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方法: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想像组18例采用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照组13例常规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结果:经过15-72次治疗,2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评定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想像组的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方法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分期取穴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方法,2组患者取穴后行针刺和电针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Brunnstrom分期法对2组患者肩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肩痛程度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及上肢功能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针刺取穴方法和治疗措施对偏瘫后肩痛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点穴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洲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1次/日。45—60分钟/次,每周训练6次,共6周;治疗组加用“运动想像”疗法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量表(MBI)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2组评分变化和疗效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NIHSS、上肢、腕和手及下肢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和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治愈+显效)分别为73.3%和46.7%,2组比较差异有最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偏瘫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骨盆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2组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性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3级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强迫疗法联合想像疗法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强迫疗法”联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强迫疗法”“运动想像”疗法可促进脑损伤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d进行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国际通用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法(P〈0.01或P〈0.05),实验组FAM、BI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针刺及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采用头针、体针、推拿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9.93±7.82)分明显少于治疗前(22.30±8.19)分(P〈0.01)及对照组治疗后(13.04±7.96)分(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应用头针、体针、推拿及运动治疗,能较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夹脊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方法:SC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痉挛程度及运动感觉功能变化。结果:治疗90d后,观察组Ashworth、腱反射、阵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仅腱反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夹脊低频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董薇红  程安龙 《现代康复》2001,5(10):119-119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进行早期促进技术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综合治疗,与单纯促进技术疗效比较。方法 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上述方法治疗的功能评定均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两种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偏瘫患的综合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治疗,综合性康复措施优于单纯本体促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综合康复护理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12周进行测评。结果 康复护理组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综合康复护理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预防和减少继发障碍的发生,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加神经促通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03/2004—12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按治疗单的序号分为促通仪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30min/次,1次/d);促通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最大治疗电流19.5mA,治疗频率调整选择(1~1000Hz)自动治疗选择(3~100Hz),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正负电极的放置部位,首先是脊髓通电治疗时间为15min,然后分别给予上下肢通电治疗各15min,共45min。以上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估方法评定患肩关节活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同时应用Fud—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60例患者均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0比116分,P〈0.01)。②Fugl-Meyer肩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2比78分,P〈0.001)。③上肢Fud—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12,P〈0.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合并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治疗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侧枝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PCI后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阶段康复运动程序,作为康复运动组(运动组),18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作为康复运动+体外反搏治疗组(运动反搏组),20例为单纯PCI对照组(对照组)。3个月后采用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并于术后第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展均较快,其中运动反搏组第3阶段RPP和RPE值明显低于运动组(P〈0.05)。(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定结果显示,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均达较高康复程度,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3)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较治疗前提高(P〈0.05和P〈0.01),而且运动反搏组的NMD也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侧枝循环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运动反搏组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结论PCI术后给予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从而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医学训练式治疗(MTT)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MTT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肌力、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PT、TW、AP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MTT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9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52例,采用包括作业疗法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无作业治疗的其他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及偏瘫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作业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实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的实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增加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能显示提高腰椎管狭窄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保持困难(MI)对左侧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为预测左侧偏瘫患者的康复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通过Joyn等编制的MI评定量表,分为MI组31例,对照组33例。2组除有、无运动保持困难外,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评定表、偏瘫上肢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等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对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常规康复训练1个月后,MI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除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立位平衡、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上述各项指标除下肢运动功能外(P〉0.05),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后,2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MI组患者除上、下肢运动功能外,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保持困难对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负性影响。但传统康复训练对具有运动保持困难的左侧偏瘫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只是提高程度明显受到影响。说明运动保持困难可以作为左侧偏瘫患者康复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在对这类患者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保持困难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按急性期常规处理的同时均进行促通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A组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FM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A组优于B组(P〈0.01)。SI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提高(P〈0.01),B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分期针刺配合促通技术可以显著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