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78~81年,收治伤寒512例,其中有10例伤寒性肝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伤寒性肝炎,男9例,女1例,年龄16~35岁。症状特点:持续发烧,呈稽留热型2例,弛张热型5例,不规则热型3例。相对缓脉6例。特殊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呈无欲状,呆滞、重听、谵妄、谵语等)10例均有,仅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1岁,住院号13192。因持续性发热9天伴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在外诊治无效,于1986年6月9日以伤寒收入院。检查:T40℃,p96次,R24次,Bp90/60,急性热病容,表情淡漠,神清合作,视力正常,心肺(—),肝脾来扪及,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Hb11.5克,WBC5800,N56,L44,EC O/mm~3,二便正常。血清肥达氏反应:“O”1:640,“H”1:640。血培养:检出伤寒杆菌。按伤寒治疗:抗菌素丁胺卡那霉素0.4克/d肌注,住院14天后,病情明显好转,于退热后第11天患儿突然抽搐,两眼斜视,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8例伤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伤寒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血培养与肥达氏反应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伤寒并伤寒性肝炎患者发热100%,畏寒占97.2%,食欲减退及恶心占71.1%,肝、脾肿大分别占57.9%、52.6%,玫瑰疹少见仅5.3%:ALT 50~100 IU/L者占76.3%、101~200 IU/L者占10.5%,AST 50~100 IU/L者占63.2%、101~200 IU/L者占23.7%;伤寒性肝炎患者常规护肝治疗,临床预后良好.结论:肠伤寒应常规检测ALT、AST,以便早期发现伤寒性肝炎患者;伤寒性肝炎患者早期诊断,综合护肝治疗,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鼠伤寒沙门氏菌脓胸之报道,国内外文献资料记载尚属罕见。国内除1980年中华内科杂志报道一例外,尚未见有类似病例报道。现将我院内科收治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2岁、贵州清镇县农民。因不规则发烧,右侧胸痛15天于1985年7月24日入院。1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感右胸烧灼样疼痛,入夜高热,热前无寒颤,热退无明显出汗。发烧不规则,以夜间为甚。偶咳嗽,痰不  相似文献   

5.
患者:××××,住院号873581,男性,藏族,32岁,西藏拉萨人,职业:商人,患者于18天前在国外探亲期间,因吃不洁食物及肉,感腹部不适,继而拉脓血便4—5次/日,腹痛有里急后重感,未治疗,于8天前开始持续高烧不退,在国外某私人诊所买药服,药名不详,烧仍不退,于6天前回国,服藏药,药名不详,仍不好转,两天前胸部出现红疹不痒,于1987年9月1日来我院就诊,在急诊室观察两天,体温持续在38.5℃-39℃,BP=10.7/8.0kPa,心率80次/分齐,肺(一),胸透:心肺未见异常.查WBC3.9×109/L,中性0.69,淋巴0.31,大便白细…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伤寒的病例少见,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女,26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及全身酸痛4天,于1995年8月16日入院。体检:体温38℃,脉膊68次/分,血压12/8 kPa。神志清,表情淡漠。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球结膜充血。心肺(-)。腹平软,肝脏肋下1厘米。脾脏肋下2厘米。双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6×10~9/L,中性0.652%,淋巴 0.34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L,尿常规;蛋白 ,镜检(-)。IgM 。电解质、血尿素氮、肝功能正常。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给予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及应用青霉素、病毒唑等治疗,入院后第2天尿量达4000ml以上,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持续3天后尿量逐渐减少。但患者仍有持续发热,体温在38℃~40℃。伴有畏寒、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于8月20日始腹泻水样便,日10余次。无腹痛及恶心。加服氟哌酸治疗2天不见好转。8月23日,查IgM 。肥达反应“O”1:160,“H”1:32O,“A”(-),“B”(-),  相似文献   

7.
伤寒性肝炎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3~1995年共收治伤寒、副伤寒163例,其中67例诊断为伤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7例中,男43例,女24例。年龄3~42岁,其中儿童15例,占22.39%。入院时平均病日为12·39天,均有发热,热型多不规则,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1例巩膜轻度黄染,肝脾肿大26例,仅有肝肿大24例,仅有脾肿大6例,肝脾均不肿大11例。血清ALT增高幅度为:41~100U/L44例(6567%),101~200U/L19例(28.36%),201~500U/L3例(4.48%),>500U/LI例(1.49%)。抗HAV-IgM、HBVM、抗HCV、抗HEV-IgM均为(-)。入院后即…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7岁,因发热9天、抽搐1次、无尿10小时入院.9天前出现发热,曾在外院用"氨苄青霉素、氟哌酸、SMZCo"等治疗,半天前出现抽搐、无尿.家族中无类似"发热"病史.体查:T35.8℃,Bp9.31/6.67kPa,贫血貌,表情淡漠,心肺未见异常,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剑下3cm可及,质软,脾未及;血红蛋白95g/L,红细胞3.56×109/L,网织红0.2%,血小板42 ×109/L,白细胞11.7×109/L;尿常规:淡红色,微混,尿蛋白++,白细胞5~6/Hp,红细胞0~3/HP,细胞碎片较多,粗颗粒管型1~3/Hp,细颗粒管型0~1/Hp,蜡样管型0~1/Hp;血清钠132.3mmol/L,钾3.41mmol/L,血尿素氮11.8~24.5mmol/L,血肌酐181.5~434.9mmol/L,谷丙转氨酶100IU/L,谷草转氨酶402.9IU/L,总胆红素27.52μmol/L,间胆25.72μmol/L,抗O(-),二氧化碳结合力25.9mmol/L,肥达反应:H 1:640,O1:80,血培养:伤寒沙门氏菌;胸片无特殊.  相似文献   

9.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96年8~11月,我们共收治伤寒28例,经细菌学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后确诊,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寒为临床常见传染病之一,基本病变在肠道,但全身各系统器官均能受累,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如心肌炎、肠出血、肠穿孔等。笔者遇到一例少见的,以发热、鼻衄为首发症状,损伤造血器官,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伤寒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农民,病历号4534。患者自6月2日起持续发热,体温高达40℃,6月13日出现腹部脐周痛,排水样便每天5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8岁,工人。因持续高热一周,解酱色尿5天而入院。10天前,诱因不明出现高热伴水样腹泻,先后应用庆大霉素、青霉素、氯霉素治疗,用药三天后,突然解酱色尿,体温降至正常。以溶血性贫血收住内科,入院时化验:Hb5g,W B C 2100/mm~2,N70%,L28%,晚幼红2%,网织红细胞78%,红细胞大小不等,苍白区增大,血小板11500/mm~2,伊红细胞0%,红细胞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32%(对照0.36%),完全溶血0.24%(对照0.24%)。HbF:211%,异丙醇(++),H包涵体0.5%,Hp—Hb:OmgHb%,见高铁血红蛋白区带,G—6—PD定性,血浆棕色/红色(对照),变性珠蛋白小体0%,酸溶血试验:阴性,无异常区带。Coombs test直接法阴性。肝功能正常,凡登白试验:间接反应阳性,肾功能:BUN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以来,我院遇到资料比较完整的伤寒性中毒性肝炎四例,其中出现黄疸者一例,入院时疑为伤寒与病毒性肝炎并存,现将该例作重点报导,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四例血液中都分离到伤寒杆菌,均治愈。病例介绍男,34岁。因持续发热15天,恶心及上腹部胀痛5天,于1973年2月11日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3.
伤寒病人近年症状体征有一定的临床演变,肝肿大既往在20~40%,近年增加至50~70%。肝大者如果早期出现黄疸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我们观察一组伤寒病人,有明显肝功能异常者10例占25%,其中2例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现将此10例伤寒肝炎加以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6岁,因不规则发热3周于1988年12月3日收住院。3周前病人出现畏寒发热伴全身酸痛,初体温38℃左右,3~4天后渐达39℃以上。其间口服 SMZco,静滴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3天,体温降至正常。1周后再次畏寒高热,继续上述治疗无效。入院当天腹泻1次黄色稀水样便。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体温39.6℃,脉搏92,呼吸22,血压100/60mmHg。神清,皮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女,50岁,干部。于1984年7月16日因全身乏力加重10余天,巩膜黄染5~6天入院。患者于同年2月经市传染病医院诊为病毒性肝炎,住院三个月,好转出院。入院检查:体温正常,神志清楚,慢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肋缘下可触及肝边缘,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化验:血红蛋白7.5克,红细胞223万,血小板16万。出凝血时间均为0.5分。白细胞8000,中性76%,淋巴24%。黄疸指数28单位,胆红质定量2.40mg%。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2单位。谷丙转氨酶25单位。血浆蛋白6.4克%。其中白蛋白2.1克%,球蛋白3.3克%。尿色深黄。尿胆元(+),尿胆素(+)。A型超声波提示:肝肋下0.5cm,剑突下4.0cm,星较密微小波。住院经过:护肝治疗。7月19日输血浆150毫  相似文献   

16.
王×,男,19岁,住院号16672。主诉乏力,纳差6天,眼黄、尿黄2天,于1982年7月21口入我院传染科隔离观察。患者为汽车驾驶员,近三个月多次外出执勤,有不洁饮食史。查体:皮肤及眼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发现异常,肝在右肋下2cm,质软,有轻度触叩痛,脾在左肋下1cm,质软,肠呜亢进。三大常规正常;尿胆红质强阳性,尿胆元阴性;肝功能黄疸指数30单位,胆红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1岁。因高热头痛9天,巩膜皮肤黄染5天,于1989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10余天前因受凉后,感无力、纳差,全身不适;2日后开始发热,体温达40℃,头痛,无寒颤、呕吐、腹痛、腹泻等。在某医院诊为“伤寒”,住院治疗高热不退,巩膜皮肤出现黄染以“伤寒并肝炎”转入我院。体检:T40℃,P84,BP13.3/9.3kPa,急性发热病容,表情淡漠,贫血貌,巩膜皮肤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刚扪及,脾肋下2Cm。质Ⅱ°。血像:Hb73g/L,WBC2.3×  相似文献   

18.
现将伤寒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例分析如下。1病历患者,男,25岁,以发热、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尿黄6d入院。入院时查体,T:38.6℃,Bp∶110/75mm Hg,P∶89次/min,R∶18次/min。神清,巩膜轻度黄染,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血常规:WBC6.5×109/L,WL%55%,WS40%,Hb130g/L,PLT12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肝炎系列:HBsAg(+),抗—HBe(+),抗-HBc(+),肝功系列:ALT300U/L,TBIL80umol/L,B超:脾略肿大,诊断为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4d后,病情加重,高热,并出现腹胀、腹…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6岁。因不规则发热、纳差、腹泻、继咯脓痰20天,于1983年1月26日入院。1975年施行胃次全切除术,1979年胃镜复查诊断为“吻合口溃疡”。体检:T38.6,P98,Bp90/60,神萎,咽部见浅表性溃疡,心率98次/分,律齐,肺动脉瓣区Ⅱ级收缩期杂音右下肺湿罗音,腹软,肝助下1.5cm,脾肋下1cm。血常规、血沉正常;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颗粒管型+;大便:粘液+、脓细胞+;肝肾功能正  相似文献   

20.
刘兴会  杨天和 《贵州医药》2011,35(8):746-746
我院于2008年4月收治1例伤寒并甲肝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