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是腹部手术后短时间内(2周内)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我院从1993年2月~2006年2月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均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多在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多发生于手术后1~3周,占术后肠梗阻的80%~90%[2].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简称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我院自1992~2003年共收治炎性肠梗阻病人34例。均采取非手术治疗,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有多种类型,术后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肠梗阻原因不同,治疗措施各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系由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特点腹部手术创  相似文献   

5.
<正>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术后并发症,而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tory small bowel obstraction,ERISBO)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其一般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1~3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传统肠梗阻手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法将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分成2组(40例/组),分别实施传统肠梗阻手术(对照组)和小肠内排列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但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更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00%)更低(P0.05)。结论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案中,小肠内排列术能够达到传统肠梗阻手术的疗效,并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一直是临床上一个重要问题。近 10年来人们对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Living -stone和Passaro把肠梗阻定义为肠蠕动功能受到抑制 ,把术后肠梗阻分为单一肠梗阻 (术后 2~ 3d内肠蠕动自动恢复 )和麻痹性肠梗阻 (术后 3d肠蠕动仍未恢复 )。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生机制和治疗仍不甚清楚。现将腹部术后肠梗阻发生机制及治疗加以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1 发病机制1.1 术后胃肠动力的改变 外科术后胃、小肠和结肠正常基本电活动减弱。另外 ,移动性运动复合波 (MMC)是肠收缩的唯一动能 ,术后患者不能进食及术…  相似文献   

8.
<正>1基础治疗和术前护理:(1)胃肠减压:及时放置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吸出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需手术者也是必要的术前准备。胃肠减压还可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与循环障碍。(2)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置入配合序贯区域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恶性肠梗阻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组20例(对照组)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序贯区域动脉内灌注化疗组(观察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最终肠梗阻导管拔除率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入院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无患者拔管,观察组成功拔管5例(22.7%),两组间最终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配合序贯区域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最终拔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之一,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本病一般分为急性机械性(单纯性和绞窄性)和麻痹性两类。现将各型的X线诊断及其病理基础分述如下。一、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小肠梗阻的机制:正常消化道内含有大量液体,除从饮食摄入外,主要是消化腺分泌和消化液,每日总量约7.000毫升。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简称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它有别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如果对其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其诊断为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误行手术。我院1996-2004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曾繁余  王维良  靳清 《广西医学》2004,26(4):552-553
肠梗阻作为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它的处理,尤其是机械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已为外科医师所熟悉。腹部手术后的肠梗阻则是普通外科医师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它的处理困难在于判断它是炎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或是其它类型的肠梗阻。只有正确判断肠梗阻的类型,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1] ,它系指由于腹腔手术创伤或腹部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或渗出,形成一种动力性与机械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我科从1998年10月~2 0 0 3年4月底共收治炎性肠梗阻病人2 6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现报道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ileus,EPII)是指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因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牯连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中并不多见,而手术后1~2周发生的肠梗阻约90%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如果对其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肠坏死、穿孔、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给予必要的重视.现对我们收治的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肠梗阻不同时间段内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手术处理,n=8)、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n=32)及肠梗阻组(回盲部上5cm处结扎肠管,n=32),各组分别于模型制备手术后8、24、48、72h取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PCT、CRP浓度。结果肠梗阻组血浆PCT、CRP均于术后8h开始持续升高,至72h达到最高峰,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11.303、318.77,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肠梗阻组血浆PCT、CRP水平在48、72h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30.564~95.741,P<0.05)。肠梗阻组血浆PCT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 PCT、CRP可以作为评价肠道屏障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肠腔内容物通过肠道时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者称为急性肠梗阻,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生者称为慢性肠梗阻,临床未做特殊说明的肠梗阻,通常是指急性肠梗阻而言。下面谈谈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7.
假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正新 《中国医刊》2003,38(10):24-26
假性肠梗阻是一种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腔内或腔外的机械性肠梗阻证据存在的综合征。临床上病人可有肠梗阻症状的反复出现 ,却找不出引起梗阻的机械性原因 ,甚至有些还因此接受了不止一次的手术探查 ,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胃肠动力研究的深入 ,目前认为假性肠梗阻是由严重的胃肠动力紊乱包括动力低下或动力失调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动力紊乱的类型与潜在的病因有关。1 假性肠梗阻的分类和病因按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 (复发性 )两类 ;按梗阻的部位分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按致病的原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  相似文献   

18.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骅 《中国医刊》2002,37(6):18-19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之一 ,约占肠梗阻的 4 0 %。腹腔内粘连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提。腹腔内粘连除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外 ,还可引起慢性腹痛、不育症以及增加腹部再次手术的困难。怎样最大限度地预防粘连一直是外科领域的一个难题 ,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下面就有关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及预防作一介绍。1 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引起的肠梗阻。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的形成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原因见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 ,临床上较少见 ,而后天性腹腔内粘连较多见 ,常因腹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7年到2001年间我科收治的65岁以上212例肠梗阻病人进行分析;结果:病因明确204例(96.2%)中机械性肠梗阻176例(86.3%),而肿瘤引起肠梗阻86例(42.2%),原因不明8例(3.77%)。非手术治疗102例(48.1%),手术治疗110例(51.9%)。术后并发症12例。死亡15例(7.1%),其中急性肠梗阻及肠梗阻有合并症者6例(2.8%);结论:204例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粘连性肠梗阻94例(46.1%),肿瘤性肠梗阻62例(30.4%),肿瘤性肠梗阻以直肠癌及左半结肠癌多见。老年性急性肠梗阻及合并其它疾病的肠梗阻病情进展快,术后并发症高,死亡率高。强化围手术期治疗,预防肠道感染及时有效手术治疗,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痉挛性肠梗阻是假性肠梗阻的一型。所谓假性肠梗阻是指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但找不出梗阻肠道的器质性狭窄改变,例如肿瘤或肠扭转等均不存在.假性肠梗阻首先由 Ogilvie 于1948年描述,故又称 Ogilvie's 综合征。按起病急缓分类,假性肠梗阻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中包括麻痹性及痉挛性肠梗阻;慢性型多指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简弥 CIIP)。按梗阻部位分类,假性肠梗阻可分为小肠型与结肠型。假性肠梗阻又被称为动力性肠梗阻或功能性肠梗阻。本文仅对痉挛性肠梗阻(Spastic-ildes)做一简要介绍.发生率痉挛性肠梗阻少见,是动力性肠梗阻的一型,约占各种肠梗阻总数的0.2%.多发生在50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