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本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1.1临床特点 ①学龄期10岁女孩,发病2个月余。②临床主要表现为感冒后胸闷、发憋、心慌、胸痛等心脏症状。③查体无阳性体征。④有关心脏实验室检查:病初CKMB轻度增高,心电图及24小时心电监测均有短暂的,加速的“交界性心律”.其他:运动试验、心脏彩超、胸片、病毒抗体等均未见异常。⑤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无疾病史。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 1.病史:患者女性,71岁.因"发现肺内结节影3年,胸闷憋气6个月"于2008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于2005年12月31日入院,2005年12月23日胸部CT示右肺上叶圆形软组织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毛糙,大小为40.1 mm×39.0 mm,肿块周围见较淡结节影(图1).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72岁.于2008年12月无明显诱因上4层楼时出现胸闷、气短,伴有咳嗽,咳少量白痰,无明显胸痛、发热等伴随症状,走平路或一般日常活动无明显不适,未在意.2009年3月患者感冒后,出现咳嗽、咳黄白色黏痰,偶有痰中带血,自觉胸闷、气短有所加重,当地医院予以对症治疗后咳嗽症状好转,胸闷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王斌  刘志琛 《吉林医学》1997,18(1):9-10
本文对57例RRTI患儿进行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细胞亚类(OKT)系统,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C3、C4)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血清SIL—2R水平为602.71±358.66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4.24±180.98U/ml,U=5.29,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OKT系统分布紊乱,CD+3、CD+4减少,CD+8增多,CD+4/CD+8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IgG、IgA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IgG、IgA总体水平仍有下降趋势。观察组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可能与特异性抗体生成有关。C3、C4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5个月。主因口周、肢端青紫50天,发热2天入院。现病史:入院前50天,患儿体检时诊断“营养不良”,在当地医院给予脂肪乳、氨基酸静滴后出现喘息,口周,肢端青紫,经住院抢救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之后不能离氧,离氧后即出现青紫,吸氧后缓解。共住院治疗10天,出院后间断吸氧。入院前19天,患儿出现阵发性咳嗽,伴有少量白黏痰。不伴发热,无喘息,吃奶差,在当地住院,查心脏B超:心脏结构无异常,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  相似文献   

6.
王菲 《中国医刊》2006,41(6):46-46
患儿,男,1岁1个月.因“反复咳喘半年,再发2天”入院,患儿入院前半年(生后6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气促,反复发作,平均1次/月.先后因“呼吸道感染”在外院住院5次,均经抗炎、对症治疗好转出院.入院前2天,患儿再次出现咳嗽,伴痰鸣、轻喘.入院前半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5℃,就诊于本院,拍胸片示“右肺气肿”,以“肺气肿”收入院.患儿病后,精神反应可,无青紫,水肿表现,进食减少,大小便正常.否认异物吸入史及结核病接触史.出生史无异常,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20,(3):543-546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因于正气不固,外源于外邪侵袭,二者交互影响,导致患儿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复作,形成往复不已之势。本病辨证论治重在联系五脏,不可仅治一脏。辨病需从五脏一体观出发,综合考察五脏功能,遣方用药之时需兼顾五脏,最终治疗目标是使五脏调和、相互为用,共同构成严密的机体防御屏障,一则御邪于外,二则感邪易清。治疗时,运用五脏同调法。发病初期,外邪犯肺,尚未累及其他脏腑,治以发散表邪、宣肺理气为主;疾病缓解期以固本为主,首先确定患儿以何种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然后依据脉证分析与之相关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可采用养心阴、温肾阳、疏肝气、补脾肺等综合治疗方法,从整体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最终达到五脏调和、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因于正气不固,外源于外邪侵袭,二者交互影响,导致患儿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复作,形成往复不已之势。本病辨证论治重在联系五脏,不可仅治一脏。辨病需从五脏一体观出发,综合考察五脏功能,遣方用药之时需兼顾五脏,最终治疗目标是使五脏调和、相互为用,共同构成严密的机体防御屏障,一则御邪于外,二则感邪易清。治疗时,运用五脏同调法。发病初期,外邪犯肺,尚未累及其他脏腑,治以发散表邪、宣肺理气为主;疾病缓解期以固本为主,首先确定患儿以何种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然后依据脉证分析与之相关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可采用养心阴、温肾阳、疏肝气、补脾肺等综合治疗方法,从整体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最终达到五脏调和、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