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们过去业已证实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一次接种0.1毫升即可保护100%金地鼠免于死亡,接种0.2毫升也可100%保护豚鼠免于发病、死亡或肾脏排菌。为了进一步探明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我们选用秋季群钩端螺旋体56060株制成的外  相似文献   

2.
现用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全菌体菌苗预防钩体病已有显著的预防效果,但因接种剂量大、针次多、人群不易接受、给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于1978年~1984年我们所与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共同协作,先后完成了钩体外膜菌苗实验室小量研制与人体试验观察,结果证实外膜苗既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又有使用方便等优点。然而上述研制只限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oa22的免疫原性.方法 取健康豚鼠12只,分蛋白免疫组和PBS(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每组6只.蛋白免疫组以Loa22重组蛋白50 μg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乳化一免,Loa22重组蛋白配以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二免和三免;对照组注射PBS与佐剂混合物.分别检测血清中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在末次免疫后2周时血清抗体效价和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Loa22重组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观察外膜菌苗接种于人体后的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以及抗体消长动态,我们选择桐乡县崇福镇农民61名作为观察对象。每人接种外膜菌苗1ml,免疫后24小时检查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并在免疫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取耳血作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抗体。同时选取另60名农民接种钩端螺旋休普通菌苗(接种2次,共3ml)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以“膜菌”免疫的人群与按种“普苗”相同,均未出现强反应与  相似文献   

5.
张艺 《黑龙江医学》2012,36(1):12-15
<正>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目前已发现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用微孔滤膜所制备的二种勾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外膜菌苗对金地鼠和豚鼠的保护作用作了观察。给金地鼠皮下接种0.1毫升黄疸出血群勾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4天后用同型毒株1毫升(2×10q/毫升)攻击,所有接种菌苗金地鼠无一发病及死亡,10天后剖检均未见有任何病变,肾培养全部阴性。而对照组则全部死亡,剖检有重度病变,肾培养全部阳性。二种外膜菌苗以0.2毫升给豚鼠接种一次,14天后用同型毒株2毫升(2×10q/毫升黄疸出血群,2.3×10q/毫升波摩那群)攻击,所有经菌苗接种豚鼠均免于发病及死亡,24小时抽心血培养亦为阴性,10天后剖检亦未见有任何肉眼病变,肾培养全部阴性,而对照组豚鼠全部发病或死亡,剖检有严重的肺部、腹壁和肾脏病变,肾培养均为阳性,心血培养阳性。从而表明勾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对金地鼠和豚鼠的免疫原性是强的,它们对接种动物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外膜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改良钩体外腹提取法,提取五株钩体外膜均获成功。电镜观察发现五株钩体外膜超微结构层数存在明显差别。豚鼠保护力试验证实赖型017株外膜对同型强毒株攻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017株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017株和601株外膜蛋白电泳图谱及兔抗血清交叉识别图谱虽非常相似,但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有关钩体外膜菌苗的研制、理化特性、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免疫力试验过去业已报道。为了进一步观察外膜菌苗免疫人群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以及血清中抗体消长动态,以便为中量试验提供依据,我们选择本省非流行区的桐乡县某镇近郊,年龄在13~60岁之间,外表健康的农民61人作为研究对象。另以同样条件选择农民60人接种钩体普通菌苗作为对照。钩体多价外膜菌苗系按V报〔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0(2):96,1981〕改良法制成,  相似文献   

9.
影响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的因素很多,人群的易感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其免疫水平是预防此病的一项主要措施.为及时交流这方面的研究经验,中国微生物学会于1982年6月15~19日在福建省邵武县召开了全国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钩体)外膜蛋白Loa22免疫血清与不同血清型钩体间的交叉免疫反应作用,为筛选钩体候选疫苗分子提供依据。方法制备钩体重组Loa22蛋白、LipL32蛋白豚鼠免疫血清,以LipL32免疫血清为阳性对照,未免疫豚鼠为阴性对照,ELISA测定与我国常见的各血清型钩体株的交叉反应的Loa22蛋白免疫血清效价。结果与钩体犬群犬型56603株、致热群致热型56605株、澳洲群澳洲型56607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流感伤寒群临海型56609株、七日群七日热型56610株及明尼群明尼型56655株反应的钩体Loa22蛋白免疫血清效价分别为1∶81 920、1∶20 480、1∶40 960、1∶40 960、1∶40 960、1∶10 240和1∶10 240。结论Loa22蛋白免疫血清与不同血清型钩体有良好的交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1976年我们在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疫区及近水库的人群中进行钩体菌苗予防接种,共接种20,123人,接种后出现三例过敏性紫癜。报道如下: 例1:邹××,男,17岁。6月22日在大队医疗站注射钩体菌苗1.0ml。三天后双下肢出现针尖至粟粒大的紫红色皮疹,不疼,微痒,未引起注意。一周后注射第二针,剂量为2.0ml,病情加重,全身出现新鲜出血点,下肢皮疹增多,上肢及躯干也出现皮疹,双膝、腕关节肿胀疼痛伴有功能障碍,腹疼(有时呈阵发性绞痛),排柏油样便十余次。公社医院印诊:过敏性紫癜,与注射钩体菌苗有关。经脱敏和止血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症状又加重,于8月2日转县医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黄疸出血群赖型钩体外膜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 2/0骨髓癌细胞融合,筛选出三株抗问号状钩体外膜 McAb。显凝试验(MAT)表明 McAb的E4B11C9株与选用的黄疸出血群的13型钩体(占选用的100%)均发生凝集反应,而选用的其他18群钩体(占选用的100%)和非致病性Patoc Ⅰ株钩体,伊利尼细螺旋体均为MAT阴性,MAT效价低于1:25。从而证明 E4B11C9 McAb具有黄疸出血群钩体的群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外膜单克隆抗体凝集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Three McAb were produced against an outer envelope preparation from 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Lai by fusion of SP2/0 myeloma cells with immune BALB/c mice spleen cells. The fusion rate was 96% and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50%. One of the hybridomas, E4B11C9, reacted with 13 of the 13 serovars of the Icterohaemorrhagiae serogroup in 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 (MAT) but did not react with the 18 representative serovars of L. interrogans and L. biflexa serovar patoc and Leptonema illini. For all non-reactive serovars the MAT titres were greater than 1:25. The McAb, E4B7G5, reacted similarly with all serovars except smithi and tonkini. E4B7D4 reacted also similarly with all serovars except serovars birkini, ndambari, bogvere, smithi and tonkini. Therefore, 3 McAb showed serogroup specificity and partial serogroup specificity by agglutination. The agglutination titres were high and hybridomas were stable, so it might be useful in providing a simple, rapid metho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 isolates such as pathogenic L. interrogans in place of the complicated and time-consum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报告本省钩体病在各地理区划中发病率差别较大,同海拔高度无关,而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每年6─11月为发病高峰;患者多系青壮年,皆因接触疫水而罹患。有哨齿类1科2属9种,黄毛鼠为优质种,带菌率26.6%,是主要传染源。病人分离菌株与鼠类携带菌群相符。发现90年代健康人感染菌群与70年代有所不同,且感染率甚高。对流行形式、疫源地类型、水体污染等流行病学意义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菌苗(死)注射液(以下简称钩体菌苗),过去人们仅用作预防注射,以防人类发生相应的钩端螺旋体病。它是生物制品,因此,曾认为包括急性菌痢在内的急性传染瘸发热,是预防注射时的禁忌证。我们发现并非绝对如此。1972年我在给亲人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现于1886年,曾命名为外耳氏病。近二十多年来,钩体病已在许多国家中被发现。其分布遍及世界五大洲,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终年冻土地带均有这种病的踪迹。我国第一个确诊病例报告于1934年(广州)。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组疾病,它开始是以发热,出血现象,黄疸及肾功能损伤等“典型”症候而被认识的,但是经过医学界的多年来的研究,已对本病加深了了解,本病实际上包括许多不同临床表现的类型。过去我国对于本病一向认为是少见的疾病,但是经过我院热带病研究组两年多在广东、云南二省调查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来看,本病远非一种少见的疾病,使我们感觉到它是我国比较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之一,在某些地区每年都有严重的流行,造成人民健康上与经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巴县常见的地方病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有一定影响。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面向农村,保护劳动力,为农业学大寨服务。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  相似文献   

19.
一种钩端螺旋体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研究赖型钩体内鞭毛蛋白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采用PCR扩增内鞭毛蛋白编码基因,以表达质粒VP1012为载体,构建了合有钩体的内鞭毛基因的重组质粒,在新西兰大白兔四头肌内注射该重组质粒DNA500μg/只,重复3次,每次间隔3周,于每次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3周,检测血清抗赖型钩体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在第1次加强免疫注射后3周,试验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增高,豚鼠免疫保护试验表明,该DNA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赖型钩体内鞭毛蛋白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采用PCR扩增内鞭毛蛋白编码基因,以表达质粒VR1012为载体,构建了含有钩体的内鞭毛基因的重组质粒。在新西兰大白兔四头肌内注射该重组质粒DNA500μg/只,重复3次,每次间隔3周,于每次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3周,检测血清抗赖型钩体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在第1次加强免疫注射后3周,试验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增高。豚鼠免疫保护试验表明,该DNA重组质粒有明显免疫保护作用,在无佐剂条件下试验组存活率为90%(9/10只)。本研究为钩体核酸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