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收到答案36份。现综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王承玺、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闾文德及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陈明森等同志的答案刊出供参考。答案正确及基本正确的还有以下同志:杨玉莲 王陇芝 王兆玉 赵强 张蓉 李兴杰 李万发 夏克良 张良洁 潘忠平 耿瑞敏 张长才 吴亚平 郑世杰董薇 顾琪 吴慧珍 毛伯根 朱雁文 陈先品 岳东辉 卢鹤卿 高凤林 李晓芳 刘瑾 杜忠珍 陈淑华 胡素霞于黎玲  相似文献   

2.
本期《思考心电图》综合了众多读者来稿,现将答案刊出,供参考.答案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同志有:王陇芝 赵旭 吴慧珍 王承玺 闾文德 常振华 陈淑华 刘长才 毕建林 耿瑞敏 郑世杰 梅丽娟 李万发  相似文献   

3.
本期思考心电图参考答案综合了众多读者的意见而成.答案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有以下同志:闾文德 刘长才 毕建林 江宁 沈秀凤 常振华 郑世杰 高凤林 刘琪 王丽熙 吴慧珍 赵培君 陈明森 陈先品梁晓和 李华德 赵旭 武雪婷 杨惠芬 沈玉玲 秦继祥 张良洁 李万发 毛伯根 王承玺 岑屹 王陇芝 胡素霞耿瑞敏 梅丽娟  相似文献   

4.
《心电学杂志》2007,26(4):202-202,262
《思考心电图之96)的答案中仅南天一同志的答案基本正确。多数读者与以上参考答案有一定出入,关键在于分析时多被QRS波群形态多变的假象所迷惑,首先考虑其起源于心室起搏点,诊断为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重室性并行收缩,而忽略了其多变中又呈规律性演变的特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本图Ⅰ、Ⅲ、aVR、V_1—V_4导联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2s,P-P间距0.64—0.76s,频率86次/min。Ⅱ导联R_1—R_3、aVL导联R_(6、7)及aVF导联的QRS波群之前无P或相关P波,为异位心室波,根据QRS形态特征、时限0.12s、R-R0.68—0.73s、频率88次/min等判断,属室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Ⅱ导联R_1—R_3、aVL导联R_3—R_5表现P-R间期短,QRS时间宽或P波后QRS波群逐渐增宽畸形,极似预激综合征和程度不等预激的手风琴样改变。但aVL导联R_(6、7)及aVF导联的R波前均无P波是室性异位波的佐证,可以排除预激征,说明前者(Ⅱ)QRS与P波无关,后者(aVL)是窦性激动与室异位激动共同除极心室所形成的不同程度室性融  相似文献   

7.
图1为常规九导联,窦性P-P 间期规则,频率为58次/分,P 波宽度0.09秒,P-R 间期固定0.12秒,QRS 波宽大,时限0.12秒,在Ⅰ、Ⅱ、aVR、V_5导联QRS 起始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8.
1983年3月16日描记的心电图(A)基本心律为窦性,P-R缩短为0.10”,QRS波群延长约为0.12”,起始部有δ波,V1的QRS波群向下呈QS形,V5的QRS波群向上呈R形,符合典型的B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预激综合征(B型)。  相似文献   

9.
本例Ⅱ导联心电图表现为:(1)窦性P-P间期基本规则时,其P-R间期逐搏延长。最初3—4次心搏之P-R间期延长量较少,提示快径路内呈不典型文氏现象,文氏周期最后一次心搏之P-R间期显著延长,提示激动由快径路转为慢径路传导。(2)每当P-R间期显著延长时即诱发一系列快速的P~-波,频率136次/min。每两个P~-波下传1个QRS波群。提示房室交接区内折返激动在顺向传导时出现2:1阻滞。(3)按窦性P波的出现规律,上行R_4的T波终末部应出现窦性P波。故而R_4之折返激动欲夺获心房至少应赶在T波终末部之前出现;但仔细观察R_4之ST-T既未发现窦性P波亦未  相似文献   

10.
上两行第1、2个QRS 为正常心室激动波群,在V_5导联T 波倒置,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从第3个QRS 波开始,P-R 间期仍恒定但QRS 随P-P 间期缩短呈现规律性改变:QRS 时间逐渐延长,而QRS 形态在V_1导联S波逐渐加深,V_5导联R 波逐渐减低同时S 波逐渐加深,直至第8个QRS 形态固定,V_1、  相似文献   

11.
《心电学杂志》2010,29(2):186-186
本例为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可见窦性P—P间期规则,频率102次/min,其中R5、R8、R14、R17、R18之前的P—R间期固定为0.24s,从V5、V6导联可见QRS时间为O.08s,为窦性P波顺传;ST段在Ⅱ、Ⅲ、aVF导联明显抬高且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即所谓“损伤型单向曲线”(或巨“R”波),V5、V6导联呈现弓背型抬高,V6较V5导联更明显。而在I、aVL、V1~V4导联明显压低。各导联均未见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2.
《心电学杂志》2007,26(1):59-59
《思考心电图之93》共收到19份答案,现综合各位读者的意见,刊出参考答案。答案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有闾文德、吴亚平、李兴杰、潘医歌、曹庆生、代自力、耿学军、汪宁等同志。  相似文献   

13.
本期收到的思考心电图答案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诊断。体表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时还依赖于电生理的进一步检查 ,但本例未作电生理检查。为扩大分析思路 ,现提供两种解释 ,供大家参考。1.本例基本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心率102次/min ,为窦性心动过速。长Ⅱ导联可见每三个QRS波群为一组规律性出现 ,QRS波群均有挫折 ,时间0.10s,每组第1个P_R间期0.12s ,第2个P_R间期0.22s,在长P_R间期后的ST段上可见一P -波 ,P-_R间期0.52s后见形态与窦性相同的QRS波群 ,…  相似文献   

14.
15.
《思考心电图之129》共收到17份答案,以下同志的答案正确或基本正确:国卫民 马如飞 耿学军 闾文德 曾德芳 许燕 齐治平 徐立文 庞曰同  相似文献   

16.
《心电学杂志》2006,25(4):231-231
本例P波及其发生规律表现为:①提早出现,P′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顶峰、终末部及T波后,呈二~四联律,以二联律为主,如上行P′2、5、7、9、中行P′2、4、7、9及下行P′4、8,下传的P′-R间期0.15~0.32s,偶联间期不等(0.41~0.64s),两异位搏动之间能以1.30~1.38s测得倍数关系,均值互差范围为±3%;②延迟出现,有时连续出现3次,如上行P3、4、中行P5、6及下行P1、2、3、5、6、7,P--R间期0.11s,逸搏间期为1.04~1.11s,考虑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短阵性逸搏心律;③期前收缩后出现,P波形态有低平、直立及倒置3种,如上行P1、6、8、中行P1、3、8…  相似文献   

17.
《心电学杂志》2005,24(4):229-229
本例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P—P问期0.60s,频率100次/min,每隔两个窦性搏动会提早出现1次呈rS型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偶联间期相等为0.29s,代偿间歇完全,部分宽大畸形QRS—T波群后紧跟两个呈室上性型的QRS—T波群,其中第1个前有窦性P波重叠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  相似文献   

18.
《心电学杂志》2003,22(4):204-204
本例V1导联心电图可见清晰P波,P-R间期0.14s,P-P间期上行最大互差0.10s,下行最大互差达0.30s。以上行为例梯形图(图1)示P1-P2间距1s,频率60次/min,为P1波下传R1,R2为提前增宽畸形,在其T波上有一窦性P波被干扰未下传,P3波和R3为窦性搏动,在R3的ST段上有一高尖P'1波,此P'1波干扰未下传,R4同R2,在R4 ST段上的P4波也被干扰而未下传。故在P3与P4之间夹有提前P'1波及提前增宽畸形R4,而在P1与P2波之间仅夹有提前增宽畸形R2。此后的P5~P6及P7~P8之间均夹有1次P'波和提前增宽畸形QRS波群。关于V1呈QS型,若V3R也呈QS型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例心电图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两次S1S1刺激前R-R间期360ms,频率167次/min,QRS波群在下壁导联呈(q)Rs型,s波明显,V1呈rS型,QRS波群终末略凸起,对比S1S1刺激后QRS波群,可以明确是假性“s”波及伪“r”波,结合双极食管导联可见逆行P波(P-波)重叠与QRS波群中,R-P-E间期<70ms,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1S1刺激后R-R间期380ms,频率158次/min,对比刺激前,发现下壁导联QRS波群的假性“s”波及V1伪“r”波消失,QRS波群之后可见明显P-波,在Ⅰ、aVL倒置,在V1直立,P-波倒置深度Ⅱ>aVF>Ⅲ,食管导联R- P-E间期90ms,V1 R-P-间期110ms,明确为左(后)侧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本期思考心电图共收到答案44份。现由何方田医师提出参考答案。答案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同志有: 朱翊钧 刘长才 杨学明 潘忠平 阊文德 李兴杰 张良洁 岳东辉 杨桂英 毛柏根 王承玺 叶璟 耿瑞敏 毕翠君 李迪俊 胡素霞 董薇 李万发 孙爱华 朱红梅 宋琦 梁兴国 吴亚平 杨玉莲 高云纯 陈明森 王兆玉 卢鹤卿 吴慧珍 李晓芳 郝建华 王陇芝 刘琪 贾邢倩 张永庆 杜忠珍 汪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