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由于病毒自发变异的存在,人们将乙型肝炎病毒分成不同的基因型.各基因型HBV在区域分布、致病性和疗效反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拉米夫定是一种嘧啶类核苷类似物,它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耐拉米夫定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还尚不一致,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YMDD变异与基因型、HBV BCP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集的245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多重PCR法检测HBV的基因型;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HBV YMDD变异及变异类型;巢式PCR法扩增HBV C基因区,测序分析BCP位点变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HBV YMDD野生株、变异株中,基因型B、C、B与C混合型分别为8.8%、89.2%、2.0%;6.3%、93%、0.7%,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的差异.HBV BCP的变异率在YMDD野生株与变异株分别为69.6%、76.9%,无统计学的差异.在HBV YMDD野生株中,HBV B基因型BCP的变异率22.2%,C基因型BCP的变异率73.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YMDD变异株中,无统计学的差异.在YIDD、YVDD变异株HBV BCP变异率分别为83.0%和64.6%,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 在HBV YMDD野生株中,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更易发生BCP变异;YMDD变异株中,BCP变异率在B、C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BCP变异在变异类型间(YIDD、YVDD)存在统计学差异;与YVDD变异株相比较,YIDD变异株易发生HBV BCP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苏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我们选择常州三院住院病人HBV DNA阳性血清104例,进行基因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的2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并对各HBV基因型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结果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率为40.6%,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1.2%,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6.3%,C基因型为12.4%,统计学方法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期间的YMDD变异发生率B基因型组为13.2%,C基因型组为37.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B基因型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其疗效机理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C基因型容易发生YMDD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PCR-RFLP检测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方法。方法 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中HBV DNA由阴性再次转为阳性患者及HBV DNA始终保持阳性的血清达1年或1年以上,用3对引物扩增HBV P基因的C区,扩增产物分别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酶切结果用8.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HBV YMDD变异,同时血清用全自动测序仪检测YMDD变异。分析比较两者结果。结果 35例病人,包括33例HBV DNA再次阳性患者,2例用药1年HBV DNA未转阴。14例病人出现YMDD变异。PCR-RFLP结果为6例YVDD变异、4例YIDD、1例YI/MDD、21例YMDD与测序一致。另3例PCR-RFLP结果为YI/VDD,即混合变异,测序报告为2例YIDD、1例YVDD,分析相应的测序图,存在混合变异。并把YIDD与YVDD变异的血清混合,行PCR-RFLP,结果与YI/VDD一致。结论 用PCR-RFLP能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YMDD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叠加伍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V复制和变异的影响.方法应用拉米夫定、干扰素α-2b、黄芪注射液三联叠加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抗HBV效果进行比较评价.检测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血清HBVDNA浓度;HBVDNA的YMDD变异率和前C区变异率.结果A组(叠加用药组)与B组(拉米夫定单药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在第12周、36周及4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在第36周、4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HBe阳转率仅在第4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浓度比较,治疗12周时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36周和48周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12周,A组出现前C区BCP变异;疗后24周、36周和48周,两组均出现YMDD和前C区变异.结论与拉米夫定单独用药比较,三联叠加疗法可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更显著降低血清HBVDNA浓度,并减少YMDD变异,故其抗HBV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点突变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冰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9(3):85-88
本文对近几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四个开放读码框(S区、C区、X区和P区)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的点突变的研究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北两城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的构成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我国南北两城市530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以了解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的特点和差异。方法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广东省廉江市530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HBV DNA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结果 哈尔滨和廉江市HBV血清型以adrq为最多,分别为87.2%和73.5%,其次为adw2,分别为12.0%和25.7%,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两市HBV基因型均以C型为主,分别为87.8%,73.2%,其次为B型,分别为12.2%和26.1%,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在廉江市仅有1例D型,1例B、C混合型。结论我国南北两城市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构成较为单纯,均只有两个类型,其比例构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并了解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BV基因型和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并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5份标本检出基因B型138例(32.47%),基因C型272例(64.00%),B\C混合型15例(3.5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发现C型基因HBV-DNA含量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型基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临床诊断分析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ASC)以B型基因为主,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以C型感染为主.结论 浙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C为主,未检出其他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中基因C型较基因B型更易转为慢性化,基因C型HBV感染者所致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贵州侗族、苗族和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贵州侗、苗、汉族HBV感染者的基因型。方法 比较 12 7株各基因型HBV全序列S基因核苷酸序列 ,用DNA分析软件筛选出 3个限制性内切酶。设计 3条HBVS区引物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产物经MboⅠ、BstNⅠ或BsmAⅠ酶切 ,分析酶切产物电泳图谱 ,建立区分HBV(A~F)基因型的方法。对贵州 16 6份侗、苗、汉族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 ,5份PCR产物直接测序验证分型方法的准确、可靠。结果 S基因PCR RFLP分型结果准确 ,5份酶切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 16 6份标本中 ,B基因型 138份 (83 13% ) ,C型 2 8份 (16 87% ) ,未发现B、C以外的其他基因型。侗族的 4 8例中 ,4 7例为B型 (97 92 % ) ,1例C型 (2 0 8% ) ,苗族的 5 2例中 ,4 9例为B型(94 2 3% ) ,3例C型 (5 77% ) ;6 6例汉族也以B基因为主 (6 3 6 4 % ,4 2 6 6 ) ,但C型有 2 4例 (36 36 % ) ,与侗、苗族HBV感染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35 0 5 88,P <0 0 0 5 )。结论 贵州地区HBV基因型由B、C 2型构成 ,且以B基因型为主。汉族患者C型较多 ,而侗、苗族患者中B型是占绝对优势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的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YMDD变异与病毒数量及药物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以HBV DNA拷贝数105IU/ml为界线,将145例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对HBV YMDD各种变异模式的突变率进行比较。再根据HBV变异状态将患者分为未变异组、纯合变异组和杂合共生组三个组,将三组患者HBV YMDD突变率与治疗时间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数量,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DNA204位点基序变异(rtM204I/V)。结果:HBVDNA≥105IU/ml组纯合变异突变率高于DNA<105IU/ml组(P<0.05),但其杂合突变率低于DNA<105IU/ml组(P<0.05)。药物治疗时间较长的乙肝患者,容易发生HBV YMDD纯合变异及杂合变异。结论:检测分析乙肝患者HBV的DNA YMDD变异与其数量和药物治疗时间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上安全用药及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增城地区与广州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差异性比较.方法 利用荧光PCR法对HBV携带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增城地区B型占87.0%,C型占11.6%,BC混合型占1.4%,没有发现D型;广州地区B型占48.9%,C型占43.7%,BC混合型占6.5%,D型占0.9%。结论 增城与广州HBV DNA基因分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确定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利用PCR扩增得到HBV的S基因和C基因;用MEGA3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 约93%样本的HBVS基因和C基因序列均位于HBV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C,近7%的样本其S基因和C基因序列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B。结论 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多数为基因型C,少数为基因型B,未发现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出现HBeAg转阴是病毒复制减弱和病情好转的标志,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因为,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位点极易发生变异,其中HBV前C区1896位点(G1896A)变异后形成终止密码是HBeAg阴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机理,我们对非母婴垂直传播(水平感染)感染HB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7例的血清联检肝功能酶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脂酶(CHE),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前胶原(Ⅳ.C),以及G1896A位点变异.分组比较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和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1999,6(4):114-116
自1998年Okamoto初步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A~D分型标准后,目前HBV DNA基因型已分为A~F六型。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型方法及其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意义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及病理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与其临床生化结果、病毒定量和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基因型16例(17.4%),C基因型71例(77.2%),B+C混合型3例(3.2%),未分出型2例(2.2%),其中B和C基因型在丙氮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82.6±82)U/L和(84.7±71.5)U/L,病毒复制水平Log值分别为(5.8±1.4)和(5.9±1.5),C型患者中有8例病理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和C型慢性肝炎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病毒复制、HBeAg表达水平及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