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还没有从水中浓缩和检测人轮状病毒的有效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在试管中培养人轮状病毒尚有困难。猴轮状病毒与人轮状病毒极为相似,而且在细胞培养物中很容易生长和定量测定。为此,作者采用猴轮状病毒SA-11作为人轮状病毒的模型进行研究。本研究使用猴轮状病毒SA-11,水样为城市饮用水。先将水样脱氯,然后调pH到6.0,并加入Ear1e氏平衡盐溶液使最终浓度为1∶100。以未经病毒污染的水样作为对照,将污染病毒的水样通过适当直径的滑石-硅藻土层过滤,收集滤出液。在MA-104细胞系上作蚀斑试验,以确定滑石-硅藻土层吸附病毒的效  相似文献   

2.
人轮状病毒常常引起婴幼儿和儿童急性胃肠炎。由于人轮状病毒在组织培养上繁殖困难,而猴轮状病毒SA_(11)株则容易在组织培养上繁殖,因此本文使用猴轮状病毒SA_(11)株替代人轮状病毒抗原以作检测人轮状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抗原系采用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上繁殖的猴轮状病毒SA_(11)株,对照抗原系市售牛轮状病毒NCDV株。被检测血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自来水处理过的污水及生污水中人轮状病毒用Filterite滤膜技术浓缩和免疫荧光法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并已应用于现场调查。一、吸附-洗脱试验:蒸馏水,自来水(事先加入硫代硫酸钠到最终浓度为0.05mg/l进行脱氯),二级处理过的污水和生污水分别用猴轮状病毒SA 11及脊髓灰质炎病毒(LSC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太平洋中部岛屿的一次人轮状病毒流行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恢复期患者血清和该地区其它岛屿无轮状病毒感染的健康居民血清,应用血凝抑制(HAI)、补体结合(C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三种方法检测血清中轮状病毒抗体水平,并作了比较。三种试验所用的轮状病毒抗原分别为:HAI抗原(以猴轮状病毒SA-11株在CV-1细胞培养增殖后,用氟碳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是病毒性胃肠炎的另一个主要病原体。1973年Bishop等首次提出轮状病毒是婴儿胃肠炎的重要病因,并在十二指肠的肠上皮细胞内找到病毒颗粒。它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虽然交叉感染不常见,但可发生。Hodes等(1978)用电镜发现小牛的大便中含有轮状病毒。人的轮状病毒成功的引起小牛、羊羔,猪和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和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轮状病毒能通过污水污染的水源传播。因为人轮状病毒在细胞培养系统中还不能有效地繁殖,因此,尚未见到从污水和污水污染的水体中浓缩和检测人  相似文献   

7.
最近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几乎半数住院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体,甚至成人流行性急性胃肠炎也与轮状病毒有关。罹患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病人每克大便排出的病毒量达到10~9病毒颗粒。本文研究目的是比较污染和未污染的新鲜水以及含盐成份的河口水中猴轮状病毒以及三种肠道病毒同时的失活速度和存活时间,以确定表面水中轮状病毒能存活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涉及到公共卫生的问题。检查的水样系从Texas东海岸数处河口  相似文献   

8.
最近进行的关于恒河猴轮状病毒疫苗的试验已显示,该疫苗在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方面是有效和安全的。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允许将这种疫苗用来对婴儿进行常规免疫。从轮状病毒所致的腹泻高发病率与死亡率证明这种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很需要,据统计每年有1/3的住院腹泻患者是因感染该病毒,并由此导致873000例患者死亡。在美国,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相对较少,但该病毒却是儿童患腹泻疾病最常见的病原。每年约有23000名住院患者由轮状病毒所致,因而,引用轮状病毒旨在减轻该病毒所致腹泻的严重性及其昂贵的住院费用,及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延长新鲜猴血球保存期,解决麻疹血凝抑制试验中猴血球来源紧张问题.方法:猴子静脉无菌采血后置阿氏液中,将阿氏液保存的猴血球经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收取浓缩猴血球,与等量血球冷冻保存液混合,室温缓慢搅拌15 min后,分装保存于液氮中.结果:将液氮冷冻保存9个月的猴血球与新鲜猴血球比较,其对麻疹血凝素的敏感性和麻疹血凝抑制抗体的测定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u=0.0123.P>0.5).结论:用液氮冷冻猴血球获得成功,并能替代新鲜猴血球.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69年 Mebus 等用电子显微镜从 Nebraska 新生牛犊腹泻粪便中检测到轮状病毒 NCDV 株(Nebraska Calf DiarrheaVirus),并证明其为新生牛犊腹泻的病原以来,已从人及猪、猴、马、驴、狗、兔、鼠、羊和鸡等多种动物粪便中检出了轮状病毒(Rotavirus,RV)。所有这些 RV 都是通过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氯、二氧化氯、过乙酸和臭氧作消毒剂,对污水中的人轮状病毒、猴轮状病毒(SA-11),脊灰1型,柯萨奇B_5型和埃可1型病毒以及f_2噬菌体进行了灭活实验。向500 ml Pyrex烧杯中加入100 ml污水,置水浴中搅拌下,再加入每毫升含有10~5~10~6的病毒感染单位,最后加入消毒剂。氯和二氧化氯的最初投加剂量分别为5.0、10.0、15.0 mg/l  相似文献   

12.
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接种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系(MA-104)、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和原代绿猴肾细胞(AGMK)3种细胞,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感染48~72h后,被感染细胞出现合胞体,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证实为特异ADRV病毒蛋白,试图连续传代病毒但未成功。探讨从细胞水平观察病毒感染,对ADRV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试图利用组织培养研制疫苗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与培养婴幼儿轮状病毒,并克隆婴幼儿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导入pMD18-T载体,成功构建VP7基因cDNA文库,为构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方法]提取婴幼儿轮状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VP7,进行分离纯化与回收,最后纯化的VP7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 [结果]提取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总RNA比较完整,28S、18S,5S条带清晰可见,成功扩增VP7基固,连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DNA阳性重组子(载体+VP7基因片段).[结论]通过对婴幼儿轮状病毒培养、VP7基因扩增、基因片段回收、连接、转化、鉴定等一系列技术,初步确定婴幼儿轮状病毒外过壳蛋白VP7基因已导入pMD18-T载体,成功构建VP7基因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制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杨振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32-4734,4739
近年来,由于水污染的加剧,病毒污染引起的水源性疾病正在增多,已经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即使很少量的病毒颗粒亦可致病。目前各种水样微生物学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常规监测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这样的细菌指示物来实现的,然而大多数观点表明环境水样中细菌和病毒污染水平并不相关,因而建立饮用水中病毒学监测指标十分必要。由于水样中只有少量病毒颗粒存在,进行水样检测前必须浓缩水样中的病毒。水中病毒的检测除了要有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外,水中病毒的浓缩与回收的效率亦是决定病毒检测成败的关键。目前水样中病毒浓缩的方法很多,本文对常用的浓缩回收方法作一综述,并对各个浓缩回收方法的优缺点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市售花蛤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出情况,分析其基因特征.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采集北京市三个水产品销售市场新鲜花蛤各24件.用两种方法对花蛤鳃和肠内容物进行病毒浓缩,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组和A组轮状病毒核酸.用半巢式RT-PCR方法,扩增诺如病毒阳性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RT-PCR法从A组轮状病毒扩增基因片段VP7,再将产物重组于大肠杆菌pMD18-T载体,探讨pMD18-T作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克隆载体的应用。方法:提取A组轮状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VP7,进行分离纯化和回收,最后把纯化的VP7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结果:成功将VP7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DNA阳性重组子(载体+VP7基因片段),经DNA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成构建功A组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载体,为进一步获得大量VP7基因以及研究和开发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污水中病毒的检测包括浓缩、培养分离和鉴定三个部分,而水样的浓缩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石英粉吸附技术浓缩污水中病毒。本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便、快速、经济及回收效果好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浓缩方法,适用于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开展污水病毒污染检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本研究评价和优化基于阳离子膜滤芯的环境水体病毒浓缩方法,为监测环境水体中的病毒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阳离子膜滤芯 NanoCeram 的膜吸附洗脱法作为初级浓缩手段,结合有机絮凝和超滤法,从大体积初始水量中浓缩目标病毒。预实验评价不同有机絮凝条件对病毒基因拷贝数回收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 随着有机絮凝牛肉浸膏洗脱液 pH 值的上升,回收病毒的基因拷贝数存在下降趋势(β=41.59,P<0.01)。采用2种浓缩流程回收4种水体中的目标病毒,成组 t 检验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P<0.05)。当调节有机絮凝洗脱液 pH 值为 2.0 时,水源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回收率最高达到7.8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今后环境水体常规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大蒜切片废水采用纳滤加反渗透低温高压浓缩的处理,测定浓缩回收之后的浓缩液和清液中大蒜素和大蒜多糖浓度含量的变化,检测该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金乡某大蒜加工厂大蒜切片废水经过纳滤加反渗透低温高压浓缩两级处理之后分别得到浓缩液和清样。对清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蒽酮比色法分别测定大蒜切片废水原液、一级纳滤处理后浓液和清液、二级反渗透处理后浓液和清液中的大蒜素和大蒜多糖的浓度,对浓缩废液进行了絮凝沉淀和压滤处理。结果一级纳滤浓缩处理后大蒜素回收率为7.8%,大蒜多糖回收率为87.8%,二级反渗透处理浓缩之后总的回收率大蒜素为71.1%,大蒜多糖回收率为98.3%。结论采用纳滤加反渗透低温高压新工艺对大蒜切片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使大蒜素和大蒜多糖得到高效的分离与回收,且清样和经絮凝沉淀及压滤处理之后的浓缩液达到了直接排放的标准。该工艺处理简单,无污染,大蒜素和大蒜多糖的回收率高,为纳滤加反渗透低温高压浓缩处理工艺方法的推广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