好地促进上颌骨生长和前移,又可控制下颌骨的生长,并有效影响下颌骨的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6.
上颌前牵引可以早期矫正部分上颌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改善上颌骨的发育不足。本 文介绍了前牵引矫治后颌骨、牙槽骨、软组织的改变;扩弓、年龄、矫治器设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及矫治后的复发与保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其对患者的颌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等有一定影响。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程度会随着患儿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矫治难度进一步增加。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多样。文章就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病因、危害、诊断及矫治方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矢状形态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年龄3.7—5.0岁,采用前方牵引治疗前牙反胎,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基骨前移,SNA治疗后增加1.85°±0.60°;下颌骨向后下方旋转,SN—MP和ANS~Me/N—Me治疗后分别增加2.42°±0.59°、(1.85±0.95)%;鼻咽段(PNS—UPW、PNS—Ad2)治疗后分别增加(2.18±0.70)mm,(1.98±0.72)mm,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如〈0.01)。结论: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鼻咽段失状径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乳磨牙为支抗的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合并后牙反[牙合]畸形患者腭形态的变化。方法:12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合并后牙反[牙合]病例,第一阶段Hyrax支架式上腭快速扩大器扩大2—3周至上颌牙舌尖咬在下颌牙颊尖。第二阶段前牵引至前牙覆盖2~4mm,对矫治前后模型进行腭形态测量。结果:腭底宽增加1.98mm±0.97mm,磨牙距增加5.04mm±1.30mm,腭底宽增加量/磨牙距的增加量为41%,上颌牙槽突夹角增加8.57°±4.05°,左磨牙的倾斜角颊倾8.99°±4.06°,右磨牙的倾斜角颊倾8.34°±3.94°,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腭深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是矫治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合并后牙反[牙合]畸形的较好方法,腭底宽、磨牙距、上颌牙槽突夹角、磨牙倾斜角的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腭的明显变化使畸形的上腭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1.
因上颌发育不全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上颌前牵引可以有效治疗该类错(牙合)畸形,本文介绍了现阶段临床上所使用的前牵引方式、矫治疗效、影响因素及矫治后的复发与保持.  相似文献   

12.
前方牵引对于乳牙期骨性Ⅲ类错he牙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前牙反牙合是乳替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儿童口腔医生常常需要面对的临床问题。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有骨性和非骨性之分,其鉴别诊断对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乳牙期常用的前牙反牙合治疗技术包括乳尖牙调牙合、咬翘法、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及不良习惯去除。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是替牙期最为常用的前牙反牙合矫治技术。随着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前牙反牙合可能会出现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的效果。方法:7-12岁安氏Ⅲ类骨性的反(牙合)8例,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结果:上颌骨与上牙弓均有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上切牙唇倾度减小;下切牙舌侧倾斜;上下颌骨矢状关系逐渐趋向正常,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是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 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共 2 6人 ,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 ,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 ,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 ,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 ,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 (SPPS ,MPS ,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 :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 ,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 ,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应用面框和改良颏兜前方牵引器对2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儿童进行早期治疗。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前方牵引以及二期固定矫治器的矫治,使前牙覆验覆盖以及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 对轻中度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取早期的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骨生长,前方牵引是Ⅲ类错[牙合]早期轿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作用及其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霞  陈远萍 《口腔正畸学》2004,11(4):190-192
骨性安氏Ⅲ类错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畸形 ,据统计 ,在骨性安氏Ⅲ类错中 ,伴有上颌后缩者 ,替牙期占 13% ,恒牙期占 34% ,故早期进行矫形治疗尤为重要。2 0世纪 70年代后期 ,人们逐渐认识到上颌骨后缩是安氏Ⅲ类错的一个重要因素 ,使得前方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 ,国外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早期矫治已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本文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以期为临床实践与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一、上颌前方牵引的主要临床作用1.上颌前方牵引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的主要影响(1)颌骨与牙齿硬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基托粘结式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乳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乳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病例,采用基托粘结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后SNA增加(2.3±1.1)°,SNB减小(1.1±0.9)°,ANB增大(3.5±2.2)°,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面凸角增加(4.3±2.1)°,全面凸角减小(4.8±2.6)°,患者侧貌由Ⅲ类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结论 基托粘结式上颌前方牵引器可以有效地矫治乳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调整上、下颌骨间前后向的位置关系,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20.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相当复杂,其中以上颌后缩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较为常见.临床上常采用颏兜、前牵引等来抑制下颌生长,促进上颌发育,但效果不肯定.本研究采用磁力矫治器来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