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中药归经学说源于中药的作用和临床效应,是中药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学家把中药的定向、定位功效与脏腑经络理论相结合,派生了临床执简驭繁、行之有效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药归经学说浅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特点,把所有的药物分别与经络和脏腑加以联系,以说明某一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病变的选择性治疗作用,称作归经学说。中药的归经学说,是中药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医生正  相似文献   

3.
中药归经学说与中医辨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药物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它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以药物的功效和所治病证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理论与中医脏腑经络、部位器官等基本理论的必然联系。中药归经的认识方法可以有多种,但最终均统一到脏腑辨证中去。因为归经所指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脏腑经络的病证也可包括部位器官的病证。所以以脏腑经络为主,辅以部位器官辨证确定疾病的定位是研究药物归经的主要方法。即使用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甚至以基因、受体、靶点乃至功能、成分、元素等表示,也要以脏腑经络为核心反映其与部位器官甚至基因、受体、靶点乃至功能、成分、元素等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归经、引经与药引三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归经,是药性理论的内容之一。“归”,归属,“经”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就是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的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来说明某一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例如:杏仁治喘入肺经;朱砂安神归心经;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由此可见,归经是观察临床疗效后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性能是多方面的,除了上次所述“性味”以外,还有多种性能,归经和升降浮沉也是其中两项重要的内容。一、关于药物的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对于脏腑、经络具有选择作用的性能,例如对肺脏或手太阴肺经具有选择作用,就称为“归肺经”;对肝脏或足厥阴肝经具有选择作用,就称为“归肝经”等。归经学说,是在中医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古代医家在长时期临床用药实践中,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药物对于人体  相似文献   

6.
“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不捷效”。归经理论早为前贤所重视,且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归,归属之义。经,指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归经的理论主要是以药物本身的性能和机体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的。因为归经理论揭示了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这一客观规律,故对临床选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研究中医药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仅就药物归经的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药物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机理,把中药与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来说明某药物特定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引经药特指方剂中某些中药具有能使方剂中其余药的归经作用、定向地加强或发生变化,在临床方剂配伍用药时能发挥左右该方剂治疗的定向、定位等重要作用。引经药学说、方剂归经学说等都来源于药物归经理论体系,引经药及中药归经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归经指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的定位、定向理论。明代中药归经在继承金元时期药物归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众多医家对中药归经进行阐述与发挥,并出现了方剂归经。  相似文献   

9.
归经学说是指祖国医学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特点,把所有中药分别与经络、脏腑加以联系,以说明某一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病变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其与方剂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认识,从其对方剂用药配伍的指导及其对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的阐释两方面探析归经理论与方剂学的关系。归经理论使理、法、方、药更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相似文献   

11.
中药归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作为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然而归经概念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归经是药物对机体的某部位,还是某征候的作用呢?至今仍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有认真讨论的必要。笔者通过对中医基本理论的认真学习,和对归经理论的反复探讨,认为归经是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证候能起主要的治疗作用,而不是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下面仅就这一问题,作为初学者,谈谈个人看法。一、归经学说的渊源在《内经》、《神农本草经》,以及历代中药书籍中,每论述一味药物时,首先标  相似文献   

12.
中药归经入脑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中药归经入脑的证据及方法论,中医学证据主要有文献记载的相关药物、脏腑系统证据、经络系统证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经与血脑屏障、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受体学说、环核苷酸、脑保护作用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中药归经入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理论归纳的是中药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而归经的判定依据应当以所治病症的病位为标准,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中药的归经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与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理解基本一致。目前,对归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涵,正确应用归经药可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在多年临床运用中也取得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归经【概念与含义】药物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经络的性能,叫作“归经”。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并结合中药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纳认识中药的理论,称作“归经学说”。中药归经的特性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已为医家所注意,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以后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对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经归纳方形成了归经理论。张元  相似文献   

15.
中药归经现代实验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丰  杨得坡 《新中医》1999,31(11):55-57
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发展 ,一些学者从微量元素、功效成分和药理药效等方面对中药归经学说进行研究 ,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结论。鉴于此 ,笔者就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和现代药理学角度 ,分析归经现代实验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局限性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归经研究的成果与归经实质。1 归经现代研究的方法、原理及成果 1 1 体内分布法 该类方法着眼于药物直接作用脏腑经络 ,发挥药理作用 ,常用的技术包括同位素示踪、放射自显影、微量元素分析等。1 1 1 归经与作用部位 雷氏做了 2 0 5味常用中药归经和解剖…  相似文献   

16.
从归经的来源、归经的命名、归经的理论基础、归经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脏腑学说与归经学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药归经理论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起源较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以后,中药归经理论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归经学说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性理论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药物的性能,对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对归经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目前常用中药的归经情况用统计的方法作了初步的归纳分析,现将统计结果及有关讨论作一介绍。由于历代本草对药物的归经记载出入较大,本文以凌一揆编高校第五版《中药学》教材为蓝本,参考《中药大辞典》、《中草药药理学》(吴保杰编)、《中药学》(周凤梧编),取所载有归经的中药进行分析。一、药物归经与作用部位的关系一般认为,药物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些病变部分(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选择性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发生作用的部位和范围。现参考《中药  相似文献   

18.
四归经有十二经的病也就有治十二经病的药。所谓归经简单地说,就是说明药物对某个脏腑经络的疾病起主要的治疗作用。例如:麻黄解表发汗,平喘,因为它能治疗肺经疾病的作用,所以归肺经;麻黄并有利尿作用,所以又归入膀胱经,中医认为某一症状或症候群的出现,那是脏腑十二经络发生病变时的表现,所以归经与脏腑十二经络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19.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中药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即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经学说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可从四气五味、临床辨证、方剂配伍、中药炮制等几个方面理解。目前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药效观察法、环核苷酸水平变化观测法、受体学说等5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归经学说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挥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作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这便形成了归经理论。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